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3期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15,No.32012年7月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Jul.,2012[收稿日期]2011-12-25[修回日期]2012-02-12[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0A020)[作者简介]林筱文(1950—),男,福建福州人,教授,主要从事人口统计学研究。
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管理与政策林筱文1,黄建2,朱丽达2(1.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中国的老年教育是随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
在回顾发展历程后,指出中国老年教育已经从离退休干部的保健娱乐发展为广大社会老年人口的素质教育。
促进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要处理好九个关系。
同时探讨了老年教育的领导模式和组织方式,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建议:完善法规,建立老年教育委员会以统筹各地老年教育,制定发展规划,整合教育资源,编写适用教材及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
[关键词]老年教育;终身教育;老年大学[中图分类号]G 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9X (2012)03-40-06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政府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解决老龄化问题。
在保证老年人基本生活温饱和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让老年人接受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来更好地适应竞争压力。
同时,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社会氛围将改变老龄人口形象,使老年人口成为可开发的社会资源和财富。
一、发展历程1.创立阶段(20世纪80年代)。
西方国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应对老龄化问题、发展老年教育的。
1972年由法国人皮埃尔·维拉斯创办世界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标志着老年教育的正式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离退休体制的改革,大批干部离退休,他们迫切需要接受健康知识的普及,及有一个共同活动场所来发挥余热。
1983年,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老年大学成立,标志着中国老年教育事业正式兴起。
此后随着大批社会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增加,使得以离退休干部为主的老年教育逐渐扩展到全社会的老年教育。
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61所老年大学,学员4万多人。
1988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鼓励各地兴办老年大学。
到1990年,有老年学校2300多所,学员约22万人,全国老年教育网络已初步形成。
[1]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94年,国家10个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发展纲要(1994 2000)》,提出了老年教育发展的目标。
1996年全国人大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1999年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筹全国各地的老年教育问题,召开老年教育研讨会,倡导和普及老年教育的理念,指出: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是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需求,能够使老年人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更有尊严地生存和发展。
1984年中国老年教育协会成立,1988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后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研究机构,为促进老年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9年11月在武汉召开了“老年教育国际研讨会”,通过了《武汉宣言》。
随后,1995年在北京、2002年在武汉举行了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会(TALIS )的国际研讨会,交流了老年大学办学经验,进而推动了我国老年教育广泛深入的发展。
[1]3.创新阶段(21世纪以来)。
2002年在西第3期林筱文,等: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管理与政策班牙马德里举办了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大会通过了《政治宣言》和《老龄问题马德里国际行动计划》,提出了解决老年问题的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要素,老年人通过参与老年教育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知识,以便得到更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政府要承担起主要的保障责任。
《马德里宣言》还指出,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可以使老年人参与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减轻老年人被边缘化、孤独感和社会隔阂问题。
21世纪初,中组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和全国老工委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各地政府有关部门纷纷制订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2006 2010年)》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到2010年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万所。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指出发展老年文化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
2007年,国家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将老年教育列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据统计,到2007年底中国有3万余所老年教育机构,学员300多万人。
在2011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中,再次强调了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在我国已经初步建成老年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老年教育的质量。
[1]二、现代老年教育的几个关系2010年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今后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之列。
[2]这是三个相互联系的目标。
我国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延长国民受教育年限,二是培养一批杰出人才,三是提倡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公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现代化,包括在观念、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要现代化,其核心是观念上的现代化。
教育观念首先表现在对教育本质、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上:人为什么要教育,如何教育?这些问题都包含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观。
现在大家一致公认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育必须适应这个变化。
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涉及教育对人有什么价值,这实质上是人接受文明、文化传承的需要,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人们普遍认为人接受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二是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是人组成的,只有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人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受教育的平等性和广泛性。
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教育的特征,受教育者主要是社会退休老年人。
原先老年大学招收的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老人,现在已经扩展到全社会的老人。
只要老年人有愿望参加学习,都具有平等的机会报名参加。
但目前的问题是教育设施与老年人入学愿望有矛盾,出现一坐难求的现象,这就要求教育和老年工作主管部门做好需求调查和预测,编制发展规划,落实经费投资,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入学的需求。
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思路,主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互通,相互促进。
从严格意义上讲,终身学习提倡“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年大学的学员,只要身体健康,具备生活和学习的自理能力,都可以参加老年大学有组织、系统的学习。
所谓全时空性,是指教育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可以通过现代媒介和传播技术,通过网络、电视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老年教育作为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特征,老年人在工作时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到老年时有权利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享受政府支持的老年教育福利。
但老年教育也要走开放的道路,建立由政府、行业指导、企业参加举办、以公益性老年教育为主的社会办学体制。
至于为老年人再就业而参加的更高深知识、更专业的老年14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5卷教育,可以走收费教育的路子。
4.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
老年人由于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文化差异,老年教育也要承认和尊重老年人的差异性发展,提供有差异性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文化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通过差异性的老年教育,开发老年人的创造性潜质,为这些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社会创造条件。
5.教学管理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老年教育不像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一个统一的考试标准,以便为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取得一个统一的资格。
老年教育不存在资格门槛,但在老年教育的管理上,也要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管理,也要遵循教育规律。
例如对老年学员做必要的文化考核,分不同层次进行教学活动,以便管理。
从全社会老年教育的角度来看,不同管理层次(省、市、县、乡镇)、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老年教育需求各不相同,实行分类管理可以体现老年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
6.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信息技术在老年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引起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教育模式和教师角色等一系列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远程教学方法(电视、网络)的应用,学员教学信息的获取等。
其中远程教学无疑会扩大老年教育的受众面,特别是在农村、边远乡镇老年教育的受众面,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7.教育的变革性和创新性。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变革。
要以体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实验,加快重点领域各关键环节的变革步伐。
当前,老年教育的创新重点是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办学机制的变革要解决的是把原先为安置和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的老年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老年教育的问题,要解决如何统筹城镇和农村老年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
管理模式的变革要解决的是由谁来管理及怎样管理社会化老年教育的问题。
8.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性。
老年教育要走开放之路,在办学机制上要公办的、民办的一视同仁,政府可以采用服务采购的办法,委托民办的机构举办老年教育;二要公益性和营利性老年教育共同发展,以公益性为主,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举办营利性的老年教育,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老年教育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交流上,促进人员、信息、资金、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等方面的交流,不但在国内交流,还要进行国际交流。
作为福建特色的老年教育,当前重点是做好与台湾的老年教育的交流。
在国际交流方面,要大力获取国外先进的老年教育经验,参加国际老年教育的学术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老年教育的国际化。
9.老年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
老年教育的科学性的关键是科学决策,要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准确估计区域老龄化进展的情况,摸清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和教育资源的供给平衡,才能更好地办好老年教育。
教育的科学性还包括教育的法制性,老年教育行为要靠国家法制来规范。
当前,我国有关老年教育的法制内容分布在有关的涉及老年和教学的法制文件中,有关管理规章制度也未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