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宙中的地球详细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详细教学设计

人教版02年审定通过高中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本节主要学习两个问题,其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一个大致的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宏观认识;第二个问题是能够知道并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既普通又特殊。

【教材分析】教科书分析:本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宇宙”,二是“宇宙中的地球”。

其中第二个内容是重点,包括对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的理解;难点是宇宙中的地球空间的认识,这个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能够脱离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在没有接触到参照系的物理基础上去认识我们地球自身。

视频短片分析:此视频由一种新的不断延伸视角去认识我们的宇宙,可以逐渐的引导学生对宇宙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作为高一新生,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对高中数学和物理基础的框架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

而本课作为高中地理学第一课,学生基本上需要重建整个地理思维。

鉴于初中地理的直观性,学生的惯性思维将影响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因此需要反复的强调和视、声、乐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与刺激,才能增加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激发式学习条件,让学生逐渐的产生对宇宙乃至地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基本思路:提供一定的资料和当前的最新报道——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总结。

设计理念:人本主义教学(从第一节课起激发学生自我思考与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的基本意义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知道宇宙是物质的变动的。

2知道宇宙的单位是巨大的,同时了解天体系统的四大层次关系。

3理解地球在宇宙,尤其是太阳系中的位置,并且能够知道这种位置关系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

4识记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基本次序。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演示让同学们去认识我们当前的宇宙基本知识。

2教师的引入和讲解,推荐学生自我学习的方式和媒体。

3归纳总结,逻辑化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结果。

4用一个小的题目或者十万个为什么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宇宙中地球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宏观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整体性的宇宙观,知道物质的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地理学的热爱。

4培养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板图多媒体电教设备基本教具【课时安排】一节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正式开始我们的高中地理科学的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大家都充满好奇的未知世界。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

相信大家以前对“宇宙”都有了一定得认识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先看几个小的问题。

(放ppt,显示四个小的问题:①宇宙的年龄是--------②宇宙的边界在哪里?③地球离太阳有多远?④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该四个问题无需学生回答)好,现在我们带着这四个小小的疑惑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看我们能不能找到答案。

过程:现在请大家把书本翻开,第一页,迅速的看一下这两段话,找到宇宙的相关描述。

(等待一分钟,在黑板上写‘1.1人类认识的宇宙’标题‘宇宙’两个字)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刚才那个问题“关于宇宙的描述”(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三个点:‘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物质世界,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根据同学的回答表示赞许)(放ppt)好。

既然我们说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那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是多大呢?大家看这里(ppt)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宇宙的时间尺度是上百亿年,空间是上百亿光年,大家可以粗略估计一下啊!这个到底有多大啊!这里要解释一下的是光年的意思,就是指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的距离,我们把光速按30万千米每秒,大家算一下大概是多长的距离啊。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上百亿年空间:上百亿光年’)有没有同学算出来啊?大概是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书写94600亿)吧。

这个单位就是名副其实的天文数字。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点,那到底宇宙是由那些物质组成的呢?或者哪几部分组成的。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从7分30秒到12分38秒之间的一段)看完这段视频,我想大家对宇宙的组成部分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了吧。

那它提到了哪几个宇宙的组成部分呢?它们又具有怎么的关系呢?大家把书翻到第二页,结合书本和刚才所看的视频先自己思考一下,待会儿我找同学来填写一个表格。

(翻ppt,显示宇宙的四个层次关系,填空)好,XXX同学,你先起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宇宙大概有那些组成部分呢,也就是说那些属于宇宙呢?(按学生回答的书写)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为了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这个问题呢,我们先来接触一个概念——天体。

(翻ppt,显示天体的概念。

书写‘天体’两个字)很显然,刚才XXX同学所说的均是天体了。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天体系统。

(概念在ppt上显示。

书写‘天体系统’。

回翻ppt,显示宇宙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关系,填空)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自己来填一下这个表格?(ppt显示)好,我们知道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我们先回到刚才所讲的天体,补充一点关于天体的知识,作为大家的知识了解。

(翻PPT,关于所有的天体的照片和概念)现在大家来做两个小题目。

(PPT显示问题:关于天体和非天体的一个题目,选择题;关于天体系统层次关系的一个题目,选择题)前面我们学了宇宙的一些基本知识,接下来我们来认识我们生活和居住的地球,不过我们今天学的是宇宙中的地球。

从刚才我们所学的层次关系中间,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所以为了弄清楚地球,我们先要认识太阳系。

(放映PPT)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有那些星体组成呢?(ppt展示)大家看这张图片啊!(书写‘宇宙中的地球’)大家观察一下在我们熟知的太阳系中这八大行星有什么运行规律呢?首先大家看这张图片(翻PPT)非常的直观,是不是八大行星的运行轨迹,也就是公转轨道方向都是一样。

据当前的观察测定确实是这样子的(手写‘1同向性西→东’)都朝着自西向东的方向运转。

大家再看观察一下这些行星是不是几乎都在一个平面上呢?所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还具有“共面性”(手写‘2共面性’)其实呢,这八大行星还具有一个特征就是“近圆性”,大家看看是不是?(书写‘近圆性’)在刚才的短片中间也看的很清楚。

所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就具有这三大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园性。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当然也是符合这三个特征的。

所以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书写‘普通的行星’)但是大家思考一下,地球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啊?(翻PPT,显示两到三张生命活动的图片)对了,地球还具有非常特殊的一面,那就是“适于生物的生存”(书写‘适于生命体的存在’)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我们目前的观测结果来看,仅仅只有我们生活的地球具有生命体呢?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可以结合书本第五页的相关内容去思考。

(书写‘安全的宇宙条件自身的物质条件太阳的稳定—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安全距日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箭头指向温度))停,好,大家现在看这里,看看老师归纳的和你们归纳的有什么不同。

老是觉得呢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个就是外部条件,就是这里的宇宙条件,两外一个呢是内部条件,也就是这里的自身物质条件。

针对于这两点呢,都对地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我们俗话讲“太阳吼一吼,地球抖三抖”其实就是说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了,同时呢我们前面所学的八大行星的特征其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要是这些行星的运行轨迹是千变万化的,地球还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呢。

再就是自身的物质条件了,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三个点,一是温度,一是大气,还有一个就是液态水。

这里老师要强调一下是液态水,因为整个生命体的新陈代谢是建立在液态水的存在基础之上的。

以后大家学习生物学的时候就会学到水对生命体的作用了。

不知道大家对老师的这个归纳还有哪些想法呢?,需要补充的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谈一谈自己的不同的看法。

(看同学的实际作答而不同对待,引导结尾)好,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课程。

(翻PPT)今天我们主要学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我们目前观察到的宇宙,一个是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宇宙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几个层次关系。

第二个内容我们重点探讨了地球生命存在的特殊性,还学了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结尾:到这里呢?我们需要掌握的东西就讲完了,最后跟大家补充一点儿小的知识。

(翻PPT,显示九大行星的一些资料,其中主要要讲一点的是九大行星分类,即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课余时间查阅一些资料,找找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的一些情况。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提纲】1)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什么是宇宙宇宙的时空性宇宙的物质性宇宙的是运动和发展的天体和天体系统一般的天体有哪些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2)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是一个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教学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