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摘要:关键字:教育家孙双金曾说:“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充满活力的具体体现。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活动最集中,求知欲最强的时刻,如果我们教法灵活,语言生动,知识渊博,多给学生微笑,有优美的教学艺术,那么学生一定会对英语产生浓烈的兴趣,而且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所以我设计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促使他们动起来,使课堂增强了不少活力。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气氛。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当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就乐意在教学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我在教学色彩单词和动物单词时,我利用歌曲《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让学生自己编写歌曲,加深记忆,我先给学生示范“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red today, red today, 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who’s wearing red today?”接着让学生自己编写,他们都非常兴奋,把表示颜色的单词yellow和red用其他颜色的单词来替换,变成了“who is wearing green\blue\white、、、、、、today?”一首首歌曲又诞生了,没等我要求他们就兴致勃勃地唱了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
让学生在载歌载舞中巩固单词,便于学生记忆单词。
在学习动物单词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辨声游戏”,以竟猜方式听音猜物,让学生在自我尝试、自我猜测中,逐步揭开谜底。
同时,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学生的兴致很浓,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喜悦,增加了对英语的喜爱。
另外,我还借助实物、图片等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水果时,请学生带来水果,“过生日”时,准备蛋糕和水果,营造“生日”氛围,这种教学策略,让孩子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在游戏、竞赛、歌唱、表演、猜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们对学习英语、记忆英语的热情,令他们学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大胆表现,成为活动和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反应能力、洞察能力,创作表演和概括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开放个性,发挥潜能,增强自信,某种意义上健全他们敢于参与、积极表现的人格。
二、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趣”学。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主动、愉快学习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以便他们经常有机会表现和体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1、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来激“活”教科书。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用多媒体整合课堂,把教学内容制成动画,运用图象、声音、颜色、特技等多种方式把知识展现给学生,充分挖掘教材魅力,活化教材内容,从而把死的教材内容变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自编童谣,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人体部位的有关单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快板”:拍手 \ 0 0 0 0 \ 0 0 0 0 \跺脚 \ 0 0 0 \ 0 0 0 \人体部位有很多,\ 下面请听我来说toe toe 脚趾 \ arm arm 手臂hand hand 小手 \ finger finger 手指shoulder shoulder 肩膀 \ foot foot 脚丫knees knees 膝盖 \ body body 身体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又如,在教他们数字时,我教学生唱数字歌,在唱中学生很好地记住了单词,真是一举两得,学得轻松自在。
3、运用英文歌曲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用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好办法,因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它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乐感,是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调节气氛的法宝.众所周知,唱歌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若学生单纯的唱歌,气氛有点沉闷,所以,我教歌曲时,必加上一定的动作。
如教“teddy bear”时,让学生拍拍手,摸摸鼻,转转圈,摸摸头,再随着轻快的音乐,效果相当不错。
又如,在教学歌曲《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时,让学生摸摸头,摸摸肩,摸摸膝盖、鼻子、耳朵、、、、、、这样学生们一个个不敢怠慢,而真正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充满着活力。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单词的意思,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
4、巧编顺口溜,让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再辅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得教态。
这每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中的关于身体器官的单词时,我就把各部位名称编成了顺口溜:eye-eye-nose,ear-ear-mouth,hand-hand-face。
在做示范的时候我还加上了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学生的eye,nose,ear,mouth,hand,face等器官,然后带着全体同学跟我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后快。
重复几遍之后进行比赛,看谁“说得最好,动作最准”。
通过这样的安排,对于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原本枯燥又难记的6个单词一下子就变得简单易学多了。
同时,教师生动夸张的表演和学生由于轻松学会知识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如对学生讲“be”动词的用法时,我经常采用以下口诀:I用am, you用are; Is跟着他,她,它。
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
又如,时间名词前所用的介词,编“顺口溜”如下:年月周前要用in ,日子前面却不行。
遇到几号要用on,上午下午又是in。
要说某日上下午,用on换in才能行。
午夜黄昏用at,时分前面也用它。
当然,我们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源源不断,教学也会趣味横生。
三、课堂上要使用全英式口语教学我们都知道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是在教授一门语言,而不是在教授关于英语的知识。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上有许多优势,他们记忆力好,模仿性强,而且心理障碍少,不怕犯错误。
那么在课堂中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进入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并且乐在其中。
也许有的教师会说:“我的学生还没有学会几个单词,怎么能听懂呢?”其实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刚学英语没几天的学生就能听懂班长喊Stand up! Sit down ,please呢?这就在于我们天天用,所以学生自然会明白和理解。
并且如果在我们使用英语口语的时候,再加上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配合,学生自然很快就会明白我们的意思。
如果学生听不懂,我们不妨直接在英语后面加上汉语的翻译,第一次需要翻译,第二次需要翻译,那么第三次,第四次学生就一定会听的懂了。
如果学生还听不懂,那我们就经常使用,直到学生听明白为止。
比如象一些常见的口语:Let’s play a game. Let us sing an English song.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read after me .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等, 学生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就一定可以理解老师的。
四、经常使用课堂游戏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无疑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个好的游戏活动能够把课堂教学气氛推至高潮,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的世界.在我的课堂里,我经常喜欢设计一些游戏来巩固新授内容。
记得有一节新授课,学习词组sweep the floor、empty the trash、clean the bedroom、do the dishes、water the flowers、wash the clothes。
词组逐一呈现后,设计了一个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1~2名学生代表上讲台。
我发指令,台上学生做动作(Sweepthe floor/ empty the trash/ clean the bedroom/ do the dishes/ water the flowers/ wash the clothes, please)看谁既快又准,获胜组加分奖励。
做完一轮后。
请学生扮演老师发指令,,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不仅巩固了单词,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
总之,要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英语课堂,就要让我们的教科书“活”起来、让我们的教学方法“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活”起来。
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学生才会喜欢上我们的课,盼着上我们的课。
参考文献:1.《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黄凯艳,2004年2.《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祝智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现代教育技术学》,游泽清,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4.《教育学原理》,何东亮,丁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5.《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