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汇总(word打印版)1.1化学真奇妙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铁丝弯曲B. 西瓜榨汁C. 食品腐烂D. 灯丝熔断2.(2016•遂宁)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3.下列变化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 铁铸成锅B. 葡萄酿成酒C. 木柴燃烧D. 面包发霉4.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刻舟求剑B. 花香四溢C. 投鞭断流D. 钻木取火5.下列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色中, 其中发生变化的是()A. 黄山云海B. 徽州石雕C. 广德太极洞溶洞D. 阜阳剪纸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 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 很快会干A. ①②③B. ②C. ①④⑤D. ③④⑤7.下列变化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蜡烛的燃烧B. 食物腐败C. 植物光合作用D. 酒精挥发8.下列过程中, 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火箭发射B. 节日焰火C. 风力发电D. 葡萄酿酒9.下列过程中, 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 煤气燃烧C. 石蜡熔化D. 大米酿酒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10.水通直流电, 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 , 可以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_性的气体, 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1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 加热, 白糖熔化变成液体, 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 变化.若继续加热, 白糖变黑, 生成了碳, 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12.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 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 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 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 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 .(2)能源问题:________ .(3)粮食问题:________ .(4)环境问题:________ .13.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 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 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 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 此时, 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属于________ 变化.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8分)14.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 M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2)X与Z形成的3:1的化合物A, 它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该水溶液显________ 性,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3)(3)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与L同一主族,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_ .该元素固体单质与H2反应生成0.5mol气态氢化物时吸收了14.87kJ的热量, 请写出1mol该物质与氢气化合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4)用M单质作阳极, 石墨作阴极, NaHCO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 生成难溶物R, 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由R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1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在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过程中, 酒精分子的变化有何不同?(2)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五、综合题(共2题;共8分)16.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今, 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 你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吗?(1)化学是在________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下列月球探测工程中的项目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_ .a.遥测控制卫星的运行b.提供登月宇航员食用的纯天然食品c.制造卫星整流罩需要的耐高温隔热材料(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________ (填序号).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现有①稀盐酸、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石墨、⑤甲烷, 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 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
(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A、铁丝弯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B、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C、食品腐烂发热, 发生的是缓慢氧化, , 属于化学变化D、灯丝熔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故A错.B、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故B错.C、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只是将其切开,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故C错.D、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 有酒精等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故D正确.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 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答案】A【解析】【解答】A、铁铸成锅的过程中只是铁的状态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A符合题意;B、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B不符合题意;C、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C不符合题意;D、面包发霉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4.【答案】D【解析】【解答】A、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是物理变化, 错误;B、花香四溢是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形成的, 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是物理变化, 错误;C、投鞭断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错误;D、钻木取火中有燃烧现象, 是化学变化, 正确。
故答案为:D 。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钻木取火, 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5.【答案】C【解析】【解答】A、黄山云海形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B、徽州石雕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C、广德太极洞溶洞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D、阜阳剪纸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分析】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答案】C【解析】【解答】①粮食酿成酒为化学变化;②有的爆炸为化学变化, 如燃烧引起的爆炸, 有的爆炸为物理变化, 如气球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为物理变化;④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化学变化;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 车圈生锈了为化学变化;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 很快会干为物理变化;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7.【答案】D【解析】【分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属于化学变化;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过程中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属于化学变化;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8.