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研究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高兰香 胡炳元(上海电力学院数理系 上海 200090)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上海 200062)摘要:结合教材分析自身的特点针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作些论述.关键词:教材分析 能力 物理科学方法 教师 教学技能的高低反映了教师驾驭教育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效果和效率.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而教材分析能力则是教师教学技能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必须明确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教材分析的能力,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从教材呈现知识的角度,对物理知识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发挥较大教育功效.1 教材分析的几个方面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重要来源.故分析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更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特别是新教师,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增长专业知识、促进教学修养的过程.具体来说教材分析包括了五个方面.1.1 选择教材选择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物理学知识体系;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和认识规律.1.2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每个知识点、知识单元都在其整体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把教学系统中的知识点放到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以达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1.3 挖掘教材隐含价值、隐含知识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弄清楚并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及其他隐蔽因素,以便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 1.4 提升教师基本功教材分析的一般步骤是从分析教材地位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挖掘教材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找出教材中的问题,设计恰当的教学方式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1.5 备课教师备课,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便于学生传递和接纳的知识,实现知识信息转化.2 提高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的一些方法2.1 教材内容分析一般来说,分析教材应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分析教材中的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式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 (1)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所谓泛读,指在进行教材分析时,阅读物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阅读物理有关教材及有关期刊杂志等.要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明确物理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明确物理知识在各个教学阶段“螺旋式”上升的情况,明确物理课与其他教学科目之间的联系.通过泛读,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就能使教材分析既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泛读,教师了解低一级和高一级物理教材的内容,就能为本阶段的物理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实现与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教学内容的顺利衔接.—5— (2)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总体认识所谓通读,是指教师阅读所教全部物理教材.它不要求研究教材的细节,而是通过阅读全部教材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内容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加以组织的,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 (3)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篇教材或联系比较密切的二三章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从整体上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2)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3)该部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社会中有哪些重要的实际应用.4)该部分教材中包含了哪些科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因素.5)该部分教材渗透了哪些思想教育的因素.6)该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4)精读每一节教材,进行具体分析所谓精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节,分析每一段落,研究每一句话,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做到以下几点.1)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深入了解该节所述内容的背景材料,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理解教材知识,要能解答该节教材中的疑难问题.2)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3)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法.4)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讲清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 2.2 物理科学方法分析在进行具体分析时对教材进行科学方法分析是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最重要的准备和设计工作,也是提高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的关键,其核心内容是将教材所包含的物理科学方法的素材,转化为课堂教学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等,继而确立具体的科学方法教育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育.物理教材的科学方法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知识类型的科学方法分析,即特定的知识类型,内部存在着相一致、相和谐的科学方法因素;知识结构的科学方法分析,侧重于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体现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程序的科学方法分析,则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角度,探讨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实施. (1)知识类型的科学方法分析为了便于对教材进行科学方法分析,将现有物理教材知识大致分为概念型、规律型、应用型、实验型,各类型知识由于其类型决定其具有共性的物理科学方法的特点.1)概念型知识 教师在概念型知识的科学方法分析中,应当注意各物理概念的特点,捕捉概念类型和所用科学方法间的必然联系,恰当地应用科学方法,指导概念建立的思维操作.在概念的建立中,观察和实验尽管仍然是概念建立的基础,但逻辑思维的作用更为重要.由于概念建立的出发点不相同,由出发点进行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的应用,也不一定相同,表述概念的方式,对于不同类型概念来说也有所不同,例如,密度、电阻、电场强度等,用比值定义的方法,来描述物质的内在属性;而功、力矩等则用乘积定义的方法,表示影响该物理量各因素之间量的关系.2)规律型知识 教师在规律型知识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到,物理科学方法在规律建立的过程中是建立已知现象或知识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操作,则是构建桥梁常用的“材料”.3)应用型知识 教师在分析这类型知识可使用的物理科学方法有:由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数学方法等.4)实验型知识 教师在针对实验性型知识进行教材分析时可运用观察实验方法,它包括根据实验目的进行设计构思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方法、整理归纳实验结果的方法等. (2)知识结构的科学方法分析结构方法是系统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通过分析系统的组成成份及其相互关系,提示其内部结构乃至外部表现,从而解释和变革系统功能的方法[1].在进行教材分析时,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进行科学方法分析,去挖掘教材所蕴藏的物理科学方法.由—6—于科学研究和学生认知都是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发现或认识新的知识,所以教材分析的关键是要抓住对学生认知起决定作用的物理科学方法,作为教学的龙头,实施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宏观到微观展开的.例如宏观物体的运动,我们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从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开始研究;物质的振动,我们从机械振动的简谐振动开始研究,直到电磁振荡的研究等等.运用物理科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具有层次性的知识结构,归纳和演绎法是物理学习中概念、规律建立和应用中常用的方法,而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则是从整体和部分间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层次性.例如,用分析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将匀速圆周运动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等.类比思维方法是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例如运用类比法,通过重力场中物体的运动和能量变化,研究带电粒子在;通过简谐振动,研究电磁振荡等.2.3 教学程序的科学方法分析如果说教师是承担教材分析的主体,学生则是衡量教材分析能力的标尺.教材分析只有落实于课堂,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教材分析的研究成果也才具有较强较大的推广价值.在进行了教材的知识类型和知识结构的科学方法分析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教材呈现知识的角度,对物理知识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尽可能发挥其教育功效.3 教材分析实例 在这里将以楞次定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3.1 教材内容分析(1)学生已经从前一节“电磁感应现象”中认识一些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了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2)电磁感应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较少直接接触和观察的现象,缺少感性经验的积累.(3)楞次定律对实验现象的抽象概括的水平高,认知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构成挑战.(4)楞次定律是应用要求很高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掌握,而且要求灵活运用.3.2 物理科学方法分析(1)应用探索性实验方法,探测在各种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2)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方法,概括楞次定律.(3)运用假设法,证明楞次定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4)运用演绎、分析、综合的方法,进行感应电流方向判别的实例研究.3.3 教学程序设计方法本节是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物理学方法教育的思维引导作用,有效地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桥梁.教学程序设计(1)运用探索性实验,研究探测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法则1)通过磁铁相对于线圈的相对运动、通断电、移动滑线变阻器改变电阻等多种渠道,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探测和记录感应电流的方向,这是实验性教材分析方法的观察实验法、探索性实验方法的运用.2)这节课属于规律型知识,我们可以运用求同、求异归纳实验中的共性,摒弃表面现象的干扰,总结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间的关系,这也是上面所提及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的应用.3)这节课也属于实验型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若干演示实验,验证楞次定律,增加实验体验,积累客观表象,从感性抽象为理性,对理解楞次定律有极大的帮助.(2)从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原理出发,证明楞次定律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揭示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在这我们运用了假设法、演绎法等逻辑方法.(3)楞次定律的具体应用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方法,对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判别的实例进行具体研究.4 结束语 总之,教材分析是教育的起点,教师只有充分重视教材分析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才能使得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明确教材分析的重要性,按照以上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