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与语类
第七章-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与语类
韩礼德、哈桑等人重视语类研究,对语类的性 质和功能进行了讨论,把语类定义为语篇的类型。
(三)我们的看法:语类就是语言的类型,是
各种语料的基本分类。
(四)语类结构潜势:就是某个语类在其意义
结构上所具有的可能性。其主要内容包括:(1)
哪些成分是必备的?(2)哪些成分是非必要的?
(3)所有成分以什么样的顺序出现?(4)是否
语域的转换、混合和借用: 语域转换:指讲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
把领导的口头指示转换为制度规定,把个人发言转换为文
稿发表。 语域混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 中交错使用的现象。如小说、戏剧中一个角色与多个角色 对话,同一语篇中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混用。 语域借用:指讲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 语域不同的语域。如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他语
语域的功能: 语域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即根据语境来 预测语篇的意义与组织方式。 预测是双向的,既可以根据语境来预测在特定语
境中供交流的意义和语篇的结构,以及所用词汇和语
法的类型,又可以根据语篇来预测可产生这个语篇的
语境。如一个学生可以预测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大体讲
什么内容,还可以根据校长讲话稿知道开学典礼上学 生的反应状况。
语场、语旨和语式共同发挥作用,在具体 的交际场景中提供语境构型。 这种共同作用制约讲话者对词语和语义结 构的选择。 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制约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域的特点: (1)语域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密度阶进行分 类。如科技英语可分为数学英语、心理学英语 等语域,数学英语可再分为代数英语、几何英 语等语域。语域是一个相对概念。
一般而言,语境因素包含三个部分:话语 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简称为语场、语旨和语式。
语场,即话语范围,是交谈的话题以及场 地等情景因素。 话题可能是技术性的,也可能是非技术性 的。技术性话题包括科研报告、指南等,非技 术性话题包括小品文和日常会话等。 语场对词汇的选择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语 场对语态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制约(主动与被
域的某个说法。
语域误用: 讲话者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功 能变体。如转文、胡言乱语。 误用的原因:忽视了话题的制约,忽视了受 话者的身份和受话者对讲话内容的接受程度,忽 视了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差别。
语域研究的目的: (1)为了探索语言符号系统本身与语境因素 之间的制约关系。 (2)为了加强对索绪尔所说的“言语”特征 和使用规律进行研究。 (3)为了研究语篇连贯。 (4)为了告诉人们如果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做 到语言得体。
二、语类 (一)语类:语类来源于拉丁语单词genre, 原指事物的种类,后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样式研究, 相当于“体裁”,但它比文学的体裁更宽泛,不 仅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语料,还包括广告、 新闻、科技论文等非文学语料。
小到日常生活口语,大到长篇巨著,都是语
类的具体体现形式。
(二)分类:俄罗斯学者巴赫金是研究语类第 一人。他认为语类大致分为简单语类和复杂语类两 种。 简单语类指那些直接反映情景语境、与现实世 界直接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话语类型。复杂语类指 那些制度化的、反映文化语境的话语类型,如学术 著作、诗歌、戏剧等。
作 业
1、阅读教材P273-296,理解语域与语类的
定义与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语类结构。
3、预习第十章:评价理论与意识形态
语域的预测性与语域的封闭程度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语域的封闭性越强,预测性也越强, 语域的封闭性越弱,预测性也越弱。如听熟人 的话很容易了解情况,而听陌生人讲话却很难 明白对方讲的意思。
语域与方言(dialect)的关系: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与语域不同。韩礼德认 为,语域变化的基础是语言使用,而方言变化的 基础是语言使用者。 方言不是由语言本身所发挥的功能引起的, 而是由地理、历史、社会和个人等因素产生。如 地理方言、历史方言、社会方言、个人方言等。
二者之间。
口语和书面语各有特点。
口语:自由、活泼,与上下文结合松散,与情境
联系紧密。如当面交谈、电话交谈等。
书面语:严谨、死板,与上下文结合紧密,与情
景结合松散。如书信、小说、散文、诗歌等。
有些内容介于二者。如课堂听说、新闻播报等。
口头交际:自由表现为打断、接续、停顿、 延长、错误、语病等现象。用词浅显、随意、 句式较短、结构灵活。 书面交际:严谨表现为规范、绵密、准确、 无误。用词深奥、反复推敲、句式复杂、结构 严谨。
作 业
1、阅读教材P161-195,结合功能理论理解
“汉语的语篇功能”。
2、如何理解语篇功能中的“信息中心”?
3、论文:分析汉语或维语中关联词语的连接 功能(逻辑、语义关系)。
第七章 语域与语类
•人类所有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context)中
发生的。
•英籍波兰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脱离了语言活
步骤构成的,而且需要发现每个步骤的典型的体现
形式。
(八)语类与文化语境的关系:人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有同有异。语类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
有不同之处。如“开锁”,主人和小偷进屋,目的
不同,但基本行为方式有同有异。
三、语域与语类的关系
语域与语类是两个既不同又相关的概念。
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也就是因情景语境的
动)。
语旨,即话语基调,是交际双方的社会角 色关系,即个人基调和语言活动的目的(即功 能基调)。(有时并不划分) 个人基调可能是亲密的(亲属之间),也 可能是疏远的(陌生人之间)。 功能基调可能是教导性的(菜谱),可能 是说明性的(说明书);可能是描写性的(长
相),可能是说服性的(广告)。
语式,即话语方式,是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 渠道。它可能是口头的,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介于
有反复出现的成分存在?
(五)语类结构:言语交际的基本形式。如:
师生课堂对话的语类结构可概括为“老师提问+学
生回答+老师反馈”。
(六)必备成分:一个语类结构中必须具备的
成分。如,师生课堂对证语类结构中的各个成分可
称为“必备成分”。
(七)语类结构的体现形式。语类结构不能仅
仅满足于客观而全面的描写某个语类结构是由哪些
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语类是语言的不同类型,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语言表现方式。 语域是情景语境的产物,而语类是文化语境的 产物。
语域是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共同作
用而产生的语言变体,语类是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和
目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言图式结构。
任何一个语篇都有自己的语域,而这个语域必
然属于某个语类。
语域的特点: (2)不同语域之间有不同距离。有些语域 十分接近,有许多相似的意义特征,如电视新 闻和报纸新闻;有些语域则比较疏远,共同特 征较少,如数学语言和诗歌语言。
语域的特点: (3)语域有开放式与封闭式之分。开放式 语域不受或很少受到限定,供选择的意义范围 很广,如讲故事、日常对话。封闭式语域往往 受到很强的限定,没有发挥个性的余地,缺乏 创造性,如天气预报、机场通知。
动的具体环境,要理解或翻译当地人所使用的语言根
本是不可能的。他于1923年提出了情景语境的概念, 认为语言与人的活动直接相关。1935年他又提出了文
化语境的概念,认为语言活动与整个文化背景有关。
一、语域 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 功能变体,即因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情景语境,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这种 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