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中断类型及处理方式.
、
难点
及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
1.异常处理概述
2.各异常的处理过程
3.异常优先级
4.异常返回
教学重点:
1.异常的处理过程
2.异常返回
教学难点:
1.不同异常发生时,R14中保存地址的区别
2.异常的返回方式
教案正文(二)
【导课】
异常(exception)由内部或外部源产生以引起处理器处理一个事件。在处理异常之前,处理器状态必须保留(当前程序的状态、位置、临时数据),以便在异常处理程序完成后,原来的程序能够重新执行。同一时刻可能出现多个异常。
教案正文(一)
学院部门:计算机系任课教师:杨宗德
周次
第9周第2次课
授课
时间
2009.11.12
授课
题目
第6章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ARM中断类型及处理方式
上课
教室
A5101
授课
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标
与
要求
知识目标:
1.理解ARM异常处理机制
2.理解ARM异常处理过程
3.了解ARM异常优先级别
技能目标:
理解ARM异常处理过程。
能力目标:
理解ARM异常处理过程,了解异常发生时,RM内核的处理步骤。
教学
方法
、
手段
、
媒介
教学方法:
讲授、示教、课堂互动、课堂指导、课后作业和辅导答疑。。
教学手段:
使用PPT进行课堂讲解。
教学媒介:
教科书、板书、幻灯片。
主要
教学
内容
、
重点
30
分钟
3.异常优先级
【讲授】讲解ARM异常的优先级概念、作用和级别分配。
5分钟
4.异常返回
【讲授】总结每一种异常返回时,应编写的ARM语句的区别,讲解利用用带临时数据保存恢复功能的多寄存器加载/存储指令来解决异常的进入和返回。
5分钟
5.
5.作业及思考题布置
复习和深入理解课堂内容
5分钟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一次课两个课时)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只有理解ARM异常的处理机制,才可以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内核代码,或编写不依赖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启动代码。
5分钟
【教学进程】
1.异常处理概述
【讲授】讲解ARM异常的分类,异常向量的概念、异常与单片机中断的异同点以及各类异常总的处理过程。
40分钟
2.各异常的处理过程
【讲授】讲解每一种异常发生时,ARM处理器所执行的动作,异常返回时,应编写的ARM语句,比较各异常进入和退出以及具体处理过程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