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高一上册政治练习题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高一上册政治练习题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高一上册政治练习题1.虽然华西村村民基本生活资料实行了按需分配,但是按劳分配仍是其主要分配形式。

这主要是因为()①华西村不存在多种分配方式②公有制是华西村所有制结构的主体③华西村生产力没有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极大丰富④劳动还是华西村村民谋生的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不符合实际,不选;②③④分别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的特点等方面,正确指出了按劳分配是华西村主要分配形式的原因,故选D项。

2.华西村村民除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外,每年还可以按股进行分红。

按股分红取得的收益()①属于按资本要素的分配②是对以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④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②是对按劳分配的认识,不符合题意,不选;按股分红是凭借资本所有权取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分配,它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入选。

3.某经济学家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陷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的怪圈,而收入分配不均是“经济怪圈”的根源。

这说明()A.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B.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C.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D.我国应实行按劳分配方式[答案]C[解析]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分配不均,特别是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所以国家有时会增加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这说明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故答案是C。

4.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有效激发了中国人追求财富的热情,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分配不均又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下列说法中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①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③降低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水平④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储蓄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①②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的措施,当选;③旨在缩小收入差距,当选,答案为A。

④与题目指向不符。

5.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2014年上半年王先生一家的收入,其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①购买基金获利8000元②单位发奖金3000元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收入10万元④大女儿领取失业保险金4000元⑤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万元⑥二儿子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获利2万元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③④⑥[答案]C[解析]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本题中购买基金获利、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获利均属于财产性收入。

6.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有()①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职工所获得的工资、奖金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主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③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④各种正当的资产租赁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②都是劳动者凭借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是非劳动收入;④是按土地要素分配,属非劳动收入。

正确答案为D项。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4-03-15)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没有收入分配差距只能导致平均主义,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B说法错误。

8.针对上述材料提出的目标,国家应该()①加强企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②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D[解析]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所以②③是正确的。

加强企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说法是不对的,应该是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①错误;同步富裕是无法实现的,会导致平均主义,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选D。

9.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讨论的永恒话题。

关于效率与公平,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工资薪金实行个税的超额累进税率,符合效率原则B.根据收入多少确定个税的不同税率,符合公平原则C.基于公平原则,个税征缴应做到平均纳税D.基于效率原则,个税征缴应缩小纳税差异[答案]B[解析]工资薪金实行个税的超额累进税率,符合公平原则,故B正确,A错误。

C、D表述不正确。

10.下边漫画启示我们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A.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B.积累大于消费,努力扩大生产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解析]漫画所反映的某些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分配不公的现象,为此要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B、D两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合,C项观点不准确。

故选择A项。

11.“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要处理好()A.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C.发展经济与公平分配的关系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故C项符合题意;A、B、D 不是材料反映的。

12.下图所示为库兹涅兹曲线,表明当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利益矛盾不断加剧,收入分化加速的时期。

我国当前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

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国家提出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②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④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流动市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劳动报酬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

①②是通过技术、资本所获得的收入,不属于劳动报酬。

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

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越大;分配率越低,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越小。

回答13~14题。

13.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0%之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A.我国分配制度还不完善B.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力成本偏低C.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D.我国收入分配较好地实现了公平[答案]A[解析]我国分配率低,表示的就是B项的意思,因此B不是反映出的问题,A符合题意。

C、D材料体现不出来。

14.要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我们应()①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适当增加税收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①不是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措施。

我国根据教育发展实际,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据此回答15~16题。

15.《纲要》提出: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

资助的资金属于()A.科教文卫事业支出B.财政收入C.经济建设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A[解析]这些资金是用于学前教育,应选A。

16.《纲要》提出:要落实教师绩效工资,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的经济意义是()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②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③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④维护广大教师休息休假的权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④与材料无关。

1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结构。

政府补贴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二是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给予补贴。

这说明国家()A.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支持基础设施行业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D.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A18.下列措施,符合我国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的是()①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②增发国债500亿元,扩大财政赤字④提高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②与民生和社会公平无关。

19.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扩大财政支出,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减少财政支出。

这两种情形下财政赤字可能会扩大或缩小。

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标都是()A.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控制经济增长过快B.解决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抑制过快消费C.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D.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A项是减少财政支出的目标;B项前后矛盾,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需要刺激消费;增加财政收入不是两种财政政策的共同目标,经济健康发展才是其共同目标,故排除D项,选C项。

20.2014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以下措施中既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转变又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②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节能环保支出合计290.67亿元,增长22.2%。

③我国将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④2014年我国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③属于货币政策;④与要求不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