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小学升初中英语教学衔接
义务教育由小学与初中两个部分组成。
初中英语课程设计标准是按照与小学相衔接分级目标课程模式进行,两者虽有联系,但又具有不尽相同规律与特点。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肩负着承前启后双重任务。
小学阶段英语是副课,有些学校还未能正常开课,上了初中就是主课了。
我们常发现初一年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时,兴致很高,对学习充满信心与兴趣;但好景不长,过不了多久,就有人打退堂鼓,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放弃了学习。
针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抓好小学、初中教学衔接工作紧迫性与重要性。
一、抓好教师教法衔接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用。
教师要狠抓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采用灵活多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
1.钻研小学、初中两种教材
一个合格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钻研初中英语课程,还应熟悉小学英语大纲要求,了解一个小学毕业生应具备英语基本能力及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在这基础上,把握好初中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旧带新,以新温旧,尽量采用各种形式联系旧知识,使学生逐步完成小学向初中过渡。
2.了解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生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喜欢在玩过程中学习。
而初中生身心发展迅速,好表现自己,做事容易虎头蛇尾,思维渐趋向成年化,具有较高概括性、抽象性与创造性,自主能力较强。
教师只有掌握初中生这一特殊时期心理特点与思维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
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初一上学期就要尽快了解学生,细心观察学生,既要掌握学生一般特点,也要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点与差异;既要了解学生优点与特长,也要了解学生缺点与不足,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3.注重课堂容量
与小学相比,初中课堂容量较大、节奏较快,要注意初中生刚从小学生角色转变过来,教师不能只顾“赶进度”,追求快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容量,而导致学生囫囵吞枣,难以消化。
因此在执教过程中,教师既要备好教材,也要备好学生,还要备好教学中“节奏”,掌握好课堂内容“度”,循序渐进,做到恰到好处。
4.树立良好教师形象,融洽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个课程情感及用功程度与他们对老师喜爱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俄国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积极情感、欢快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联系点。
相反,消极情绪则抑制学生智力活动。
经验表明,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了厌恶情绪,同时会对其所教学科产生反感。
这种反感必然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降。
成功教师都有这样体验:每当他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解时,学生们便会聚精会神,时而鸦雀无声,时而热烈呼应,课堂气氛显得格外与谐、融洽。
这就是师生情感亲切、自然交流结果。
教师将自己全部才华、整个身心奉献给学生,这是学生学好学科强大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打造良好教师形象,运用情感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同时要让学生对老师有安全感,相信老师智慧与能力能让自己学有所成。
5.采取多样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老师。
当学生对所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对学习课题产生兴奋与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内在需要与强大动力。
为师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尽力把教学任务体现在学生乐学上。
学生是否好学英语,与教师教法是否形象生动息息相关。
一成不变教学模式只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听课会感到索然无味,收不到良好效果。
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新颖活泼形式,如直观法、竞赛法、游戏法、举例说明法、多媒体教法等多样教法综合
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
还可以运用各种讨论、调查、表演等形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要注重融解难点,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系统化,提高教学效率。
6.合理布置课内、课外作业
课内作业是教师上课时要求完成作业,布置课内作业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由于初中生具有好动、粗心等特点,对学习难以做到持之以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他们特点,在课堂中加强训练,使重点、难点及考点经常出现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训练,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延续,是为了巩固、消化已学知识,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服务。
课外作业要有针对性与适应性,对于难点内容所布置作业应从浅化知识、分解突破难点角度来考虑。
布置课外作业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关系。
作业应有放矢,因课设题。
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学习阶段过渡。
二、抓好学生学法衔接工作
小学、初中对学生学习方法要求不同。
初中课程在内容与练习形式上与小学相比有一个相对提升,内容更多,涉及面更广,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刚走进初中校门许多学生感到难以适应。
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发挥他们主体作用,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相对于小学而言,初中英语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没有搞好预习,就难以适应课堂教学进程。
所以在开学伊始,初中教师就应该注重学生预习习惯培养,要把学生预习当作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并逐步规范要求,如通读课文、学会用词典查生词、罗列语言点、划出长难句并尝试运用语法规律剖析、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记录遇到疑点与难点,以便在听课中释疑解惑,达到预期目。
2.培养认真听课习惯
心理学家指出:“任何客观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多种器官,比作用于单一感官给大脑皮层留下印象要深刻得多。
”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调动各器官,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也就是做到看、听、说、记、想并行,从而获得好效果。
3.培养使用工具书习惯
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将遇到许多生词,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词典作良师益友,这样一来,学生每当遇到词汇方面疑问就可以及时地查词典寻找答案,同时应备有一本语法工具书,经常翻阅,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正确地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
4.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初中阶段英语不像小学那样,只局限于课本,而是应该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以获取更多信息。
初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与兴趣英语读物,阅读时,可以作优美词句摘记。
此外,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
总之,教师在初中一年级如果能够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一起抓好衔接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把初中起始阶段英语教学搞好,就可顺利完成小学、初中教学衔接。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
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