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平均分2》

【教学设计】《平均分2》

第二课时平均分2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用具: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j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k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 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