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理论与实务_00150(精华和课后答案)

金融理论与实务_00150(精华和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即:1只绵羊=2把石斧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即:2把石斧1件上衣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金、银金属货币虽然克服了实物货币自身的一系列弊端,但其自身存在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金属货币的数量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交换数量的增长而增长。

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是不足值货币。

正是因为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货币的需求,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

信用货币最大的特点在于:信用货币自身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

即不足值。

信用货币又包括4种形式: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1)纸币:即用纸制作的货币,在我国纸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交子。

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纸币。

3)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交易的双方相距较远,交易金额较大时,用现金货币进行支付结算很不方便,而银行转账结算会给交易双方当事人带来很大的便利,于是存款货币这种形式的信用货币便产生了。

4)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

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例如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

三、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答;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产生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物物直接交换和通过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就是交换的媒介,它解决了物物交换中的矛盾。

马克思依据劳动价值说,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论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产生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货币产生后,在经济社会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即为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54即用货币体现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价值尺度这一职能。

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在这里我们可能会有疑问,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货币作为体现自身社会财富的一个工具呢?因为货币作为体现自身社会财富的一个工具,将其贮藏起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但——收益较低。

六、交易媒介职能:(1)计价单位: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2)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并实现商品价值,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以有货币符号代替。

(3)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作为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七、财富贮藏职能: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第三节货币制度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即国家用法令的方式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

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制。

目前,世界各国的法令中都不再规定货币材料,普遍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规定货币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56一国在对货币单位加以规定时,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另一个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例如我国货币单位的名称为元。

若几国同用一个货币单位名称时,则在前面加上国家名。

如美元、日元、加元。

货币单位的值就是指货币单位的含金量(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或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价(汇率)(目前,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目前各国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有两种:主币和辅币主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或1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

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货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也就是说,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的能力。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通常情况下,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国货币制度中要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机构,在目前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一国货币制度中要规定信用货币的发行机构。

例如:我国人民币由国家授权-----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在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

可以根据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描述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到19世纪末期,由于白银的价值不断下降,大宗商品交易用银币计价和交易越来越不方便,多数国家先后放弃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16~18实际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欧各国流行的一种国家货币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初期,国家并不规定金银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两种铸币按其市场实际价值进行兑换,并行流通,这种金银复本位制叫平行本位制。

在复本位制下,市场中的商品有两种价格:用金币标注的价格和用银币标注的价格。

这两种价格会随着金银币市场比价的变化而变化。

金银币市场比价的频繁波动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不稳定,从而带来商品流通的混乱。

许多国家将平行本位制改为双本位制,即用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的兑换比率,规定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试图割断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与市场金银比价的关系。

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但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行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想要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3.我国的人民币制度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

2)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

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二是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2.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复习思考题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什么?参考答案: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不断发展。

3.什么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贮藏职能?参考答案: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是指,当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所发挥出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贮藏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一双挂钩使美元处于两难的状况,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可以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美元这两者是矛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