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实习总结报告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植物保护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李申学号:2011313179指导老师:汤东生傅杨、郭怡卿组员:莫来雄、张亚文、李申、潘娜、樊琦、吕艺、曾从芳2013年7月5日一、实习目的及意义:杂草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或农田化学除草实践来解释,结合该特点,杂草学理论课由原来的板书教学改为多媒体教学,将实践中拍摄的杂草照片、除草剂药害症状照片等融入到教学课件中,相对于板书教学仅通过语言描述杂草特征及除草剂药害症状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收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将所学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深化对农田、林地、荒地、湿地等不同生境里的杂草的认识。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认识一般常见的杂草并掌握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实习地点:农大后山果园、幸福家园小区旁的荒地、田溪公园、黑龙潭公园。
三、实习时间: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4日四、实习内容:采集标本:(1)紫茎泽兰(Crofton Weed),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
植物界里的“杀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牛羊中毒。
菊科(Compositae)泽兰属(Eupatorium)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
(2)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有2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
拉丁名:Trifoliurr ,科属:豆科,所属:三叶草属,分布及区域:小亚细亚南部和欧洲东南部、广泛分布于温带基亚热带高海拔地区。
(3)无茫稗:Echinochloa crusgali (Linn.) Beauv. var. mitis (Pursh) Peterm.Fl.主要特征为秆高50一120厘米,直立,粗壮;叶片长20一30厘米,宽6—12毫米。
圆锥花序直立,长10一20厘米,分枝斜上举而开展,常再分校;小穗卵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无芒或具极短芒,芒长常不超过0.5毫米,脉上被疣基硬毛。
(4)荩草:Arthraxon hispidus (Thunb。
)Makino。
一年生草本。
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高30~45厘米,多节,常分枝,基部的节着土后易生根。
叶鞘短于节间,生短硬疣毛;叶舌膜质,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8~15毫米,基部星心形抱茎,除下部边缘生纤毛外,余均无毛。
生长山坡草地和阴湿处。
(5)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一年生草本,秆基部常倾斜,着土后易生根,高40-100cm。
径2-3mm。
叶鞘常疏生有疣基的软毛,稀无毛;叶舌长1-3mm;叶片线状披针形,长8-17cm,宽5-15mm,两面疏被软毛或无毛,边缘变厚而粗糙。
总状花序细弱,3-10枚,长5-15cm,通常成指状排列于秆顶,穗轴宽约1mm,中肋白色,约占宽度的1/3;小穗长3-3.5mm,披针形,双生穗轴各节,一有长柄,一有极短的柄或几无柄;第1颖钝三角形,长约0.2mm,无脉,第2颖长为小穗的1/2-3/4,狭窄,有很不明显的3脉,脉间及边缘大多具短纤毛;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有5-7脉,中央3脉明显,脉间距离较宽而无毛,侧膜甚接近,有时不明显,无毛或于脉间贴生柔毛,第2外稃近革质,灰绿色,等长于第1外稃;花药长约1mm。
花、果期6-9月。
(6)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茎秆丛生,质地较软。
叶在芽中呈折叠状,叶鞘光滑,叶耳细小,叶舌短而不明显。
穗状花序,小穗含小花6~11朵,无外颖。
无芒,内稃与外稃等长。
种子千粒重1.5~2.0克。
多花黑麦草植株较粗壮,叶较阔而长,在芽中成卷曲状,叶耳大而明显,小穗含小花较多,有芒。
(7)双穂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多年生。
匍匐茎横走、粗壮,长达1米,向上直立部分高20-40厘米,节生柔毛。
叶鞘短于节间,背部具脊,边缘或上部被柔毛;叶舌长2-3毫米,无毛;叶片披针形,长5-15厘米,宽3-7毫米,无毛。
总状花序2枚对连,长2-6厘米;穗轴宽1.5-2毫米;小穗倒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顶端尖,疏生微柔毛;第一颖退化或微小;第二颖贴生柔毛,具明显的中脉;第一外稃具3-5脉,通常无毛,顶端尖;第二外稃草质,等长于小穗,黄绿色,顶端尖,被毛(8)画眉草(蚊子草):Eragrostis pilosa (L.)Beauv.秆丛生,叶鞘光滑或鞘口生长柔毛,叶鞘有脊;叶片狭条状,叶舌有一圈短纤毛。
圆锥花序略开展,枝腋间具长柔毛;小穗长圆形,生3—14个小花。
颖果长圆形,黄棕色,长7—8mm,宽4—5mm。
该草喜潮湿肥沃的土壤,种子很小但数量多,在田间靠风传播,多混生在旱地作物或棉田中。
(9)早熟禾: PoaannuaL.秆细弱丛生。
叶片扁平、柔弱、细长。
圆锥花序展开,颖果纺锤形,花期4~5月。
秆丛生,直立或基部倾斜,高5-30厘米,具2-3节。
叶鞘质软,中部以上闭合,短于节间,平滑无毛;叶舌膜质,长1-2毫米,顶端钝圆;叶片扁平,长2-12厘米,宽2-3毫米。
