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部编版《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部编版《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鸿门宴》
一、《鸿门宴》解读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

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

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1.说一说《鸿门宴》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若能成大事需要的是什么?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鸿门宴》,完成下题。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豪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沛公不胜杯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剑切而啖之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 B.②⑤⑦⑨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⑧⑨
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4.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7分)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

自矜功伐⑤,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⑥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

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

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

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

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

⑥寤:同“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舜目盖.重瞳子(大概)
B.自矜.功伐(矜持)
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奋:振,这里有极力施展的意思。

师古:效法古人)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竟然)
2.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放逐义帝而.自立
②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③欲以.力征
④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面对项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像舜的后代。

B.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学习了陈涉等前人起义的经验教训。

C.项羽成功的一面,是由于他能把握时机,发难于陇亩之中,率领和团结五诸侯灭秦。

D.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英勇善战,神威无比。

4.项羽失败的原因何在?请结合文中句子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段文字中,太史公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

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

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

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

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

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机会。

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

”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刘邦很崇尚孝道,称帝后将父亲刘太公接到皇宫居住,封父亲为太上皇。

太上皇在皇宫生活日久了就终日闷闷不乐,刘邦忐忑不安,私下问太上皇侍从,侍从回答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没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闷闷不乐。

”于是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盖起一座新丰城,
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

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相邻老幼和鸡犬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