【答案】C【解析】【解答】解:A、火箭发射中, 燃料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B、节日焰火, 火药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C、风力发电后, 还是风, 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正确;D、葡萄酿酒, 酒是新物质, 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9.【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铁锅生锈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煤气燃烧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石蜡熔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大米酿酒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解答】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在铁锅生锈过程中, 铁、氧气、水变成了铁锈, 有新物质生成, 是化学变化, 所以不符合题意;B、在煤气燃烧过程中, 一氧化碳和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 有新物质生成, 是化学变化, 所以不符合题意;C、在石蜡熔化过程中, 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是物理变化, 所以符合题意;D、在大米酿酒过程中, 糖类变成了酒精, 有新物质生成, 是化学变化, 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 是考查的热点之一, 正确理解定义, 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二、填空题10.【答案】气泡;带火星木条;带火星木条复燃;燃着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燃;验纯;水氢气+氧气【解析】【解答】解:电解水时要记住:“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即正极产生氧气, 负极产生氢气, 验证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能够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证氢气用燃着的木条, 能够燃烧, 并且发出淡蓝色火焰, 说明是氢气.故答案为:气泡;带火星木条;带火星木条复燃;燃着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燃;验纯;水氢气+氧气.【分析】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 要根据二者的特性来判断, 验证氢气用燃着的木条, 验证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 要检验气体的纯度.11.【答案】物理;化学【解析】【解答】白糖慢慢熔化成液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白糖会逐渐变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填: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12.【答案】②⑤;④;①⑥;③⑦⑧⑨【解析】【解答】健康问题是指与人体有关的问题例如开发新型高效药品、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能源问题是与人类使用有关的原料、能源有关的问题例如氢能、核能、太阳能、化石燃料等;粮食问题是指与粮食生产有关的问题, 例如化肥、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等都与粮食有关;环境问题是指与环境污染与保护有关的问题.例如研究快速降解塑料, 减少了白色污染问题, 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 不污染环境;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对环境无污染;氟里昂能破坏臭氧层, 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 会减少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保护了环境, 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也保护了环境.故答案为:(1)②⑤;(2)④;(3)①⑥;(4)③⑦⑧⑨.【分析】根据健康、能源、粮食、环境的本质区别来考虑本题.13.【答案】不变;获得;加快;物理;变;化学【解析】【解答】蔗糖受热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本题:不变.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 分子获得能量, 运动的速率加快.故填:获得;加快;物理.蔗糖受热变成黑色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变化.故填:变;化学.【分析】可以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正确的判断变化的类别.三、实验探究题14.【答案】(1)Al>C>N>O>H(2)NH3+HNO3=NH4NO3;酸;NH4++H2O⇌NH3·H2O+H+(3)H2SeO4Se(S)+H2(g)=H2Se(g);;△H=+29.74KJ/mol(4)Al+3HCO3﹣﹣3e﹣=Al(OH)3↓+CO2↑(或Al﹣3e﹣=Al3+、Al3++3HCO3﹣=Al(OH)3↓+CO2↑);;2Al(OH)3Al2O3+2H2O【解析】【解答】(1)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是碳、氮、氧、氢, H的原子半径最小,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所以X是氢、Y是碳, Z是氮、L是氧、M是铝;C、N、O位于同一周期,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N >O, Al的原子半径最大, 则有Al>C>N>O>H,故答案:Al>C>N>O>H.(2)X是氢, Z是氮, 所以X与Z形成的3:1的化合物A是NH3 , Z的最高价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硝酸, 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硝酸铵在水溶液中的铵根离子和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氨水, 所以溶液呈酸性;故答案:NH3+HNO3=NH4NO3;酸;NH4++H2O⇌NH3. H2O+H+(3)硒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该元素固体单质与H2反应生成0.5mol气态氢化物时吸收了14.87kJ的热量, 吸热△H为正, 生成1mol态氢化物时吸收了29.74, 故答案:H2SeO4Se (S)+H2(g)=H2Se(g);△H=+29.74KJ/mol(4)因M为铝, 则M单质作阳极, 铝失去电子, 在NaHCO3溶液作电解液时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在阳极反应, 其反应为Al+3HCO3﹣﹣3e﹣=Al(OH)3↓+CO2↑ (或Al﹣3e﹣=Al3+、Al3++3HCO3﹣=Al(OH)3↓+CO2↑), 则R为氢氧化铝, 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 其反应为2Al(OH)3Al2O3+2H2O,故答案为:Al+3HCO3﹣﹣3e﹣=Al(OH)3↓+CO2↑(或Al﹣3e﹣=Al3+、Al3++3HCO3﹣=Al(OH)3↓+CO2↑);2Al(OH)3Al2O3+2H2O【分析】(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和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是碳、氮、氧、氢分析;(2)根据X根据原子数写化学式, 再由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电子式和结构式分析;(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分析最高化合价, 然后书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 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来分析生成1mol硒化氢的反应热解答;(4)根据电解原理及信息生成难溶物R, 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来解答.四、解答题15.【答案】解:(1)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 是酒精分子运动的结果, 酒精分子本身没变化, 只是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酒精的分子破裂成碳、氢、氧原子, 碳、氢、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2)由于分子是运动的, 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夏天温度比冬天高, 水分子运动的就越快.所以, 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故答为:(1)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运动的结果, 分子没有变化.酒精燃烧是酒精分子破裂, 碳、氢、氧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2)分子是运动的, 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夏天温度比冬天高, 水分子运动的就越快.【解析】【分析】(1)从分子本身是否发生变化进行分析.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其它的分子;(2)根据分子是运动的, 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分析.五、综合题16.【答案】(1)分子、原子(2)bc(3)AB【解析】【解答】解:(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故填:分子、原子;(2)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等, 不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 故选bc;(3)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 属于混合物;B、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 属于混合物;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 属于纯净物.故选:AB.【分析】(1)根据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解答;(2)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判断;(3)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判断.17.【答案】(1)④(2)①(3)②(4)③(5)⑤【解析】【解答】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石墨, 具有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