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论文
题目:
浅谈当代大学生信仰
小组成员:欧阳鹏201012301074
黄庆鑫201012301058
檀卫杰201012301067
黄苹201012301079
朱宏波201012301073
浅谈当代大学生信仰
一.课题背景:
当今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由商品经济体制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的社会大变革中,人们的社会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这种巨大的变革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正确的思维观念不断涌现的同时,各种错误的观念各种危机意识也在悄悄的涌动。
在各种错误观念中,作为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的信仰危机,是一种最为深刻的带有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
危机是某一特定事物(小至一个信念,大至一个国家民族)即将失去自己的规定性。
其中,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
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大学生思维敏捷,敢于创新,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关注大学生信仰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关键词:大学生信仰现状成因
三.调查目的:
1. 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
2. 透过表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深处,判断何种情感支撑着信仰的需求,从而揭
示信仰“有无”的心理依据;
3. 通过马克思主义之外信仰的选择,判断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
势;
4. 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大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四.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
1.调查的形式:
(1)网上发布问卷调查;(2)社交网站(新浪微博、腾讯空间)设投票点投票
2.调查的对象:大学生
3.调查结果:
(1)问卷见论文附件;
(2)投票过程及结果显示(截图):
投票设置的主题是“信仰的力量,大学生,你的思想信仰是什么?”
新浪微博投票点显示:(网址:/vid=1207067)
五.当代大学生信仰成因分析
问卷和网站投票从大学生对信仰的态度、生活现状的思考、未来的规划、信仰的对象做调查。
1、内因:
大学生身心发展状态是信仰产生的内在原因。
大学生处于未完全成熟又渴望成熟的时期,但是他们年纪轻,人生阅历较浅,人格塑造不够完全,对一些错误思想辨别能力不强,易受环境影响。
由于社会情境的多变和社会认识能力有限,他们在分析、认识社会情境时无法准确把握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及利益,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后果往往缺乏明确的意识。
所以他们往往就会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精神的寄托,让自己都过得充实,让自己不会因为一天过去了而自己却没有做过什么或者学到什么感到烦恼。
但是的在我们大学生当中,也有一些信仰缺失的情况,如投票结果显示:“无信仰,唯我独尊”选项占投票人数的3%,这就说明部分大学生在自己追求人生价值的同时忽视了外界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否定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这就造成有些时候这些学生融不进集体,从而孤立自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自闭的心理状态。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信仰自己,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潜能,会比他人获得更多的自我开发。
2、外因:
由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在校的大学生的信仰是一种受文化影响的现象,有很大程度的社会根源。
当代部分大学生也存在信仰模糊的状态,如问卷中关于“大学生是否需要信仰”的问题大部分人选择了“不清楚”;同时这一结论可以从投票结果在显示出来:“信仰无处不在,一花一世界”选项高达24%;这是一个迷糊的概念,信仰无处不在,说明很多人在生活中没有确切的信仰,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现象。
当然,另部分大学生也有着自己确切的信仰,如调查结果显示:“信春哥,得XX”“MJ,我的神”“奥巴马”这两个选项占投票结果的5%;李宇春和迈克尔·杰克逊代表的是生活中娱乐界对我们信仰的影响;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年竞选的时候,曾经引发一股奥巴马崇拜狂潮,奥巴马以黑人的身份竞选成功更是夺得世界人民的关注,一句“Yes,we can. ”的竞选口号响彻世界,人们为奥巴马的精神所折服,让年轻人感触最深的是奥巴马总统的精彩演讲,使奥巴马成为当时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这些名人所代表的可以说是一个时期中的特定信仰对象,是社会对我们信仰产生影响的结果显示。
当代在校的大学生之所以信仰出现多元化,是因为对现实价值选择的困惑,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批判社会现象。
如投票结果显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鲁迅,民族魂”的选项达7%;这可以说明,我们大学生当中也存在着坚持伟大而崇高的理想的青年,他们往往不仅是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生活,也是为了我们民族或者可以说是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他们的坚持,就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福利,所以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去坚持这种理想,这种信仰。
现在大多数同学和朋友面对现实生活感而叹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人,不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怎样把握和设计自己的人生。
同学和朋友,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同一年龄段的人,在认识上和思想上很容易达成一致。
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同化。
朋友和同学的集体中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信仰呈现复杂化,因而产生与群体相同的危机。
个人信仰与周围同学和朋友的信仰是有关系的,有影响的。
下面我们从中国人心理的角度和大学生视觉的角度分析。
中国人有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例如,在大街上,有一些人在抬头看天,那么另一些人就会不自觉的跟着抬头看天。
个人的价值观,信仰的形成,很大的程度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对他的影响。
由问卷和网站投票结果显示,大学生当中有部分人是很关注自己的生活状况的,懂得去思考现在生活方式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懂得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这是可喜的现象。
五.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信仰
“选择何种信仰,决定你的人生态度,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前途命运。
”
正确对待大学生的信仰,就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人信仰,人是自我思考的主体,不可能全部按照外界的安排进行活动;
正确对待大学生的信仰,就要根据大学生信仰的坚持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加强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引导他们多注意人生中的美好事物,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坚强的品质。
当人们愿意睁开他们信心的眼睛,真正去看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最真实的需要。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要注意两个特点:一是大学生普遍的生理、心理特点;二是应注意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点。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求状况采用不同内容、不同方式。
例如,大学一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来讲思想还不够成熟,情绪波动大,以情带教效果可能会更好;而高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发展迅速,思想较成熟,因此,理性的阐述加之以情感的感染,培育效果会更好。
价值澄清法、辩论法等方法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大学生自己在比较和辩论中选择科学的信仰,尊重其人格、尊重其选择,加以恰当的引导,是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较好的方法。
总之,正确信仰的培育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五.调查心得:
本次调查我们根据需要,有效采取了热门社交网络投票调查和问卷的现代社交形式进行,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