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准利率论文

基准利率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理论与实证姓名学号0专业班级10金融学(3)指导教师学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完成日期2014年3月25日The Choice of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摘要一国的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中的核心利率、主导利率,对于货币市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从1996年开始探索利率市场化,经过十多年的实施与推广,明显地活跃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一些主要的货币巿场己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但由于总体市场化水平不高,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及发现机制都不完善,严重地影响着基准利率在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根据基准利率的属性,借助实证检验,对货币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几个利率进行分析,权衡在现有的经济环境及制度背景下,哪种利率最适合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本文以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的基本原则为准,依次对货币市场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逐步回归、GARCH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敏感性及期限结构分析。

最终得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及制度背景下,选择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最为合适的结论,并提出了完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基础及形成条件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央票利率、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研究:理论与实证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化,解放利率管制的呼声日渐高涨, 利率市场化也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所走深化道路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央行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利率。

根据国外的经验,再贴现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利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可能为合适的基准利率。

由于市场各类利率的结构与水平决定了社会资金的配置结构与规模, 因而央行指导性利率和基准利率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基准利率可行性比较利率市场化选择原则实证研究目录一、引言(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二、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内外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文献评述1. 国外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2.国内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三、我国各种基准利率的可行性比较(一)国债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二)存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分析(三)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分析四、基准利率选择的理论分析(一)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基本原则(二)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经济学前提(三)利率时间序列数据的尖峰厚尾分析五、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分析(一)实证研究方法选择1. 描述性统计2.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长期均衡关系分析——协整分析方法3.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短期动态分析(二)数据选择处理说明1. 数据选取2. 数据处理(三)实证分析思路说明(四) SHIBOR各期限品种相关关系实证1. SHIBOR不同期限品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 SHIBOR各期限品种数据平稳性分析3. SHIBOR各期限品种数据相关性分析4. SHIBOR各期限品种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六、结论和建议(一)实证检验结论(二)完善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相关建议一、引言(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0世纪70年代,在麦金农和肖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下,首先由发展中国家发起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卷入到这一改革中。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是从1996年开始的。

2005年l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关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

市场基准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的核心,是引导其他利率或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的基础,是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基准利率的变化将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及证券市场的各种收益率的改变,而这些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引起收入的再分配,影响到工商企业的利润和投资者的收益,进而影响他们的经济行为,如改变他们的储蓄、消费和投资倾向,改变他们对各种层次的货币或者金融资产的需求和偏好,使其向着有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投资者需要运用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用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也需要更能保障收益和规避各种风险的金融产品。

许多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利率类金融衍生产品,互换交易,远期交易都与市场基准利率息息相关,市场基准利率就是这些产品的定价基础。

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市场基准利率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基准利率往往是一种货币市场利率,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等。

国际金融市场上基准利率的形成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选用国债市场上的利率,例如国债利率与短期国债回购利率,二是像大部分的利率市场化国家一样以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本文写作的目的就在于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我国现阶段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模式,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第二部分对各种金融市场利率做我国基准利率的可行性比较;第三部分对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进行理论模型分析;第四部分着重分析我国在利率市场化中的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基本原则,用实证的分析方法比较并分析了国债回购利率和银行拆借利率,提出了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理由。

第五部分对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中SHIBOR为市场基准利率的条件下,我国应采取的宏观措施与微观对策,同时提出了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我国已有的各种货币市场利率优缺点的比较分析以及可行性研究,确定了采用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合理性。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本文通过对各种利率进行对比性研究中认为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基准利率应选择货币市场风险较小的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应选择交易量较大,交易主体较多的货币市场利率;应选择与官方利率联系密切的市场利率;市场基准利率与其他利率也要有较强的相关性;市场基准利率应与国民经济相关;市场基准利率应具有可测性、可控性;市场基准利率稳定性应较好。

在对我国已有的货币市场上市场利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把SHIBOR作为中国市场基准利率的可能性。

本文还充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市场中较为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的关键利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加深了结论的说服力。

在进行实证检验及描述性分析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均是最新的日数据,这就使得结论更为可靠。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个别货币市场利率自身的期限结构问题对本文进行实证分析造成了一些障碍,使得在这一部分对几个关键利率的比较上缺乏说服力;其次是在对基准利率选择一般原则进行总结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不一定能选到最全面最为认可的市场基准利率,从而使得后面的理论分析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最后由于作者自身的理论知识及实证分析水平有限,在对几个利率进行评定的过程中所选的变量及所用的实证方法未必是最好的,也可能会使分析结果产生一定偏差。

二、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文献评述1.国外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由于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对基准利率的选择和确定并无多大的争议,如:Wooldridge(2001)指出,政府债券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常被作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但同时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以抵押担保债券的回购利率、利率互换作为基准利率。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以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该利率是指定的报价行对每个交易日发生的所有隔夜拆借利率按照交易量进行加权后得到的平均利率。

美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定期确定并公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类似于我国央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如果确定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低于同期市场上实际的联邦基金利率,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金融机构与美联储之间,这样市场上实际的联邦基金利率就会下降。

如果美联储确定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高于同期市场上的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可以通过债券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使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紧缺,从而提高市场上的联邦基金利率到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水平。

英格兰银行的操作目标是一组短期利率,包括隔夜拆借利率、3个月国债利率及3个月银行拆借利率,通过回购等公开市场业务来实现对基准利率的操作,进而改变市场利率。

德意志联邦银行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在再贴现率和伦巴德利率所构成的利率“通道”内浮动,其上限是伦巴德利率,下限是再贴现利率。

日本银行一直以同业拆借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

2.国内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就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国内理论界的讨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 年SHIBOR 的建立之前,问题集中在何种市场利率可以作为我国的基准利率,而关于基准利率的性质意义等方面的讨论没有太大分歧。

我国学者大多认为存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不能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戴国强(2005)认为存贷款利率尚未市场化不适合作为基准利率;由于贴现和再贴现规模小和票据市场的不发达,再贴现利率也不适合作为基准利率;由于和国债的发行尚未完全市场化,短期国债的品种较少,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脱节等原因短期国债利率同样不能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温彬(2004)对货币市场上几种比较合适作为基准利率的候选利率作了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利率更适合作为基准利率。

我国学者这一阶段就基准利率选择的分歧大多集中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上。

戴国强(2005)和梁福涛(2007)认为国债回购利率可以作为基准的原因是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在市场性、相关性和基准性以及相对稳定性方面都优于同业拆借利率。

李和锋(2007)认为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可以作为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

段超锋(2007)认为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可以作为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

李社环(2000,2001)在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过渡时期,同业拆借利率是较好的基准利率;而在利率全面开放的时期,同业拆借利率、短期国债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可以作为基准利率选择对象”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