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

胡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

胡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胡萝卜原产于中亚细亚和欧洲的英国等地,早在两千年以前就盛行栽培。

在我市栽培尤为普遍,是城乡冬春食用的重要蔬菜之一。

胡萝卜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和钙、磷、铁等矿物盐,其中以胡萝卜素的含量为最高,对人体保健有重要作用。

我市的宛城区瓦店、黄台岗、新野县城郊乡等乡镇近年来推广应用“春土豆—夏玉米—秋胡萝卜”栽培模式,效益明显,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秋胡萝卜,全市种植面积2000公顷,每667㎡产量一般在3000㎏以上,效益3000元以上,除保证我市需求外,产品大量外销,致富了一方群众。

1、生育周期胡萝卜为典型的二年生植物。

通常在播种当年进行营养生长,主要形成肉质根;第二年抽薹开花结实,完成生殖生长阶段。

它的营养生长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叶生长盛期和肉质根生长期四个时期。

1.1、发芽期胡萝卜种子发芽慢,对发芽条件的要求较严,一般发芽率也较低。

通常由播种到子叶展开,真叶露心,历时约10—15天。

1.2、幼苗期生长比较缓慢,每长出一片新叶,至少要经5—6天。

从真叶露心到长出5—6叶,经25天左右。

1.3、叶生长盛期即莲座期,为叶面积扩大,同化产物增多,肉质根开始缓慢生长时期,历时30天左右。

1.4、肉质根生长期此期肉质根开始加快生长,叶片制造的养分,大量向根部输送贮藏,历时约50—60天。

在营养生长期,植株达到一定龄期经冬季低温通过春化阶段;到第二年春夏,在长日照条件下通过光照阶段而抽薹开花,完成生殖生长期。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1、温度和萝卜相比较,它们均喜冷凉气候,但胡萝卜的耐热性和耐寒性稍强。

同为秋季栽培,胡萝卜较萝卜的营养生长期长,播种期须提早而收获期须延后。

种子虽在4—6℃时可以萌动,但发芽的最适温为20—25℃.幼苗期能耐短时-3—-5℃低温,更能耐较长时间27℃以上高温。

生长适宜温度为23—25℃。

肉质根膨大期适温为13—18℃.在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的条件下最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

温度高低对胡萝卜素的形成有不同影响。

在15.5—21℃的条件下,根色较好。

胡萝卜为绿体感应型植物。

植株达一定大小后,在1—3℃条件下经60—80天通过春化阶段。

开花结实期适温为25℃左右。

2.2、光照生育期中要求中等强度的光照,但在日照充足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同化作用旺盛,肉质根长势佳良。

光照不足则易引起叶柄伸长,上部叶片早衰,影响肉质根的肥大。

2.3、水分胡萝卜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若土壤水分不足,肉质根则瘦小而粗糙;若温度高,供水不匀,易引起肉质根开裂或侧根着生外突起,表皮粗糙;水分不足还影响胡萝卜素的形成,根色浅,品质差。

一般土壤湿度以60—80%为宜。

2.4、土壤和营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最适宜于胡萝卜栽培。

对三要素的要求,按胡萝卜新鲜产品5000公斤,在120天的生长期中,三要素的吸收量是氮16公斤,磷6.5公斤,钾25公斤。

特别在肉质根生长盛期,对磷、钾的吸收率最大,施肥时应考虑这一特点,不可偏施氮肥。

3、栽培技术3.1秋播胡萝卜栽培技术3.1.1、园地准备腾茬后先深耕晒垡,到播前再复耕灭草,每667㎡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最好适当增施过磷酸钙15—2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

