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食品公司I生产过程中发现虫害后的处理措施

(2020)食品公司I生产过程中发现虫害后的处理措施

食品公司I生产过程中发现虫害
后的处理措施
HISTORY
修改明细表
Date Chapter Change
Version
日期章节修改内容版本 2004.09.01 新版新版 1
1.目的和使用范围:
制定本程序是为了规范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现场发现虫害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包括整个生产环境和物料,能更好地控制虫害,更大程度上降低虫害对产品的影响。

适用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虫害后的处理。

2.职责:
2.1质量保证部及Plant QA负责制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虫害后的处理措施。

2.2质量保证部和Plant QA负责对生产部出现虫害后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同时协调处理生产中
出现虫害后的处理跟进工作。

2.3生产部、仓库、MI负责出现虫害后按此执行。

3.程序:
3.1环境中发现虫害的处理
3.1.1首先对周围环境(设备表面、墙壁、地面等)用手电筒进行全面目视检查;特别留意死角位及
阴暗地方;
3.2.2必要时打开设备进行检查并扫粉(如振动筛废粉中发现虫)。

3.2物料中发现虫害的处理
3.2.1首先确认虫害来自何种物料。

生产人员将所有当天拆外包装的纸袋逐一检查,看哪一种原料外
袋有虫,并分析可能虫的来源;
3.2.2 如果同样批号(指供应商批号)的原料,发现两次有虫,须将原料隔离。

换另一批号使用。

3.2.3以前异物检查是否有虫,根据历史数据作比对,包括生产单上批号。

如果确定不是包材问题,
且虫的污染比例不高,可进行包装;
3.2.4 查记录,看其它产品有无用到该批号原料。

并查供应商批号。

供应商批号保存在:H:
/WH/Receiving report2004 lot sheet中;
3.2.5 如确认无其它批号的原料可替代,且虫害仅是在原料外包装发现,内袋无破损,则可采用在远
离仓库的指定区域内拆除外包装并消毒内袋后再送入投料。

3.3生产及产品处理
3.3.1问题原料隔离后,如果1个班发现1~2只虫。

在包装漏斗内的粉料,可进行包装,产品隔离。

包装完后设备管道冲粉;
3.3.2如果1个班发现≥3只以上的虫,包装完漏斗内的粉料,产品隔离。

生产吸粉,冲粉后生产下
一张单。

暂不生产此品种。

3.4准备新的生产
3.4.1投料生产:确保已换过原料批号,拆外包袋人员要检查外包装是否有虫,包括角落部位。

如果
外袋破损,又发现有虫,暂退出不用;倒料间一旦发现有虫,立即停止倒料。

每次发现有虫,要
与之前发现的作比对。

3.4.2每小时检查废粉;
3.4.3生产过程中(如:罐大包装间每小时卷封参数、凹罐等;袋装间每15分钟检测的产品等)任何
报废的成品须倒出里面的粉料进行全检,如发现有虫,停产。

3.5汇报
3.5.1通知QS及物料检验员MI和仓库
3.5.1.1 MI从生产收到发现虫的信息后,追溯用于生产发现问题的物料的MJ/供应商批号;
3.5.1.2 MI把需要检查的原料批号告知仓库;
3.5.1.3 仓库对需检查的原料的外包装进行逐包检查;
3.5.1.4 针对大用量原料(如基粉/奶粉/乳糖等),按均质抽样,过筛检查是否有虫。

在此过程中,
对拆开的牛皮纸与内PE袋的夹层进行检查。

过筛后的粉报废。

3.5.2通知QS
3.5.2.1与QS联系,并提供涉及成品的包装总数。

按均质抽样,过筛检查。

3.5.3通知虫害负责人
3.5.3.1如果发现是环境导致虫害的产生,报告虫害控制负责人。

并安排杀虫。

4.附件
4.1生产区域及粉料系统检查记录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