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楷书和行书书写规则

楷书和行书书写规则

楷书和行书书写规则
一、楷书书写规则
汉字整字形态(1)----间距均匀。

如:三、理、真、置、形、易、参、象、山、画、而、面、点、罪、得、家、基、型、雷、需、最、事、群等汉字整字形态(2)----左紧右松。

字的左部件的笔画特别少,要靠上写;右部件的笔画特别少,则要靠中间写。

如:双、竹、比、羽、林、朋、册、弱、亿、行、很、礼、神、诗、谓、性、村、灯、队、针、执、提、程、稳等汉字整字形态(3)----上紧下松。

上面的部写得和下面的一样大,会给人一种头重脚的感觉。

如:赤、炎、家、昌、可、来、是、装、菜、茶、背、景、答、笑、穿、希、策、寺、季、华、著、算、掌、需、露等
汉字整字形态(4)----主笔突出。

主笔突出的规律是:首先是撇捺笔画不论出现在字的什么位置,不论与什么笔画搭配,都是主笔,其次是弯钩(包括戈钩)、盖头;最后是横和竖。

如:全、企、余、食、各、茶、举、容、史、文、突、笑、艺、花、完、觉、我、成、战、找、官、穿、军、堂、方、要、世、直、中、牛等
汉字整字形态(5)----偏旁避让。

方法:(1)左旁的右边要收缩,右旁的左边要收缩;上旁的下边要收缩,下旁的上边要收缩;(2)为了让合体字的结构更加紧凑,许多偏旁的写法与它作为独体字时的写法发生很大变化。

如:和、社、物、样、场、种、就、到、如、政、跳、航、错、孩、钱、数、要、资、裂、突、季、势、委、愿。

汉字整字形态(6)----自然成型。

汉字的基本形态:方形(同、固)、瘦长形(目、月)、扁梯形(白、四)、斜形(多、乃)。

如:国、用、团、们、月、自、耳、中、行打、间、朝、目、了、手、二、四、而、土、少夕、多、为、六、皿、回、勿、方、母。

笔画形态(1)----横斜。

1横画的角度不是水平的,而是左低右高的斜线(约10度~15度)2字中有多个横画时,要保持基本平行、间距均匀。

3凡是字里上下有横的,都要上短下长。

如:三、主、平、五、车、正、黄、章、上、可、行、世、看、真、直、再、王、首、责、奏、皇、表、星。

笔画形态(2)----竖直。

第一个去画都必须写得挺直,不能随意弯曲。

1当字的正中有一条长竖时,一定要写得垂直。

2当字中的小包围结构有左右对称的两条短竖时,不能写成垂直,相反,左竖要向右下斜,右竖要向左下斜,也就是要写成上宽下窄的梯形模样。

当字中有左右对应的两条长竖时,两竖则要基本平行。

3凡是字里左右有竖的,都要左短右长。

4在有些字中,竖画本来就是斜的,所有一定要写得斜。

如:十、千、中、丰、半、平、华、率、口、由、而、回、向、面、高、南、、行、作、件、利、种、根、特、解、门、作、国、图、为、勿、五、专。

笔画形态(3)----撇、捺。

从笔画方向有:1平撇。

从右到左,角度与短横类似。

如:毛、手、禾、反。

2斜撇.。

从肿上到左下,与对角线相仿,如:木、者、茶、徐。

3竖撇。

从上到下,先竖后撇,如:月、广、府、展。

一个字中有几个撇画时,要写成上撇短下撇长。

写捺时,注意一个特殊要求:避重捺。

如炎、食、餐
如;毛、手、禾、反、质、采、我、得、所、重、会、本、水、来、者、多、基、命、行、待、参、彩、用、房、火、炎、欢、食、聚、这、进、建
笔画形态(4)----点。

1要长短适当,不能马虎了事;2要位置恰当,不能生拼硬凑。

3要相互照应,不能支离破碎。

如:小、办、东、某、治、决、冷、准、治、没、法、波、派、消、觉、检、兴、采、然、昭、热、燕、蒸、、烈、点、雪、雷、零、震、需、露、霞
笔画形态(5)----钩、提。

1钩和提都与它的上一个笔画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横钩的方向与横相反,竖钩的方向与竖相反。

因为反方向运动,所以要特别强调力感,就像拳头缩回来再用力击出去一样必须显示出爆发力。

2钩和提都是笔画之间的过度性笔画。

钩画的尖和提画的尖都指向下一个笔画,从而成为笔画之间笔势呼应的重要手段。

在钩和提的长度可以大幅度延长,直接连写到下一个笔画的起笔,是楷书向行书过渡的手段。

如:写、定、学、党、水、求、利、则、成、和、或、长、民、农心、思、志、总、有、的、图、电、飞、风、气、氛、结、提、物、理、船、数、
笔画组合形态----相交、相接、相离。

