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太和水厂迁建工程合同编号:THSC/SG2015-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项施工方案编写:审核:签发: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鄂州市太和水厂迁建工程项目部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日目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鄂州市太和水厂迁建工程项目是鄂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市政工程,对于鄂州市梁子湖区人民健康饮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工程厂区地处鄂州市南部的梁子湖区太和镇,厂区占地59亩,项目中标合同造价为:61499123.62元,计划工期365日历天,正式开工日期2016年2月25日。
水厂总规模为6.0万吨/天,其中一期工程为3.0万吨/天。
本项目工程内容分为太和水厂厂区水处理及运行管理主体工程和输水管网配套工程两个部分,主体工程包括:净水工程、生产废水处理工程、附属建筑物。
输水管网配套工程包括:①太和城区供水主管网部分;②太和至涂家垴镇给水管网部分:③太和至沼山镇给水管网部分。
工程参建各方单位如下:勘测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鄂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北京燕波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1.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太和水厂迁建工程中的环境保护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
1.3编制原则认真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将施工引起的对环境的干扰、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贯彻“三同时”的原则:环保与水保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力争各项环境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1.4环保方针和目标做到依法施工,文明施工,杜绝违法施工、野蛮施工事件发生;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不留尾巴,不留后患。
做到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绿化完善美观;节能、节材和水保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各项条件都符合国家、部及地方政府有关环保的要求;排放标准达到国家、水务局及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标准的要求。
1.5工作原则1.5.1制定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和各项工程的环保方案。
1.5.2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减少对环境的干扰,组织和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
1.5.3保证按环境要求存储和堆放材料,对有毒有害危险物品严格管理,及时回收工程材料,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
1.5.4专职环保工程师监督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和不符合纠正,发现并配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1.5.5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保和文明施工培训和考核。
1.5.6积极配合当地环保部门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问题。
二、编制依据2.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2.2《环境保护法》(1989);2.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2.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6《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7《大气污染防治法》;2.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9《水污染防治法》;2.10《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2.12鄂州市太和水厂迁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13鄂州市太和水厂迁建工程《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三、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贯彻执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针对工程及环境特点,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保证环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见附图1环境保护体系框图。
为了有效加强太和水厂土建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成立项目部环水保领导小组,环保小组负责提出、研究和解决环保问题。
为切实做好施工期间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建立了完善、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织机构(见3-1环保组织结构图)。
3.1成立环保、水保领导小组环保水保领导小组负责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的策划和组织安排,具体工作由项目部安全环保部负责实施。
图3-1环保组织结构图项目部管理人员配置如下表:3.2环保组织机构主要职责经理是工程环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施工环境管理承担主要领导责任,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对环境管理承担直接领导责任,总工程师对环境管理的相关技术承担直接责任,其他人员承担相关责任。
质量安全部是工程环境管理的职能部门,对项目施工区域内的环境管理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1)领导小组职责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项目经理对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讨论、研究和解决重要环保事宜。
组织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彻执行领导小组的指示并督促落实。
保持与指挥部、驻地办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好的做法,并在组织推广应用。
对施工中的施工环保、生态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制定和签发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实施性计划。
领导和带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环保政策法规,保证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分解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目标,并责任到人进行实施。
(2)小组成员职责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发包方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遵照执行项目部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对下做好环保指导和服务工作。
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负责环保管理体系在本职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3)施工队负责人职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遵照执行项目部下发的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加强施工环保管理,保证环保管理体系在本队有效运行。
加强对本施工区域的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使人人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珍爱生命。
对本施工区域内的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
(4)质量安全部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拟定项目施工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与地方环保部沟通,接受其业务上的监督和指导。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上级规章制度,对辖区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参与环保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并做好环境记录及档案管理工作。
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协助综合办公室制定项目塑形规划。
(5)质量安全部定期组织环保检查,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不定期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为:环保设施及其有关工程是否纳入施工计划;环保设施及其有关工程的资金是否落实到位;环保设施及其有关工程的施工是否符合相应的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场地的布置、施工组织安排等是否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单位工程竣工后,主体工程以外的周围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的破坏是否得到恢复。
(6)应自觉接受监理、业主和地方环保部门等相关方的现场检查。
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检查和弄虚作假。
(7)项目制定年度财务计划中,应明确必要的环保经费投入。
(8)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控制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妥善处置生活、生产垃圾。
3.3实行环保工作责任制经理对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工作负全面责任,监督、检查各部门环保工作、环保措施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评比、推动环保工作。
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施工环保措施的制订、监督落实,及时上报环保工作动态,根据环保相关法规、大力抓好工地宣传教育,发动全体职工从我做起,消灭污染源头。
各作业队负责执行各项环保措施,检查工班环保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满足环保措施要求,确保环保工作不流于形式。
3.4加强环保、水保工作宣传,提高环水保意识深入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编写环保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利用工地宣传形式,聘请环保专家讲授环保知识及保护要求,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施工过程中环保和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3.5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为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按设计环保措施实施,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全过程进行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随时掌握环境资源变化,提供可靠的环境变化信息,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管理措施4.1地材的采购在进行材料采购的同时,应注意对材料的环保性进行详细的调查,特别是砂、石料的来源,坚决杜绝以损害环保、水保的厂家进行材料的招标采购活动,首先从源头上间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对砂、石料的抵御、河流、人文等进行细致的调研,对厂家的经营许可证认真核对,确保供应厂家在开采砂、石料的过程中不违反以上规定和要求方可进行质量检验等工作。
4.2其他材料的采购在对工程其他材料的采购时,应对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检查,确认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在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范围内,避免放射性超标的材料用于工程中。
在采购水土保护的材料时,注意材料对水土有没有污染及采取的防止污染的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4.3精细规范施工,达到环保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国家、行业的规范、规定和规程,坚持以人为本、人人有责,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工作,从施工细节入手,坚持做到防微杜渐,将环境污染的各种可能性考虑周全,采取必要的甚至强制性的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步骤、有计划地分阶段对环境污染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和“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程度的恢复”的总体指导思想,坚决做到“三不五隐蔽”——即:不大填大挖,不乱砍风景林、名贵树木和古樟树,不扰乱山洪水系;取土场尽量选用荒山、劣地。
并尽量结合改田造地及地方规划,确保沿线生态环境不因本项目建设而遭到破坏。
弃土场一般选在山间洼地,并对其排水系统进行高标准施工,并进行整平绿化,坡脚处设置挡土墙,以减少水土流失。
取土场、弃土场、拌和场、采石场、建筑垃圾场都要隐蔽,具有复耕或绿化措施,切实保护工程范围以外的土地和植被,维护沿线生态环境。
4.4加大审查力度,落实环保政策坚持按照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要求,主动地开展经常性施工现场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并接受国土资源部及业主等环境保护部门的检查。
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由环保水保领导小组组织的自查自纠工作,并及时督促作业班组整改落实,确保施工与保持并举,防止大的水土流失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