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呼吸作用
输入
生产者
(植物)
遗体 残骸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分 解 者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中的变化
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
摄入
粪便
粪便 (即上一营 养级残骸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分 解 者 利 用
遗体
残骸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次级消费者 摄入
呼 吸 作 用 散失
同化 (即输入该营 养级的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
根据上图所提供数据,完成95页资料分析的问题
数据分析与处理
营养级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植食性动 物 464.6 62.8 13.5% 流入能量 流到下一营 出入比
养级的能量
第二营养级
62.8
12.6
20.1%
肉食性动 物
第三营养级
12.6
流入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 能百分之百地流向后一个营养级?
举一反三
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从能量传递的数量和效率看,能量流经各营养 级是逐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传递效率为
10%-20%。 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到第五营
养级以后,可利用的能量已减少到不能维持其 生存的程度了。因为能量每流经一级都要丢失
一大部分,所以食物链越长,流量流失就越多。
挂了!
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 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 个体1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能量输入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个体2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个体3
…
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
第一、单向流动: 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 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 断地输入,又的原因: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 解、未被利用。
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能量金字塔
第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问题探讨
备选策略1:先 吃鸡,再吃玉米。
备选策略2:先 吃玉米,同时用 一部分玉米喂鸡, 吃鸡产下的蛋, 最后吃鸡。
备选策略3:先 吃鸡,同时种植 玉米,然后再吃 玉米。
不管你作出了何种选择, 我们暂且不做评价,在我 们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后,你就会评判自己是 否作了最聪明的选择,如 果你没有,而这又是真实 且残酷的现实,也许你就
能量输入
种群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能量输入
=
能量储存 + 能量散失
能量流动的过程
阅读教材“能量流动的过程”一段,讨论下面这 几个问题: 1.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2.非生物的能量是如何输入生物群落的?
3.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 4.各个环节的 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如何?
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中的变化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 分通过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 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个营养 级,而为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 (未被捕食)下一个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 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 养级。
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能量流动的特点
根据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 得到的能量数值绘制成图,可 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 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 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根据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 的生物数量(或生物量)绘制 成图,一般也可形成一个金字 塔图形
迁移应用
如D鱼体重增加1kg,至少需要浮游植物约 125kg
下营养级摄入
= = =
储存
+
呼吸作用
呼 吸 作 用 散失
+
分解者利用
能量流动的过程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初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次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三级消费者
生产者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呼吸作用
可见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个营养级 都有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融会贯通
在本节的问题探讨中,你作出 了最佳的策略选择了吗?为什 么?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 科学规划、设 计人工生态系 统,使能量得 到最有效的利 用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 合理地调整生 态系统中的能 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 效地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 分
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与计算: 在一食物链中,若求某营养级 获得最多能量,一般取20%作 为传递效率;反之,取10%作 为传递效率。
学以致用
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 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 能量已减到很少的程度。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 的。故“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