汉字的笔画组合有三种关系:相交关系、相接关系、相离关系。

1相交关系,就是笔画与笔画相交叉;如:十、长、丰、力;
2相接关系、就是笔画和笔画相连接;第一,连接点都在两个笔画的头上。

如:厂、了、口、弓。

第二连接点在其中一个笔画的头上的在另一个笔画的中段。

如:刀、上、工、正。

3相离关系。

就是笔画与笔画相分离。

如二、三、小、川
如果要掌握笔画的组合正式形态,最关键的就是要掌握笔画连接的位置。

如。

了、反、人、子、大、义、可、水、力、日、也、代
行书与楷书的不同是(1)
----笔势连贯。

第一必须记住线条连通的顺序和方向。

第二记住整个图画的模样,特别是它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行书与楷书的不同是(2)
---钩挑呼应。

错误的作法是:1是每一笔画的收笔断开另写,笔画尖锐扎眼,显得十分杂乱;2是笔画之间写的弧度太大,显得缠绕不清,累赘多余。

要努力养成收笔“小角度钩回“的行笔习惯。

如:三、开、手、看、单、诗、参、线、十、生、进、林、找、封、表
行书与楷书的不同是(3)
----夸张特征。

夸张是汉字的形态特征。

楷书要求“横斜”,在行书到横的斜度则更大,楷书的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在行书中,则左边更小右边更大,上边更紧下边更松;楷书“突出主笔”在行书中,字的主笔则更长。

如:月、会、起、前、利、需、情、建、层、真、更、按、命、律、验、我
行书与楷书的不同是(4)
----以圆代方。

行书中的圆转减少了写字过程中的折笔动作,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如:员、高、及、字、图、第、象、弱、先、深、留、物、表、需、棉、露
行书与楷书的不同是(5)
----笔画减省。

如:两笔减成一笔:工下正五亚理历厉应床底表于对者地球年
三笔减成一笔:红结级经级线情忆怕恍怜慢冬各务条终格兴应爱学党验弦张引强弹
六笔减成一笔:笔筑笑等答第顶须顺顾领预
七笔减成一笔:路跟跳踏踩践
八笔减成一笔:雪霖雾需露零
行书与楷书的不同是(6)
----改变笔顺。

楷书的笔顺是先横后竖,先横后撇,而行书往往要先竖后横,先撇后横,如:有、生。

理玩珍瑰皇星望星座到丙表请精确封推再田胡成城波。

二、行书书写规则
横写行书的特殊要求:末笔向右。

切记:末笔向左,是横写行书的大忌。

如:不、土、三、生、正、五、示、象、水、电、外、化、求、究、家行书的笔画
行书笔画连写(1)----横连。

所谓横连就是在写到横画末端时笔尖向左下或左上小角度钩回连写下一个笔画。

横连的笔画主要有:横连横,横连竖,横连撇等。

如:开、用、再、单、白、时、手、当、且、月、期、建十、平、静、生、去、开、斗、年、下、五、才、采、林、村、大、不、在、对、果、诗、绿、线、找、
行书笔画连写(2)----竖连。

所谓竖连就是在写到竖画末端时,笔尖向左下或右上小角度钩回,连写下一个笔画,竖连的笔画主要有:竖连横,紧连右等如:田、生、王、现、座、维、界、星、青、表、维、班、演作、队、阶、存、井、情、你、保、忙、忙、碌、碌、院、坚、升
行书笔画连写(3)----撇连。

所谓撇连就是在写到竖-撇画末端时,笔尖向左上圆转空回,或者向右上小角度钩回,连写下一个笔画。

主要有撇连横,又、义、从、大、先、布、成、各、众、气、合、在、表撇连竖,他、们、优、化、行、径、待、龙、须、物、家、象、夜、参
还有撇连撇,撇连捺,撇连点等
行书笔画连写(4)----捺连。

所谓捺连就是在写到竖捺画末端收笔时笔尖向左下方小角度钩回连写下一个笔画。

连写方便,常常需要把捺画报方向写成接近
横画,把捺画写成横画是行书笔画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如:全、齐、经、各、李、修、路、落很、环、象、造、选、过、迫
行书笔画连写(5)----点连。

所谓点连就是在点画收笔时笔尖向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处小角度钩连,点画连写的角度变化很多,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特种部队点连的笔画主要有:点连竖,点连横,点连撇,点连点等,如:方、社、初、应、京、充、它、实、宣、快、性、情、灯、燃、义、为、外、次、父、州小、学、况、思、际、照、温、消、烈、架、只、冰
行书笔画连写(6)----钩连。

所谓钩连就是在钩画收笔时,笔尖连写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实际上,行书的大部分连笔都是通过在笔画末端的小角度钩回实现的可以说行书的连笔都是钩连,钩连的变化最为丰富。

如:扩、据、按、较、你、相、没、路、扬、指、担、物、特、结、经、络、终、方、语、谈、补乡、兰、光、动、字、贷、龙、协、她、散、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