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教好九年级化学的
九年级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学好化学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
那学生们应该如何才能学好九年级化学,这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下面是我总结的个人看法,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来谈谈如何教好九年级化学。
一、课前。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
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
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
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课前准备最重要的就是预习。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但是,就班级学习的情况来看,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
因此,我在上新课前,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大致浏览下课本,先在脑海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印象准备。
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更具目的性,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课前准备最重要的就是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
备课要从三方面着手: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一)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材是众多教学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路“航标”。
但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钻进教材之中,深钻教材,吃透教材;还要有自己的钻研、创新、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材的“传声筒”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堂创新。
(二)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就缺乏针对性。
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从名字开始。
记住并叫出学生的名字本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本份,记住学生的名字,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最真诚的尊重;记住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温暖;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督促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学生。
学生是成长的花朵,他们需要关爱,更需要温暖,这份温暖不仅需要父母长辈的给予,也需要教师的给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接下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或课余时间进一步得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
2、了解每位学生智力情况。
3、全面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4、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等等。
总之,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说,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要想教好他们,让他们真正学到一定的知识,这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当好一个教师,我认为,除了做好其它工作外,更重要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只要我们每位教师抓住这一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我们的工作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设计教法.设计教法,也就是所说的教案。
这一点各位老师们都比我轻车熟路,我就不多说了.而对于年轻教师,要做到清晰授课,一定要做足功课,在课前对所讲授内容有清晰的理解思路,自身对知识有宏观和微观上的把握,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这样才能为上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有的防矢。
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让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课中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课前五分钟.就像之前所说的,了解学生。
我觉得课前五分钟是个好机会。
首先,教师早到班
级,可以使得个人有个平缓的心态,不至于急急忙忙。
而有时,教师会因为个人问题心情不好,
这时,可以利用这五分钟,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不把坏心情带进班级;其次,早到可
以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再次,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沟通,聊天等。
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
重要五分钟。
2、把微笑带进课堂。
华师大郭元祥教授指出:老师的微笑是课堂中一本无字的书,老师的微笑能使学生产生愉悦,并对学习产生兴趣,老师在课堂上教好有字的书的同时也要教好这本无字的书。
所以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要叮嘱自己把微笑带进课堂。
3、理解和包容学生
理解和包容学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包容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创造和谐课堂气氛做好铺垫。
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
通过不同的评价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4、擅用肢体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和谐师生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用鼓励、期待的眼神望着每个学生的脸,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他也能行。
也会产生“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锤炼高超的教学艺术
对于教学艺术,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那这一点我也就不多讲了。
接下来我就谈谈“课堂三导教学”,如何用好导学案。
1。
在导学案中分成了“导学目标、导学诊断、导疑案例、导练达标、导练点睛”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
那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关键。
要有意识地培养小组长充当“小老师”,
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2、在“导学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程序的设计:导学引入指导,主要是培养养成自学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在这个过程中:(1)要求学生动作要快,不能慢慢吞吞;(2)要充分利用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3)要带着学习目标认真地去看书,把重要的语句或公式做上记号;(4)要结合导学诊断练习,边看书边完成作业;(5)要先吃肉再啃骨头,即先易后难
3、在“导疑案例”过程中,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对中等生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互助的形式解决;对全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等,由老师讲解。
教师在讲解过程应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把握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然后,才能进行有效集体点拨。
4、在“导练达标”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1)课堂作业要低起点(让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
(2)要勤于巡视,尤其关注后进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辅导。
(3)对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作出评价或总结,真正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三、课后课后最主要的是二点,一是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二是自我反思。
(一)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
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意义是很大的。
对于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养成认真、独立、珍惜时间等好习惯。
一些创造性的作业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对于老师:1、老师检查作业,就可以透过作业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以便于更好的服务教学。
3、引导学生的作业格式更规范,书写更工整。
(二)教师自我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我们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却往往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
相反,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
在反思时,要注意以下二点:1、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
2、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
2、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
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看法,要想教好初三化学,单靠教师一方是不够的,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一起克服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