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型一: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题型二:懂得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基础知识训练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3.如图15-1 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D.亲戚远来香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7.把1 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 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 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综合提高训练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3.如图15-2 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C.物质的分子结构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7.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8.一张纸从边缘稍一用力就可将它撕开,可是若用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纸,却要用较大的力气,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9.日常生活中用乳胶粘木制家具时,要让乳胶变干后,才能粘的牢,试用分子运动的知识加以解释。
10.把一块铅切成两段,然后在原处合上,加以一定的压力,两段铅又能合在一起,而打碎的玻璃也在原处合上,也加以一定的压力,为什么不能合在一起呢?《内能》同步练习题一、填空题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3.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4.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5.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二、选择题6. 物体的内能是指A. 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B. 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C.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D. 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7. 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A. 甲的内能比乙大B. 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C. 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D. 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8.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炽热的铁水有内能B. 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C.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D. 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9.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 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B. 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C. 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D. 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10.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三、简答题11.用锉刀锉铁块时,过一会儿锉刀和铁块的温度都会升高,这是为什么?12.放在热汤中的铁勺,勺把儿并没有在汤中,过一会儿也很烫手,这是为什么?★13.如图15—2所示,老爷爷站在雪地里手冻的很冷,请你给老爷爷想一想办法,怎样做可以使手暖和些?说出两种办法来,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图15—2三、比热容1.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A.密度大B.比热容大C.质量大D.蒸发吸热2.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5.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关系的是()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比沿海地区大C.夏天往室内洒水可使室内温度降低D.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6.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放出相等的热量后,使它们接触,这时铁块将(c铁>c铜) ()A.吸热B.放热C.不吸热也不放热D.无法判断是否有热传递7.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3:2 B.2:3 C.4:3 D.3:48.水温从20 升高到30℃吸取的热量为4.2×104J,水的质量是()A.1 kg B.10 kg C.0.1 kg D.100 kg9.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度?升高到多少度?10.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求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 .斥力引力3 .D4 .D5 .C6 .答:煤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当煤与墙壁接触时,会有一些煤的分子进入墙壁.同时,墙壁上的石灰等物质的分子也会进入煤炭.开始阶段,进入墙壁内部的煤分子不会多,进入墙壁也不会太深.长时间地让煤与墙相接触,进入墙壁内部的煤分子会增多,使墙壁内部发黑.7 .答:组成物质的分子是有间隙的紧密挨在一起的,同时分子间存在空隙的原因分子间存在斥力,在充分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彼此进入对方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综合提高训练1 .固体、液体、气体气体、液体、固体2 .无规则运动升高3 .大水分子与玻璃分子间有吸引力4 .C5 .D6 .B7 .D8 .提示:从边缘用力与两手向相反方向拉纸相比较,需要克服的分子之间的引力较小,因而容易撕开。
9 .乳胶变干后,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之间的引力随之增大,粘固才会牢固。
10 .铅分子间的距离达到了引力起作用的距离,而玻璃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分子间引力还没起作用。
参考答案一、1.动能分子势能2.内能焦耳内能内3.动重力势内内4.温度增大减少5.减少降低增大升高做功内能二、6.C 7.B 8.D 9.C 10.B三、11.用锉刀锉铁块,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锉刀和铁块的内能,锉刀和铁块的内能都增加,温度都会升高.12.这是热传递的结果,勺头在热汤中,它的温度高,内能沿着勺子从勺头传递到勺把上,使勺把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13.(1)两手搓一搓可使手暖和些,因为搓手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2)可以把手在火炉上烤一烤,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参考答案]1.B2.D3.A4.D5.ABD6.A7.B8.A9.答案:钢刀放出62.1×103J 的热量,水温升高30℃;升高到60℃. 解析:Q 放=c 钢m 铜Δt 钢=0.46×103J /(kg·℃)×0.25 kg×(560-20)℃=62.1×103J钢刀放出的热全部被水吸收Q 吸=c 水m 水Δt 水Δt 水= Δt 水=t-t 0t=Δt 水+t 0=30℃+30℃=60℃.10.答案:1:2解析:(1)写求这个物理量的公式:Q 吸=cmΔt ,c=(2)写出求比值的表达式:c 甲= c 乙= (3)化简后代入已知条件求解:C kgC kg J J m c Q ︒≈⨯︒•⨯⨯=305.0/102.4101.6233水水吸t m Q ∆吸甲甲甲t m Q ∆乙乙乙t m Q ∆乙乙乙甲甲甲乙甲t m Q t m Q c c ∆∆=212331=⨯=∆∆⨯=甲乙甲乙乙甲t t c c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