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关键在于自律还是他律《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今天我们有幸和对方辩友共同就学风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我方认为学风建设主要靠自律。
学风建设主要靠自律就是指在学校内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的过程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他律则是指非自愿的受到自身以外因素的约束和影响。
我们不否认他律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一定强制性、督促等作用,但是,在自律面前,他律仅仅是辅助。
我方判断学风建设只要靠自律还是他律的标准是,哪一个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核心建设。
下面我将从三个层面上阐述我方观点:第一:从个人的成长层面。
从长远来看,学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以达到全面发展这样一个高度。
我们承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他律对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他律是客观的,缺乏变通性,它的时空性使之不能每时每地都约束人的行为。
而自律则不同,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自律能够更加充分的激发人的潜能,给人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使人的资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并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学风建设主要靠自律。
第二:从学校发展层面。
学风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打造综合实力过程中,自律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诚然他律能够保证一所学校的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但是,从纵向来看,要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并不是简单的制度规范就能够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积极向学的自身作风。
只有通过治学者和求学者的自律,才能充分提高学校的创造力,执行力等综合实力,同样也提高了学风建设的质量,从而把学风建设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所以,学风建设主要靠自律。
第三:从社会核心建设层面。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
学风建设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律在其中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自律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貌,让学风建设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闪光点,也正好符合了国家以德治国的理念。
所以,学风建设主要靠自律。
古人悬梁刺股,目不窥园时,又何曾有人监督?我们承认,自律也存在些许弊端,但是只有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以自律为主体,他律为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人生。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学风建设主要靠自律。
谢谢!正方一辩阐述观点: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你们好。
我先阐述一下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
中国连逢众多喜事之后,中国人将通过自身努力,在2008年奥运会以崭新的面孔来出现在世人面前。
北京人更是担负着代表国人的重任。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自身素质被提到日程上来。
而这一切必须通过纪律来体现。
纪律又分为自律和他律。
我方认为自律重于他律。
领导干部需要自律,当代大学生要自律,民族素质提高更需要自律。
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一定要具备一种自律能力。
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
目前,法律是日益在完善,可犯罪的人依然不见减少,其原因是不言自喻。
所以说,自律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每个人有很高的自律能力,那国家的各种机器将不需存在,人人都将和平相处。
反之,即使是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人们也将是我行我素。
因此,自律重于他律。
刘少奇同志曾深刻的给自律下过一个定义,那就是即使在个人独立,无人监督的,有做任何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是“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慎独”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自律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总依赖于他人是不切实际的。
他人的监督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随时随地跟着你。
所以,一个人的品质、道德修养究竟如何,关键还是他的自律能力。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重在建设、以人为本。
在全民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现在不少高校都提出要增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的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这不是有利的说明了自律的重要性吗?所以说:凡事都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后,我更加肯定重申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
正方二辩2001年7月13日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它圆了中国人百年的梦想。
那么要想在奥运会展我国人风采,如何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社会道德素质,变成了国家考虑的第一件大事,这也符合我国“以德治国”的战略目标。
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
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谈到这儿,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自律与他律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一些?首先提出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
