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发表时间:2009-06-26T14:38:34.077Z 来源:《戏剧之家》2009年3月第3期供稿作者:李海燕[导读] 舞蹈可以有无数的审美视角,每个视角可以有无数的审美层面,每个层面可以有无数的审美感受。

舞蹈可以有无数的审美视角,每个视角可以有无数的审美层面,每个层面可以有无数的审美感受。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舞蹈的三大基本特征:舞蹈的动态美、舞蹈的意蕴美、舞蹈的神韵美。


舞蹈的动态及“动态美”。

舞蹈作品是通过人们的肢体不断运动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舞蹈动作是否具有美的形态直接影响观赏者的审美心理,所以动态美是舞蹈美的首要条件。

其实大多数舞蹈作品是以生活的原型加以创作,是对生活美的一种升华,它将美的形态、感情高度浓缩并加以升华,因此产生舞蹈动态美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第三届中国“荷花奖”舞蹈大赛中的获奖作品《高原女人》,集中概括了高原地区女人勤劳、质朴的生活,舞蹈语汇洗练、形象与劳动生活相结合。

捕捉到具有独特性格特征的舞蹈“动机”。

那吹火、推磨、弯背、爬山等系列动作是生活中的原型,但是经过编导者依循舞蹈本体特性和美学观念,将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的内在心态加以提炼、升华、扩大和美化。

动作增强力度,加大幅度,构成特有的韵律和鲜明的人物特点,因此,令人感到恰到好处的“美之动态”。

双人舞《师徒春秋》通过师生的教与学,成功地塑造了师徒二人你教我学的动态形象,运用标枪作为道具来组织舞蹈,结构洗练、精确,是动态和技法的完美配合的必然成果,同时也触发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舞蹈动态的内涵。


舞蹈的意蕴及意蕴美。

每一个舞蹈家创作作品时都以美化舞蹈语言为手段,塑造完整的具有性格特征的舞蹈形象,展示所表达的生动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意义、观点、哲理等因素,并表达其美学观点及独到的审美意识。

充分体现舞蹈家内心的情与理,这就是意蕴美。

它是舞蹈美的核心,它决定了一部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

因为人们都知道,舞蹈艺术是把具有节奏性、造型性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形成,所以它不可能像歌唱家那样直接运用语言全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舞蹈家是通过对生活美与丑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转换成一种带有造型性、节奏性的人体动作语言来体现他的内心情感,努力开拓和深化主题思想,尽力创造舞蹈美的深邃意蕴。

意蕴美在舞蹈艺术中也称之为“浓缩的美”。

它表达的方式受民族传统习俗所制约,尤其是我国的汉族,人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是比较含蓄的,在舞蹈作品的表现上大都是以通过情节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及内容,通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强调对美的意蕴展示。

同时也利用各种道具扩大和强化对感情的升华,强调舞蹈表情性,通过喜怒哀乐直接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比双人舞作品《老伴》、《顶碗舞》、《旧事女人》、《踏歌》、《秋水伊人》等都有突出的展现,这些特点证实了意蕴美是有民族性格和审美特征的。

在创作作品时每一位舞蹈导演都十分注意提炼为创作意蕴美而积极深化思想主题,从而被观众欣赏并接受。


舞蹈的神韵及神韵美。

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有其鲜明人物个性与风格特点,也是动态美和意蕴美相互结合,共同演绎的产物,从而升华到另一种审美特性,这就是舞蹈的神韵。

观赏者可以从整体舞蹈的艺术结构和舞蹈语汇中明显地感受其独特的神韵,那是一种出神入化、超凡脱俗的意象。

《水中月》就表现出舞蹈外在的美姿,内在的灵气,妙韵的意蕴。

这是一部诗化的作品,描绘了少女美丽、善良、纯朴的形象。

作品以诗的情怀、诗的特质去抒发少女对生活的热爱,舞蹈语汇优美而富有内涵,其神韵可嘉。

“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运动过程中,配合诗般的音乐,达到了一种恬淡、雅致、高远的意蕴。

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舞蹈艺术精品才能充分显示出舞蹈美的“动中有韵”,“韵中有情”,“情中有意”,“意中有神”的艺术魅力。

如果能够把舞蹈视为生命的艺术表现,舞蹈的审美就上升到最高境界。

如果把生命视为人体的舞蹈,生命的意义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圆满程度。

责任编辑李红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