经细耙,作成平畦待播。

3.1.2、播种胡萝卜栽培概用直播法。

一般8月上、中旬播种。

(1)品种选择选择丰产、抗病、品质优的品种,如新黑田五寸、夏时五寸、郑参一号等。

(2)种子处理胡萝卜果实的外皮为革质且厚,含有挥发油,又有刺毛,因而吸水、透气性较差,发芽缓慢。

它的种子胚小势弱,一般发芽率在80%左右,隔年陈种子仅65%左右。

所以生产上应尽量采用当年新果实,并加以搓、簸。

搓去刺毛,使双悬果分开成单粒;簸扬杂物,除秕籽。

干播的约10—15天,经浸种催芽5—6天即可出苗。

浸种催芽的要点是,将搓去刺毛的种子加入少量清水拌匀,3—5小时后再加入适量清水,使种子充分吸水,然后置15—20℃温度下催芽。

约4—5天种子萌动后即可播种。

每667㎡用种量,撒播的需1—1.5㎏,条播的0.5—0.7㎏。

(3)播种方法。

为了便于均匀播种,可将种子混入3—4倍的细土,撒播于畦内,或按15—20厘米行距开沟条播。

若在播种时混入少量(2%)的小白菜或小萝卜种子,利用其发芽出土快速的优点,可起到“指示”的效用,还有为胡萝卜适当遮阴防热的好处。

播种深度一般1—1.5厘米。

播种最好趁墒、抢墒进行,播后覆土、镇压,并注意及时浇水。

也可于播后在畦面上覆盖稻草,用以保墒、降低土温。

3.1.3、田间管理(1)间苗出土齐苗后要及时间苗,务使秧苗受光充足,以防徒长。

一般分别于1—2叶、3—4叶间苗两次,到4—5叶时定苗。

定苗的距离,撒播的为12—15厘米见方,条播的株间保持12—15厘米。

一般每667㎡留苗3—5万株。

在间苗时必须淘汰杂、稠苗,选留优壮苗,并结合拔除杂草。

(2)中耕除草胡萝卜条播的有便于在行间中耕的好处。

条播加用指示作物的,在胡萝卜出土之前,可按指示作物位置在行间进行中耕除草松土作业。

撒播的不便中耕可用除草剂灭杂草,用20%双甲胺草磷乳油每667㎡每次250-375克,一般加水50千克稀释,在胡萝卜播后苗前或苗后喷雾。

(3)浇水胡萝卜虽然有耐旱的习性,但为了夺取高产,仍须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满足其对水分的需要。

在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迟缓,在幼苗期根系的吸收力不强,到肉质根开始形成和膨大期供水又是增产的关键时刻,若天旱少雨要及时进行浇灌。

一般在发芽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幼苗期须见湿见干适当蹲苗,叶部生长期宜控水防徒长,到肉质根肥大期以维持土壤水量65—80%为适度。

雨涝时必须注意排除田间积水。

(4)追肥胡萝卜的营养生长期长,除施用基肥外,还应进行追肥2—3次,才能满足肉质根肥大的需要。

第一次追肥于定苗前后进行,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施一次,共追施2—3次,追肥以结合浇水灌入为宜。

通常每667㎡每次用人粪尿150公斤左右和45%硫酸钾型氮磷钾复合肥15—20公斤。

3.1.4、收获胡萝卜的成熟度与产品的产量、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充分成熟的肉质根颜色深,胡萝卜素含量多,淀粉和粗纤维少,味甜质优,且耐贮藏。

我市各地胡萝卜收获早的在11月上旬,晚的在11月中、下旬;也有冬季留在田间,畦上稍加覆盖防寒,到翌春3月上旬以前收获的。

3.2春播胡萝卜栽培技术3.2.1、品种选择与播种期春播胡萝卜栽培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早期抽薹,生产上采用冬性强、抽薹晚、生长期短、耐热性强的小型品种,如新黑田五寸人参、杞县坡吴胡萝卜等。

播期选择要求较为严格,南阳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即4月4—7日。

过早易抽薹,过晚则后期炎热不利肉质根的发育。

3.2.2、整地与播种土地深耕细耙,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料,地整平后按80厘米宽作高畦,畦上面整平,宽50—55厘米,畦高15—20厘米。

春播胡萝卜种子均为上年采收,种子过夏会严重影响发芽率,因此,采收后的种子要贮藏于干燥处,防霉烂、防虫害。

播种前先晒种1—2天,在40℃温水中浸泡12小时,并不断揉搓,以利种子充分吸水。

然后放在20—25℃条件下催芽,3—5天大部分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在高畦上面开深1—1.5厘米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至畦面平即可。

每畦种三行,行距20厘米,667㎡用种量300—500克。

播后5—7天即可出苗。

3.2.3、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中耕除草幼苗长出1—2片真叶、高3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留苗株距5—7厘米;幼苗5—6片真叶,高15—20厘米时进行定苗,株距10厘米,除去劣苗、弱苗,有抽薹趋势的苗,保留健壮幼苗。

幼苗期随间苗进行三次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去杂草,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也可在播种前喷洒除草剂。

(2)浇水与追肥播种后立即浇一次播种水,使水浸透畦面,干籽直播的出苗前还应再浇一水。

齐苗后浇一次齐苗水。

幼苗期尽量少浇水,以防地温下降,定苗时浇一次定苗水。

肉质根发育期应经常保持地面湿润,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

追肥一般进行2—3次,定苗前后进行第一次追肥,以后每20天进行一次追肥。

每次667㎡用尿素5—10公斤,依次增加追肥量,一般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3.2.4、收获一般在6月20日前后收获,也可根据市场需要间拔,分批采收。

4、病虫害防治4.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不得施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4.2农业防治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

加强检查,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细菌性软腐病随时挖毁。

4.3物理防治苗期田间铺设银灰色膜避蚜,每667㎡铺设银灰膜5㎏或将银灰膜剪成10—15厘米宽的膜条,间距15厘米,纵横拉成网眼状。

4.4药剂防治①黑斑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1 次,交替用药,连喷3—4次。

②黑腐病防治方法同黑斑病。

③细菌性软腐病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④花叶病a)及时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鱼藤精乳剂600—800倍液喷雾。

b)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液,间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⑤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鱼藤精乳剂600—800倍液喷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