一个人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然后才是融入社会的。
所以,人应该具有自主性。
其实,人的素质并不是要到紧急关头才表现出来,而是无时不在的。
这样的话,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总想让别人作用于你的意识,来约束你,万一在只有自己的危险时刻,你将做出什么选择?社会上的不少犯罪青年,自甘堕落,毫无追求。
尽管有家长的管制,法律的管制,国家的管制,但他们屡次犯罪不悔改,这都是由于他们自身没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决定的。
再讲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吧。
现在,我们面临着六科会考,成功与否不取决于考试制度的压力,家长的压力,老师的压力,而是取决于你的自身压力,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和自我的约束能力。
学会自我管理,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的去探索,你怎能不成功呢?假如天天连作业都不完成,而依赖于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学习中没有严格的律己精神,那失败将属于你。
一个人,如果他活着,每天都在依*着别人对他的管理,那他的思想是不健康的。
有人说:“如果全民的素质都提高了,那个别人想不提高都难。
”你们不觉得这句话说的很缺乏理智吗?这句话只适合于个别人想想,假设中国十多亿人都这样想:等大家素质都提高了,我再做也不迟。
那领路的人又是谁呢?谁又有这样大的本事,凭一己之力,调动起整个全民去提高个人素质,那他真神了!所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自我严格要求自己。
”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方认为:自律重于他律。
正方三辩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科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也在不断地向前跃进。
为了与丰富多彩、高速发展的社会相融合,为了在2008年奥运会时把一个崭新的中国展示给世界,为了迎接来自世界各方面的挑战,我们应以高素质和高道德去迎接它。
如何去有效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呢?我方认为自律重于他律。
自律是文明社会做文明人的需要,它要求我们在没有外在的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
我们提高道德修养,格守自律,也应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对细节思想不放松,细小事情不放过,以求防微杜渐。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
不要等发展大了再使别人采取他律。
自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素质修养的一种自我约束力。
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
而我们更需要自律。
在大街上捡到钱包,是应该放入自己的兜里还是交给警察?在商店被多找了零钱,是假装不知道还是还回去?这些现象反映出:他律和自律哪个更重要。
试想,法律规定着人们行为的限度。
他制约着你,监督着你,使你不做出犯罪的行为。
但如果人缺乏自律能力,他律只能是一纸空文。
衡量人品质是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他将做出什么选择,这是自律的表现,这比别人评价我们更有效。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律,使我们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乔叟曾说过一句话:“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
”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言而喻。
国家为什么提出以德治国,其原因很明了嘛。
自律对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律。
我们自律能力提高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脚步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正方四辩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你们好。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为了加速公民道德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而实现这个素质的基础,必须要以“五爱、四有”为基础。
四有中纪律这一项更重要。
纪律分为他律和自律。
那么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呢?根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哲学观点。
他律总是要通过自律来实现的。
自律是他律的载体,没有了自律,他律就没有了对象,就推动了原有的意义。
就如警察和小偷,有了警察,小偷还是存在呀!而小偷这个主体,不去通过自律去实现,还是无计可施,他律显然没有了意义。
社会主义的有些犯罪者,自甘堕落,知法犯法,尽管有法律的严格管理,还是滑向犯罪的深渊。
“莲出于淤泥而不染”完全是由于自身的约束力使其不改变高贵的情操。
如果完全依赖于他律,当他律这个外界环境一旦消失,自己将失去约束,就会为所欲为,无恶不作。
可见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律呀!文天祥被敌人抓获,视死如归。
没有人给他以外界压力,而凭借的正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就是这种自律精神,才留下了“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
朋友,你希望整天生活在他人的监督之下吗?那样的人生是真正的人生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如何独立生存?为了避免完全依赖与外界的约束,让我们自己来把握生命的风帆,去搏击风中的海浪吧!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他律是为自律服务的。
综上所述,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反方说,学风本来就是一种学生自我形成的,要建设学风,显然取决于学生自我自我约束。
正方可以说:对方辩友说的完全没错,于是对方辩友成功论证了,学风取决于自我约束,可是对方辩友忽略了建设2字。
我们要讨论的意义在于怎么建设学风,可您方告诉我,学风取决于自我约束,却不告诉我们怎么去建设,是不是毫无意义?再比如,反方说:今天,我们希望建设优良的学风,必须要让学生主动自我约束,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才能达到建设学风的效果,如果主要靠制度强制管理,只能把学生逼得做表面文章,无法真正建设起好的学风。
正方可以说:对方辩友其实您告诉大家的是什么?是学风建设的目的和目标是学生自我约束,我方完全同意,因为之前我方也说过,要建设起优良的学风,显然是要让学生达到自我约束的状态的,但是今天要讨论的是一种手段问题,是主要靠什么去建设,您方却一直不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