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结构形式优缺点比较及应用1.1混凝土结构有哪些应用?1.2预应力混凝土有哪些应用?1.3钢结构的特定及应用范围?1.4为什么大跨度用钢结构比用混凝土好?1.5高层建筑基础采用什么形式2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概念设计2.1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理解?2.2钢结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3钢材从哪些方面可以防止脆性断裂2.4用塑性良好的Q235级钢材制成的材料一定会发生塑性破坏吗?为什么?2.5影响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2.6哪些情况不必计算梁的整体稳定?2.7钢材疲劳断裂如何产生,其基本特点是什么?2.8残余应力对轴压杆的整体稳定影响取决于哪些因素?3抗震,抗风及检测3.1地震中楼房最容易垮的地方是哪里?3.2什么类型的建筑需要抗风设计?3.3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方法4材料方面的一些科学前沿4.1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4.2谈谈对建筑新型材料的了解5土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些新理念5.1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理解5.2对低碳经济的理解5.3对绿色建筑的认识6做研究涉及的一些东西6.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6.2实验研究与电算研究不一致怎么办?6.3当实验数据与设想不一致怎么办?6.4遇到很前沿的问题怎么办?6.5毕业论文遇到难题怎么办?7其他7.1对那些方向感兴趣7.2适合做土木工程师的条件正文1结构形式优缺点以及应用1.1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与应用范围?答:1.1.1优点:可模型好,强度价格比合理,耐火性能好,耐久性能好,适应灾害环境能力强,易于就地取材。
1.1.2缺点:自重大,不利于抗震和建造大跨和高层结构抗裂性差,在要求防渗漏的一些结构中收到一些限制工序多,需养护,工期长,并受施工环境和季节气候条件限制1.1.3应用:早期,钢筋和混凝土强度都比较低,仅适用于一些小型梁板柱基础等构件;随着强度的提高,预应力的产生,混凝土可以应用于一些大型结构;近些年,伴随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新型混凝土材料的产生。
混凝土结构可以用于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大型水利工程,海洋钻井平台和核电站等。
1.2预应力结构有哪些应用?答:1.2.1优点:可延缓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
1.2.2缺点:构造、施工和计算都较钢筋混凝土构件复杂,延性也差些1.2.3其可用于:①要求裂缝控制等级较高的结构,如水工结构②结构或构件变形要求较高的构件或结构,例如大跨度或受力很大的构件,③对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结构,例如吊车梁,桥梁1.3钢结构的应用范围及特点?答:1.3.1优点:材料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材料均匀和力学计算假定较符合自重比较轻制造简便,施工工期短1.3.2缺点:耐腐蚀性能差耐热不耐火1.3.3应用范围:大跨度结构,重型厂房结构,受动力何在影响下的结构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轻型钢结构可拆卸结构,刚和混凝土组合结构1.4为什么大跨度用钢结构比用混凝土结构好?答:自重,抗震和施工。
因为大跨度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其自身的重量大,容易产生裂缝,对于结构的抗震不利。
而钢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大跨度采钢结构抗震性能好。
再者钢结构叫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可缩短工期。
1.5高层建筑采用什么基础形式及其特点。
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交叉梁基础:用于层数不多、土质一般的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筏型基础:层数不多,土质较弱,或者层数较多,土质较好时适用箱型基础:适用于层数较多、土质较弱的高层建筑桩基础:地基持力层较深时采用2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概念设计2.1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理解?2.1.1定义:结构在使用环境下,对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其他使结构材料性能恶化的各种侵蚀的抵抗能力。
2.1.2主要影响因素有:混凝土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侵蚀性介质腐蚀、混凝土碳化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2.1.3耐久性设计主要采取的保证措施有:划分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规定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根据环境类别)、规定裂缝控制等级及其限值(根据环境类别)、规定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2.2钢结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2.2.1材料上:合理选用钢材,选择高强度且具有较好经济指标的钢材;2.2.2结构方案:尽可能采用标准化,模数化的结构布置;宜优先选用标准化和通用的结构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程量。
2.2.3连接设计:选用构造简单,传力直接的节点形式,并应满足构造要求;2.2.4其他:应保证钢结构在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并针对钢结构的实际,满足防水防火要求。
2.3钢材从哪些方面可以防止脆性断裂?(材料选用,初始裂纹,应力集中,构造细部)答:2.3.1正确选择钢材,使有足够的任性,尽可能选用薄钢板;2.3.2尽量减少初始裂纹的尺寸,尽量避免在构造处理中形成类似于裂纹的间隙;2.3.3注意在构造处理上缓和应力集中,以减少应力值。
(区分钢材的塑性破坏,构件的塑性破坏和结构的塑性破坏)2.4用塑性良好的Q235钢材制成的材料一定会发生塑性破坏吗?为什么?答:不一定。
塑性良好的钢材(含碳量低,屈服点低,抗拉强,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发生脆性破坏,如存在应力集中,残余应力,冷却硬化情况,低温下,在动力或循环荷载作用下等可发生脆性破坏。
