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和识别相带图1

分析和识别相带图1

心滩常成菱形、斜方形或仿锤形的纵向滩
曲流河砂体沉积
曲流河是以弯曲的单一河道特征,比辫状河坡降小,河深大,宽深比小,一 般 发育于下冲积平原(泛滥平原),三角洲沉积之上和辫状河之下。整个沉积过程是 凹岸不断剥蚀,凸岸不断沉积,从而形成点坝。曲流河最重要的沉积过程与河流的 侧移有关。凹岸受到侧蚀垮塌,同时凸岸产生沉积,导致河道弯曲度增大。这一过 程不断进行,变在每个曲流段的凸岸沉积了一个个点坝, 点坝内各个侧积体之间经常披覆一些间洪期的泥质薄层, 这是识别点坝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曲流河沉积 砂体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
河道为达到平衡状所表现 从侵蚀到沉积的过程 (据D.Laing,1991)
顺直河道中流速变化的示意图 (据D.Laing,1991) 箭头表示流支的方向,其长短代表其流速
顺直河的水流结构(据Allen,1964) 箭头表示流支的方向,寮线为主水流,虚线为次水流
不 同 河 型 及 伴 生 的 微 地 貌
沙柳河
布哈河
河道摆动频繁、曲率大
沙柳河的辫状河沉积体系主要可以划分为河床滞留砾
石层(分布于流水河道和干涸河道)、心滩(包括部分地 貌单元的边滩)和河漫滩沉积(主要分布于心滩上部)三 个亚相。
河道宽、浅,水流湍急。主河道流 量大,流速高,常年流水,沉积物粗。 浅河道流量小,流速缓,沉积物以 细砾粗砂为主。 砾石呈定向叠瓦状排列,最大扁平 面指向河流上游方向,倾角较大,长 轴平行水流分布(这一点为判断古水 流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河床砾石呈迭瓦状排列
PI3辨状河剩余油综合描述
辫状河单砂体识别方法
PI3河道砂体和心滩砂体测井响应
辫状河道和心滩的发育模式
(据Fish 和Brown(1972),修改)
辫状河:宽而浅,河道被很多心滩分割,水流绕着心滩不断分叉和汇合,心滩和河道都
辨状河砂体剩余油分布模式
3
三级界面
4
四级界面
5
五级界面
黑山上观察布哈河曲流河段 --曲率大,边滩发育
倒淌河入耳海前10km处典型曲流河段
截弯取直——牛轭湖
布哈河入湖前20公里的曲流河段
松花江-拉林河
点 坝
顺直河砂体沉积
顺直河是弯曲度很小,河岸比较稳 定的单一河道河流。顺直河一般发育在 河岸较坚固的地区,入湖三角洲的分流 河因河流能量占主导地位,也常呈顺直 型。一般顺直河比较少见,仅在短距离 存在。
三角洲前缘亚相
水下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水下天然提
水下决口扇
分流河口坝
远砂坝
前缘席状砂
密西西比河鸟足状三、 堤决口扇
2 三角洲前缘 3 三角洲平原 4 前三角洲
1 分支河道、 堤决口扇 2 三角洲平原 3 三角洲前缘 4 前三角洲
内 前 缘 相
枝状三角洲内前缘砂体 过渡状三角洲内前缘砂体 坨状三角洲内前缘砂体
在凸岸,底流 在侧向运动中强度 逐渐减弱,从而引 起了碎屑物质的分 异作用。在点坝下
部比较靠近河心的
部位,沉积较粗的 颗粒,上部离河心较远, 沉积较细的物质。因此曲流河砂体沉积的韵律性主 要是以下粗上细的正旋回为主。
边滩沉积亚相及沉积特征
边滩是曲流河最主要的流水 堆积地貌,是河床侧向迁移作用 的必然产物,也称边滩砂坝沉积。 从布哈河观察,边滩沉积厚 度近似于河床的深度;其宽度则 决定于河流的大小和河流弯曲程 度,河流大或弯曲程度大,边滩 发育宽阔;在边滩下部,比较靠 近河心的部位,沉积的是较粗粒 物质,在离河心较远的边滩上部, 沉积的是较细粒的物质。
曲流河的模式及微地貌特征
天然堤
泛滥 平原
点坝体
同期曲流河沉积的曲流 带砂体,其侧向连续性与河
道宽度和弯曲度有关。不同
成因单元之间曲流带的连通 程度,则受沉积速率、沉降 速度和河流改道的频率之间 的相对大小所控制。沉积速 率相对较快,沉降速率相对 较慢时,易于形成大面积分 布的砂体,侧向连通较好; 反之则易形成孤立砂体,侧 向连通较差。
外 前 缘 相
稳定型外前缘席状砂体 过渡型外前缘席状砂体 不稳定型外前缘席状砂体
分流平原相高弯曲分流砂体 分流平原相低弯曲分流砂体
分流平原相顺直分流砂体
枝状三角洲砂体
过渡状三角洲砂体
坨状三角洲砂体
稳定外前缘席状砂
不稳定外前缘席状砂体
分析和识别沉积相带图
辫状河砂体沉积
特点: 1、河床:辫状河形成于坡降大、流量 变化大、河岸抗蚀性差的环境,一般在 河流上游位置,多发育于冲积扇与曲流 河之间。 2、水流:水浅流急,很不稳定。宽且 浅,心滩众多,洪水时汪洋一片,枯水 期河汊密布,水流散乱,甚至难以辨认 主流所在。 3、沉积:心滩沉积,变化迅速,泥质 沉积少,心滩和河道都不稳定,河流迁 移变化大,心滩移动、改造迅速。是一 条宽浅的河流,河道被很多心滩分割, 水流成多河道绕着心滩不断分叉、汇合。
辫状河 不稳定的、浅的辫状河道 曲流河 高弯度、单河道 网状河 稳定的、高弯度多河道
辫状坝
宽阔的辫状带
旋涡坝(点坝)
牛轭湖
天然堤明显
宽阔的湿地
高弯曲分流砂体
低弯曲分流砂体
顺直分流砂体
三角洲相及其沉积体系
三角洲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
分流河道 分流河道间
三角洲前缘亚相
前三角洲亚相
天然提
决口扇
剩余油分布于: (1)非主体带局部砂体渗透率偏低部位。 (2)注入井处于河间部位,与河间砂接壤的河道边部。 (3)河道内心滩砂体。 (4)辫状河道内不稳定夹层隔挡处。
辫状河沉积微相模式图
大 同 辫 状 河 沉 积 模 式 图
心滩发育
单个心滩分成两股水流
心滩的发育形成多个小水道
沉积物成分复杂,粒序复杂,发育交错层 理、槽状交错层理。
美国阿拉斯加的现代辫状河
沙柳河的坡降较大(大于1/150m),流 速急(流速为1.4m/s ),河流一方面侵蚀河 床,一方面快速堆积阻塞河床,在河道中间堆 积成滩(心滩),使水流分成两路形成两个新 河道。滩的不断反复形成,河道不断分岔,形 成了辫状河流。河床宽度平均有2km左右,微 地貌单元分为河道、干涸河道、河心滩和不发 育的边滩。 干涸河道有别于废弃河道,当水位较高时 是流水的水道;另外当一条非主流的岔道阻塞 时,心滩则与侧向的边滩连结起来,变成边滩 的组成部分,许多边滩实际上是心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