圆锥花序开展,呈金字塔形,长3-7厘米,宽3-5厘米,每节具1-2分枝,分枝平滑;小穗绿色,长4-5毫米,具3-5小花;颖质薄,顶端钝,具宽膜质边缘,第一颖具1脉,长1.5-2毫米,第二颖具3脉,长2-3毫米;外稃椭圆形,长2.5-3.5毫米,顶端钝,边缘及顶端宽膜质,具明的5脉,脊的下部1/2-2/3以下具柔毛,边缘下部1/2具柔毛,间脉无毛,基盘无绵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或稍短,脊上具长丝状毛;花药淡黄色,长0.7-0.9毫米。
颖果黄褐色。
(10)空心莲子草原产于巴西,又名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
1930年传入中国,是危害性极大的入侵物种。
生长于海拔50米~2,7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池沼和水沟内。
有药用价值,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11)车前草又名车轮菜、猪肚菜、灰盆草,车轱辘菜,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
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边等地。
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
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
(12)稻稗(Echinochloa phyllopogon(stapf)Koss.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Vasing ),秆直立,密蘖形。
叶片线形,粗糙,边缘有微小的刺毛,常于叶枕处有髯毛,叶鞘上方边缘有疣基毛。
花和子实圆锥花序于花时直立或下垂。
水稻的伴生植物。
由于人类对水稻进行灌水、施肥、中耕除草,收获后进行脱粒、风选等措施,使其具有发达的根系、喜水喜肥、密蘖型的分蘖方式,叶片垂直生长、叶鞘呈青绿色、种子较大;无论其幼苗、成株及种子都能与水稻相混杂,长期危害水稻。
其他特性与稗相似。
仅见于稻田中,是水稻田中较为严重的害草。
(13)牛毛草(Bulbostylis barbata(Rotth.)Kunth[Scirpus barbata Rottb.] )为羊茅属草类,广泛运用在粗糙的高尔夫球场上。
牛毛草是保护水土较好的草种,在水库坝下野生成片,形成一定的群体,草色深绿,叶狭长宽约1-3mm,长约15cm,生长季节均超过其它杂草,耐旱抗寒、耐脊薄、耐践踏,形成规模后根系密集。
(14)马唐,早熟禾科(Poaceae)马唐属(Digitaria)植物。
尤指血红色马唐(D. sanguinalis, 即马唐)或略矮的止血马唐(D. ischaemum)。
早熟禾科(Poaceae)马唐属(Digitaria)植物。
尤指血红色马唐(D. sanguinalis, 即马唐)或略矮的止血马唐(D. ischaemum)。
(15)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是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
植物为多年生沼生草本,属泽泻科。
其根状茎较短,基生。
泽泻夏季开白花,排成大型轮状分枝的圆锥花序,花两性。
野生泽泻一般生长在沼泽地,分布于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地。
(16)牛毛毡,学名Eleocharis yokoscensis(Franch et Sav.)Tang et Wang,属莎草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
分布几遍全国。
多生在稻田或湿地。
是稻田的重要杂草之一。
幼苗细针状,具白色纤细匍匐茎,长约10cm,节上生须根和枝。
地上茎直立,秆密丛生,细如牛毛。
株高2—12cm,绿色,叶退化,在茎基部2—3cm处具叶鞘。
茎顶生1穗状花序,狭卵形至线状或椭圆形略扁,浅褐色,长2一次m,花数朵。
鳞片卵形,浅绿色,生3根刚毛,长短不一。
(17)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 ),一年生草本,成株秆丛生,光滑无毛,株高l5~75cm。
叶鞘光滑无毛,大都短于或下部长于节间;叶舌膜质,长圆形,常2裂或顶端呈不整齐的齿裂;叶片扁平,微粗糙或背部光滑。
圆锥花序穗状,长圆形或兼卵形,较疏松,具缺刻或有间断;小穗灰绿色或部分带紫色;颖几乎相等,长圆形,全部粗糙,先端2浅裂;芒从裂口伸出,细直,微粗糙。
颖果椭圆形。
(18)牛繁缕为石竹科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L.)Fries. 的嫩茎叶。
全株光滑,仅花序上有白色短软毛。
茎多分枝,柔弱,常伏生地面。
叶卵形或宽卵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波状,上部叶无柄,基部略包茎,下部叶有柄。
(19)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 )一年生草本。
早春萌发,花期4~6月份,果期5~7月份。
种子繁殖。
适生于湿润具轻度盐碱的沙性壤土上。
发生量大,危害重,区域性的恶性杂草。
幼苗子叶线形,肉质,基部紫红色,有短叶柄。
初生叶线形,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叶下面略呈紫红色,有短柄。
(20)胜红蓟 Ageratum conyzoides L ,菊科(Asteraceae)的一属,约30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热带。
叶广椭圆形,齿裂,对生。
花蓝色、粉红色、淡紫色或白色,密集簇生;瘦果,小。
普通庭园胜红蓟(A. houstonianum, 即熊耳草)的矮化变种栽为沿边植物。
本属有些种俗名绪丝花(flossflower)、猫脚花(pussy-foot)。
(21)鬼针草; B. pilosa茎直立,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 (-7)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