钢材脆性破坏的因素有:1.化学成分2.冶金缺陷(偏析,裂纹,起层)3.温度(热脆,低温冷脆)4.冷作硬化5.时效硬化6.应力集中7.同号三向应力状态2.5影响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答:纵向残余应力,构件的初弯曲,荷载作用点的初偏心以及构件的端部约束条件等2.6哪些情况可以不必计算梁的整体稳定?2.6.1有铺板(各种钢筋混凝土板和钢板)密铺在梁的受压翼缘上并与其牢固相连接,能阻止梁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时;2.6.2H型钢或工字型截面简支梁受压翼缘的自由长度与其宽度之比满足规范规定可不验算;2.6.3箱型截面简支梁其截面尺寸满足h/ ,且不超过95()时,不必验算梁的整体稳定。
2.7钢材疲劳断裂如何产生,其基本特点是什么?答:2.7.1如何产生:钢材本身存在缺陷,如微观裂纹。
而疲劳断裂是微观裂缝在连续重复荷载作用下不断扩展直至断裂的脆性破。
(缺陷处双向或者是三向受拉)2.7.2基本特点:①出现疲劳断裂时,截面上的应力低于材料的抗压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②疲劳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塑性变形极小③端口可能贯穿于母材,可能贯穿于连接焊缝,也可能贯穿于母材及焊缝,④断口部分呈半椭圆形光滑区,其余部分为粗糙区。
2.8残余应力对轴压杆的整体稳定取决于哪些因素?残余应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定义:存在构件截面内自相平衡的初始应力。
原因:焊接,型钢轧制后不同部位冷却不均匀,板边缘经火焰切割后热塑性收缩均会产生。
对整体稳定影响取决于:残余应力的分布位置,大小和构件的屈曲方向。
若残余应力区位于远离截面主轴的边缘,杆件抗弯刚度降低很多,屈曲临界力降低很大。
此外,残余应力对同一轴压柱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与屈曲方向有关。
3地震,风载,检测。
3.1地震中最容易垮的地方是哪里?答:地震中房屋最容易破坏的地方自然是最薄弱的地方。
如框架节点处,底层端柱,刚度突变位置和构件应力集中位置。
3.2什么类型的建筑需要抗风设计?答:高规:当建筑结构在60米以上以及大跨度,长悬臂时需组合风载。
3.3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答:加固的方法:加大截面法、外包钢法、预应力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法、外部粘钢法、使用新材料加固等。
检测的方法:混凝土结构检测(如:结构性能实荷检测、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取芯法、拉拨法) 砌体结构检测(如:轴压法、扁顶法、原位单剪法、原位单砖双剪法、推出法、筒压法、砂浆片剪切法,回弹法、点荷法、射钉法) 钢结构检测(如:结构性能实荷检测与动测、超声波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涂层厚度检测、钢材锈蚀检测)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检测(如:钢管混凝土的强度与缺陷检测)等。
4材料方面的一些科学前沿4.1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与应用范围?答:定义:采用普通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通过掺加剂和掺合料配置而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耐久性。
主要类型有:自密实混凝土,内养护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
特点: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适当的抗压强度。
应用范围:大跨度,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层结构4.2对建筑新型材料的了解?答:特性: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保温,节能等优良特性。
举例: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粘土空心砖,轻质板材),保温隔热材料(膨胀珍珠岩,聚苯乙烯泡沫),防水密封材料(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壁纸,墙布)5土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些理念5.1谈谈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理解?答:全生命周期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筑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5.2低碳经济,低碳建筑的理解?5.2.1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低碳建筑:5.2.2低碳建筑是指建筑材料生产商在生产建材,设备时,业主在使用建筑时,建筑施工商在修建,拆除建筑时尽量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总之,低碳建筑强调组成建筑的各元素的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建筑与低碳5.2.3贯彻低碳经济理念要求—低碳建筑:1.加强对低碳建筑及其意义的宣传。
2.指定和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的标准。
3发展低碳建筑需要树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理念。
①建筑材料低碳②建筑施工低碳(能耗,水耗,电耗)③建筑使用低碳4.建立低碳经济推广应用的激励政策5.2.4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的关系:低碳建筑时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角,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3谈谈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答:5.3.1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民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5.3.2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低碳建筑是绿色建筑的概念延伸。
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概念一致。
但是绿色建筑仅是在建筑物的修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忽视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从这个意义上,低碳建筑包括绿色建筑,而部分绿色建筑不能成为低碳建筑。
6做研究涉及的一些东西6.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答:6.1.1基础研究: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不是考虑直接应用,或者虽然确定其应用前景但并不知道达到应用目的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6.1.2应用研究:目的一,即发展基础研究,确定其可能用途。
目的二,即为达到具体的,预定的目标确定应采取的新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