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堂支架施工方案

满堂支架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范围跨合武特大桥跨川龙大道连续梁满堂支架法施工。

主要包括地基处理、碗口式脚手架的搭设、过车门洞的布置及搭设、过人门洞的布置及搭设、模板的拼装及加固方案、连续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满堂支架拆除方案、跨川龙大道施工防护方案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依据:2.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2.1.1《石武客专郑武施图(桥)-167》;2.1.2《石武客专郑武施图(桥参)I-5》:无砟轨道支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跨度48+80+48m(直、曲线);2.2本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2.3本单位拥有的工法、科技成果、企业管理水平、劳动力技术等级、设备装备实力,以及从事铁路施工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2.4《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第三章: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新建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段TJⅡ标一公司项目部管段范围内的跨合武特大桥工程,本管段范围内承建跨合武特大桥起讫里程DK1155+850.78(356#墩中心里程)~DK1159+467.780(462#武汉台尾)长度:3552.61m。

梁形分布情况:4-32m简支梁+(48+80+48)m 连续梁+5-24m简支梁+19-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48-32m简支梁+(48+80+48)m连续梁+22-32m简支梁。

本施工方案主跨跨川龙大道,主跨桥式为(48+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见下图),一联全长176m,无砟轨道桥面,桥面线间距5.0m。

该连续梁设计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跨合武特大桥跨川龙大道连续梁布置图1.2结构设计跨合武特大桥跨川龙大道连续梁设计为(48+80+48)m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中支点处梁高6.65m,跨中直线段及边跨13.25m直线段梁高为3.8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边支座距中心线至梁端0.75m。

连续梁底宽6.7m,顶宽12.0m。

顶板厚40cm;腹板厚50cm、70cm和90cm,按折线变化,底板厚度10cm~100cm,按曲线变化。

底板设30×60cm梗胁,顶板设30×90cm 梗胁。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设横隔板,横隔板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主梁共分7个梁段,其中A节段30.75m,B节段36.0m,C节段为3.0m合拢段,D节段38.0m中支点0号块长度12.0m,一般梁段长度分成2.7m、3.1m、3.5m,合拢段2.0m,边跨现浇段7.75m。

梁体采用纵向、横向、竖向三向预应力体系。

本连续梁采用无砟轨道桥面,桥面线间距 5.0m。

主跨连续梁设计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1.3主要工程量连续梁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1.4跨线情况该桥主跨上跨川龙大道,线路与川龙大道132°斜交。

437#和438#主墩承台设计为长方形承台,其尺寸均为14.3m×10.4m×4.0m;川龙大道路面顶标高为30.9m。

第四章支架搭设施工方案4.1基底处理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连续梁A、B、C节段均位于原地表土层上且436#墩与437#墩、438#墩与439#墩之间有回填的泥浆池,D节段位于公路上。

根据按照满堂支架法施工计算所需的地基承载力对A、B、C节段范围内的地基进行基底处理,处理方式如下:(1)436#墩与437#墩之间挖除436#墩与437#墩原泥浆池回填土,下挖其余地段地表土层至436#墩承台底面(至标高:28.90m);再换填改良土(10%石灰土),按照每层0.3m厚逐层进行压实填筑。

回填标高至32.40m;最后在改良土顶面浇筑0.2m厚C30混凝土(标高至32.60m),混凝土顶面要求表面平整收光。

(2)437#墩与438#墩之间A、437#墩与公路绿化带之间采用改良土(10%石灰土)至标高32.40m,之后现浇0.2m厚C30混凝土至标高32.60m(方法同436#墩与437#墩之间换填方案);B、公路绿化带由于绿化带种植土较厚,基底松软,兼之绿化带宽度有限,无法进行有效的碾压工作,因此在两个绿化带位置换填1.0m厚C30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埋深0.5m,露出0.5m,经计算混凝土顶面标高同样为32.60m。

C、公路机动车道鉴于公路机动车道路基底情况良好,同时计划再机动车道位置采用临时支墩进行支撑,经计算该处公路地基承载力完全满足要求,因此在该位置不进行基底处理。

D、公路绿化带与438#墩之间由于从公路人行道到438#墩之间有一个土质陡坡存在,该位置地基承载力远达不到施工要求,因此在该位置换填C30钢筋混凝土(厚度1.0m)进行地基加固。

混凝土按照0.6m的倍数进行台阶式降坡,方便脚手架的搭设。

由坡脚到438#墩之间采用换填改良土(10%石灰土)+0.2cm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加固至标高27.72m。

D、438#墩与439#墩之间挖除438#墩与439#墩原泥浆池回填土,下挖其余地段地表土层至436#墩承台顶面(至标高:25.87m);再换填改良土(10%石灰土),按照每层0.3m厚逐层进行压实填筑。

回填标高至28.52m;最后在改良土顶面浇筑0.2m厚C30混凝土(标高至28.72m),混凝土顶面要求表面平整收光。

4.2碗口式脚手架的搭设4.2.1材料要求钢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外径为ф48mm的钢管,壁厚为 3.5mm。

