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普朗克号太空船
普朗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双螺旋结构模型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4、各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和突破,使学 、各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和突破, 科愈分愈细,分支越来越多; 科愈分愈细,分支越来越多;同时各学科 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日益普遍, 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日益普遍,科学的 整体化日益加强。 整体化日益加强。 系统科学应运而生。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 系统科学应运而生。 其机理为对象、 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类型一般性质与 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系 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人称“三论”。 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人称“三论”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国家宏观调控是战后技术革命兴起 、 并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并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战后,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 局部调整,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迅 速发展。 速发展。各国政府均大力支持和推进新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为战后技术革 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二、推动技术革命的社会因素 1、战后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除了 、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其创立了必要 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外, 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外,还有 赖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巨大推动。 赖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巨大推动。 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军事的需要是刺激 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6 20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因物理学、 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因物理学、 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因物理学 化学的广泛渗透及各种强有力研究手 段的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段的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7 40年代中期,科学家又发现了 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DNA双螺旋结构,随之破译了遗传 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 密码, 密码,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生物遗传 规律,诞生了分子生物学。 规律,诞生了分子生物学。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2、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是战后技术 、 革命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 革命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企业之间必然展 开日趋激烈的竞争。 开日趋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的客观 规律也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 中国家在战后积极致力于发展科学技 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4研究超高速物理现象的相对论和 研究超高速物理现象的相对论和 研究微观现象的量子力学两大基础理 论的创立,推动了战后物理学向更深、 论的创立,推动了战后物理学向更深、 更广的方向发展。 更广的方向发展。 3.5物理学的革命还带动了现代化学 物理学的革命还带动了现代化学 的发展。量子化学、 的发展。量子化学、核化学和高分子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新材料的大量 涌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涌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战后技术革命得以产生并发展的 、 首要前提在于科学理论获得了一系列 重大突破。 重大突破。 3.1 19世纪末至 世纪初的物理学的 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物理学的 世纪末至 巨大变革使世界科学技术以崭新的面 貌进入了当代人类社会, 貌进入了当代人类社会,物理学也因 之成为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 之成为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
第二章 战后技术革命及其影响
第一节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1、深刻认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是 深刻认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第一生产力” 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 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 2、了解科学技术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即 科技革命都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 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 革,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2在此基础上,科学家爱因斯坦在 在此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 20世纪初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世纪初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世纪初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3.3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 出了著名的能量子假说, 出了著名的能量子假说,把能量的变 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 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 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 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创 立了量子力学。 立了量子力学。
复习思考
1. 简论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 的理论基础。 的理论基础。 2. 简论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 的社会动因。 的社会动因。
参考论著
崔维: 新技术革命及美国的对策》 1、崔维:《新技术革命及美国的对策》,社 会科学(上海),1984年第 ),1984年第7 会科学(上海),1984年第7期。 阎康年: 2、阎康年:《三次技术革命和两次产业革命 的历史经验》 世界历史,1985年第 年第4 的历史经验》,世界历史,1985年第4期。 3、吴建华:《科技革命与20世纪史》,《世 吴建华: 科技革命与20世纪史》 20世纪史 界现代史新论》 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2001年版 界现代史新论》,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温强、吴迪: 4、温强、吴迪:《关于科技革命发展历程中 的几个问题》 世界现代史新论》 的几个问题》,《世界现代史新论》, 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2001年版 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知道自近代以来, 3、知道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已先 后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后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 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叶; 18世纪中叶 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叶;第二 次技术革命起于19世纪中叶到20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 次技术革命起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 初;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期并延续到战后。 界大战后期并延续到战后。
参考论著
5、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学技术出 林德宏: 科学思想史》 版社,1985年版 年版。 版社,1985年版。 伯纳德·科恩 科恩: 科学革命史》 6、〔美〕I. 伯纳德 科恩:《科学革命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年版。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丹皮尔: 科学史》 商务印书馆, 7、〔英〕丹皮尔:《科学史》,商务印书馆, 1975年版 年版。 1975年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二十世纪 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年版。 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胡海棠:《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科学技 胡海棠: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年版。 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4、把握战后技术革命得以产生 并发展的首要前提在于科学理论 20世纪已获得了重大突破 世纪已获得了重大突破, 在20世纪已获得了重大突破,同 时有赖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巨大推 动。
学习任务
任务一:网上预习 任务一:网上预习——战后技术革 战后技术革 命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动因 有哪些? 有哪些? 任务二:网上讨论——中国为什么 任务二:网上讨论 中国为什么 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申农
实验中的申农
申农的控制论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5、物理学、生命科学的变革及系统 、物理学、 科学的创立构成了20世纪以来科学 科学的创立构成了 世纪以来科学 革命的主要景观, 革命的主要景观,由此形成现代自然 科学的重大突破与发展。 科学的重大突破与发展。 这种突破与发展不仅推动了学科体系 向纵深发展, 向纵深发展,而且为战后新技术革命 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和强大的推动力。 和强大的推动力。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一、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1、科学技术革命的整体过程包含着 、 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方 面的内容,三者密不可分。 面的内容,三者密不可分。 2、人类历史上已有过一次因科学技 、 术革命而引发的产业革命, 术革命而引发的产业革命,即由工业 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革命。 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