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2017新版)解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2017新版)解答
体味感情
《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 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借笛中
闻 吹奏的《折
杨柳》曲, 表达诗人对
感 故乡的思念
之情。
朗诵诗歌
• 要求: 节奏要轻缓 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 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
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 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 以茫茫然的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 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 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 “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 (《文心雕龙·夸饰》篇),仍 不失为真实 ,甚至可以说是更 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你 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吗?
这首诗通过行人下山的形 象描写说明人在前进路上不要 以为顺境就没有困难了,旧的 困难克服了,人们才能顺利前 进。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 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 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 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 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 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何人不起故园情!
练习
•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触 发诗人的故园之恋,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思念家乡。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而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情。
•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 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 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 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 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 写出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 后的孤寂心情。
基本解读
• 这首诗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 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
•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 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 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 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 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
•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
•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 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 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 理解的?
•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 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 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 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 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 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练习:
•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 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 用。
•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 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 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 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 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 心情。
•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
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 ,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 讽的对象。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 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 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不问苍生问鬼神。
•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
•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
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 动作、神情和心理。
•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 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 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 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 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晚春
韩愈
晚春
韩愈(唐)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 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 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 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思考一下:诗歌表面上 批评了谁?实际上呢?
本诗表面上批评的是歌女,实际上抨击了醉生 梦死、不问国事的当权者 。
1.两个“笼”字有什么妙用,写出了景物的 什么特点?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 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 迷茫、轻烟浮动的秦淮河两岸夜景,渲染了朦胧 淡雅、冷清愁寂的氛围。
“马上相逢无纸笔” “ 逢 ”字 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 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 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 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 的家人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 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没 有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 。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 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 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 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 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 隽永。
竹里馆
唐·王维
理解诗意
• 独坐幽篁里,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 弹琴复长啸。一边弹琴一边长声呼啸。
•
深林人不知,竹林深处幽深寂静,没人知晓我 在做什么,
• 明月来相照。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练习:
•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 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 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 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 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 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独坐、弹琴、长 啸。
·
• • • •
何此散谁
人夜入家 春
不 起 故
曲 中 闻
春 风 满
玉 笛 暗
夜
洛
唐 李 白
城 闻
园折洛飞 笛
情柳城声
。,。,
理解诗意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 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 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
练习:
•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理?
•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 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 画面。
•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 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 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 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 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 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 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 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 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把文帝 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 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 了。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
贾生才调更无伦。
•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
,着眼于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 人,无与伦比。
可怜夜半虚前席,
路漫漫
涉边塞,思故乡
泪不干 无纸笔 报平安 捎口信,话平安
表达了诗人远 涉边塞思乡怀亲之 情怀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既有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 迈的胸襟。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 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 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 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解释什么? 此字透露出诗人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依然” 。饱含了作者对统治者只顾享乐不去收复失 地的愤怒和自己内心的无奈 。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
迷茫的烟雾,暗淡的月光,笼罩 着清寒的秦淮河水和岸边的沙地。 朦胧的夜色中,船只停泊在靠近酒 店的秦淮河岸边。卖唱的歌女不知 亡国之恨,隔江还在唱亡国之音 《后庭花》。
[题解]: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 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 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 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 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 感怀,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借陈后主 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 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 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 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