4.2.2、脚手架形式碗扣式脚手架以验算立杆允许荷载确定搭设尺寸:立杆水平横向间距:0.6m (横桥向)立杆水平纵向间距:0.6m(顺桥向)立杆竖向步距:0.6mC#梁段顺桥向前后2.0m范围内(全长7.0m)立杆水平纵向间距为0.3m,其余不变剪刀撑纵横向间距不大于6m;水平剪刀撑竖向每间距3m设置1层;4.2.3碗口式脚手架施工工艺4.2.3.1地基处理按照本章节中第3.1节所述进行地基处理。

为避免处理好的地基受水浸泡,产生不均匀沉降,在基础四周开挖40×30cm的排水沟,排水沟分段开挖形成坡度。

4.2.3.2测量放样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样连续梁梁在地基上的竖向投影线,并用白灰撒上标志线,现场技术员根据投影线定出连续梁梁的中心线,同样用白灰线做上标记。

根据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设碗扣支架。

4.2.3.3布设立杆垫块根据立杆位置布设立杆垫板,垫板采用10cm×10cm方木,使立杆处于方木中心,方木横向布置,放置平整、牢固,底部无悬空现象。

4.2.3.4碗扣支架安装根据立杆及横杆的设计组合,从底部向顶部依次安装立杆、横杆。

一般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

立杆和横杆安装完毕后,安装斜撑杆,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斜撑通过扣件与碗扣支架连接,安装时尽量布置在框架结点上。

4.2.3.5顶托安装为便于在支架上高空作业,安全省时,可在地面上大致调好顶托伸出量,再运至支架顶安装。

根据梁底高程变化决定顺桥向控制断面间距,横桥向设左、中、右三个控制点,精确调出顶托标高。

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明顶托伸出量,以便校验。

最后再用拉线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顶托伸出量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为宜。

4.2.3.6纵横梁及外模安装顶托标高调整完毕后,顶托承托I20a工字钢横梁,在其上安放方木横梁,采用10cm×10cm方木间距60cm置于工字钢上作小楞,顶面铺大块钢模作梁底面模板。

4.3通车门洞的施工4.3.1支墩定位:4.3.1.1经测量班放线,以连续梁中心线与公路中心线交点为起点,沿连续梁中心线方向左右各1.0m定出支撑体系中心的2个支墩;4.3.1.2按照跨川龙大道连续梁跨公路位置支撑体系兼防护体系大样图中所示,根据已确定的2个支墩定出连续梁中心线方向上另外2个支墩;4.3.1.3支墩沿公路中心线方向共计4排,且与公路中心线平行,每排支墩沿公路中心线方向间距1.85m(每排共计13个支墩),从而确定其余各支墩位置。

4.3.2支墩基础:4.3.2.1根据确定的支墩位置反推出支墩基础边线,在基础位置铺设土工布,要求土工布超出基础边线0.5m;4.3.2.2两侧基础采用1.5m宽、长度沿公路中心线方向24.76m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基础顶面高程为33.04m;4.3.2.3中间基础采用2.2m宽、长度沿公路中心线方向24.76m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基础顶面高程为33.04m;4.3.2.4基础配筋采用Φ16螺纹钢构造配筋;4.3.2.5基础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支墩位置预埋80cm×80cm×1cm 钢板,钢板背面焊接9根Φ25螺纹钢伸入基础内,Φ25螺纹钢按梅花布置;4.3.3支墩4.3.3.1支墩采用Φ500×10mm钢管,支墩高4.5m,防护门洞限高4.5m;4.3.3.2支墩与预埋钢板采用焊接,并设置三角钢板(10×20×1cm)加强支墩与钢板之间的连接,每个支墩顶部、底部各8个三角钢板;4.3.3.3支墩顶面焊接80cm×80cm×1cm钢板(并设置三角钢板加强支墩与钢板之间的连接)做为承托平台,用于承托工字钢。

4.3.4横梁支墩顶面沿连续梁纵向方向铺设56b工字钢(2根一组),每组长18.03m,共计26组。

4.3.5分配梁56b工字钢顶面沿公路中心线方向铺设32b工字钢做为分配梁,间距按照0.6m布置。

两个门洞的第一根分配梁定在各门洞中心位置,其余的分配梁以第一根分配梁为起点向两边铺设。

4.3.6防护平台分配梁顶满铺2cm厚竹胶板做为防护平台,防止施工时物体坠落影响公路交通安全。

4.3.7通车门洞顶脚手架支撑体系的搭设在防护平台顶布设10cm×10cm的方木做为立杆垫块,沿着分配梁的方向摆放,在方木上搭设脚手架。

搭设时要注意分配梁中心轴、方木中心轴、脚手架钢管中心轴三轴线合一。

脚手架顶采用可调节式顶托承托15cm×15cm方木,用来承托模板体系。

其安装同本章节中3.2节所述要求相同。

4.4过人门洞的施工4.4.1基础过人门洞立柱基础利用绿化带换填的混凝土基础及过车门洞立柱基础。

4.4.2立柱过人门洞立柱采用2种形式:一种是在绿化带位置的立柱采用毁灭Φ600×10mm钢管,支墩高2.5m,支墩顶焊接80×80×1cm钢板做为承托面板承托工字钢;另一种是与过车门洞同基础的立柱采用2根32b工字钢T字型焊接而成,并且工字钢与过车门洞支墩焊接成整体,工字钢顶面焊接50×60×1cm钢板做为承托面板承托工字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