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辑思维NO.19】在一起,有后代

【罗辑思维NO.19】在一起,有后代

【罗辑思维NO.19】在一起,有后代大家好,罗辑思维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们这个小小的自媒体品牌刚刚长成,罗家有女初长成,就来求婚的了。

我们第一个商业合作伙伴是有道云笔记,初恋的滋味嘛,总是美好的,总是记忆深刻的,总是感恩戴德的。

所以这一期我们就豁出去了,我们用一整期的节目,给有道云笔记做一个长长的广告,要不要看下去你自己决定。

我们之所以和有道云笔记合作,就是因为看上了它的一个功能,它可以把大家那些散碎的思想,那些平时一星半点零零碎碎的读书心得放在一起的东西,我们总指望这些放在一起的东西,会产生知识的发酵,会产生奇妙的化合反应,所以就有了这一期题目:叫多做爱有后代。

我们指的做爱不是人的做爱,而是知识,思想在一起的做爱,这种多样性之后,一定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结果。

很多人都在问,说知识有啥用啊?我就明告诉你吧,知识在它发生的时候往往是没什么用的。

比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最烦的一件事就是学生问他,老师几何有什么用啊?几何没什么用!想有用回家养猪去,在我这儿就是人的爱智求真的本能,就是要把这个事情搞明白,至于为什么,不知道!确实,人类知识长河当中,无数重要的知识其实都是,没有什么目的就这么诞生了。

比如说,我们中学时候用的那个数学用表里面的对数表,你知道怎么出来的吗?据说是中世纪的一个僧侣,用一生的时间,一个格一个格的算出来的,至于有什么用,他也不知道,但是后来发现用处很大!再比如说黎曼几何,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它就是把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前提条件给改变,然后就推导出一个全新的几何体系,刚开始出来的时候,他跟数字游戏没什么区别,就是好玩,但是直到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之后,大家发现,哦,原来用黎曼几何可以诠释相对论。

所以知识没什么用,但关键知识得在一起抱团,得在一起形成多样性的化合之后,就会发生奇思妙想。

所以有一句话,叫彼之蜜糖我之毒药啊。

你的不太重要的一个知识发现,放到那个正在苦苦等待,苦苦索求而不得的人那里,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我们都说谁发明了什么,就像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可是你往前追溯,你会发现,如果没有13世纪早期英国煤矿里用的,那些机械的原型,如果没有整个欧洲中世纪钟表匠的那些在机械构造上的发明现,瓦特的蒸汽机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在看全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和汇合,这个现象就更加明显,就拿我们中国来讲,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好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比较小啊,但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中国人为世界文明贡献可大着嘞!最典型的就是恩格斯讲的,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来到了欧洲,帮助资产阶级用大炮轰塌了骑士阶层,建立起来的那些坚固的城堡,帮助欧洲人摆脱了中世纪的蒙昧状态,迎来一个非常灿烂的喷薄而出的近代化社会。

可是有个小东西,这个小东西没准比火药还要重要,这是李约瑟讲的,说其实欧洲中世纪整个的封建制度的形成,不仅是它的结束哦,是它的形成,也是来自于来自中国的一个小小的发明,这个东西就是马镫。

什么是马镫呢?就是人骑在马上下的时候,两个脚套进去的那个铁环,以便于把两腿可以绑在马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

中国人其实拥有这个东西也很迟了,汉代之后,最早我们用马,比如春秋时候打仗用马,马是拖战车,它就是个畜生,拉着车能跑而已,用的就是马的这个作用。

到了战国的时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个时候开始用了马的速度了,人是站在马上射箭的。

所以你看西汉的李广大将,他可没留下什么传说,用什么擂鼓瓮金锤啊,什么方天画戟啊,没有,李广的本事就是能在马上射箭,射得很准,力道很大,射得很远。

一直到了汉代的后期,比如三国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哦,原来关云长用的青龙偃月刀,这就说明马镫的出现了,因为可以在马上形成白刃战。

马镫的作用就是把人的两腿可以固定在马上,让两只手可以腾出来,让马力和人力能够合一。

这个时候一个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可是平时两个人得抗着,一个关兴一个周仓,(小编:三国演义里明明是周小仓一个人扛的好么...)得两个人扛着,但是到了马上大将为什么能端起来?因为利用了马的力量。

你看中世纪欧洲人,骑士打仗,也是那么长,那么沉的一根长矛,骑士还穿那么沉的甲胄,然后马冲过去,长矛击碎敌人。

当两个骑士碰撞在那一刹那的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时候,其实不是人的力量,而是马的那种冲力。

所以一旦有了马镫,发生了人马合一之后,整个战争的动能状态就升级了,在欧洲早期的战场上,你看古罗马的时候,在最重要的古罗马的兵种就重装步兵,骑兵只是附属的兵种,起一下战场的铺助作用。

像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他横跨欧亚两洲,横扫当时已知的文明世界,虽然也有骑兵,可是后来想一想,没有马镫的骑兵好可怜啊。

从欧洲走亚洲,还得打仗,全靠两条腿夹着马身让自己不掉下来,你想想都替他们累得慌。

但是到了公元8世纪的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中国人发明的马镫通过阿拉泊人传到了欧洲,使整个欧洲战场的战术水平发生了一次大升级,人马合一,马镫的使用可以在马上使用白刃战之后,战争的景象整个变样。

可是如果这个故事仅止于此也没有什么意思,问题是战争的这种变形,导致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变形。

有一个人叫怀特,写了一本书叫,大概的意思是技术和中世纪的欧洲社会,那么翻译者是顾准先生,在这本书里他就提出,实际上运用骑兵是导致欧洲封建制度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养一匹马实在是太贵了。

大家还记得著名的引发这个中世纪社会崩溃的那本小说,塞万提斯前写的《堂吉柯德》,堂吉柯德是一个骑士,他还能骑上一匹瘦马,可是他的朴人桑丘呢?连马都骑不上,只能骑上一头驴,因为养马太贵了。

有一则材料说,公元761年一个叫伊萨哈德的人,他卖掉了祖上所有的土地,还卖掉了一个奴隶,才换得一匹马,你看,一个人要加上一大片土地才能换上一匹马。

按照当时中世纪的价格水平,大概平均是20头公牛才能获得,一个骑士的所有装备,包括马,包括鞍件,缰绳,马镫,剑,矛和甲胄。

哎呀,这么贵的军事装备,怎么养得起呢?欧洲的那些中世纪的国王,也没什么文化,终年不洗澡,本来就是野蛮人,日耳曼人嘛,蛮族嘛。

他们最乏的其实就是征税的能力,打下那么大一遍疆域,那么多人民,那么多土地,但是那怎么把这个财富聚敛起来呢?所以就本能的,怎么办?玩儿分封制。

这一片,这个县归你,就是你们家的了。

然后条件就是,你以后得骑上你的马来替我打仗。

整个欧洲的分封制就是这么出现的,所以欧洲有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就不是我的附庸,我的领主的领主就不是我的领主。

是一层一层的关系,通过分封制。

分封制其实要解决的就是一种,为了马战而形成的一种社会财富的聚敛方式。

没有分封制他就没有办法,聚敛这么多财富来养活一个骑士,所以我原来读欧洲中世纪历史的时候,很多东西是搞不明的。

比如说中世纪有一个制度,说女继承人或者是寡妇必须结婚,好奇怪啊,中世纪的这些国王这么关心剩女的心理健康吗?后来你理解了马战的作用之后,你就理解了,哦!原来中世纪的时候,人的享受的财富和他要应尽的义务是合一的,如果你是女继承人,或者你是个寡妇,丈夫死了,你不结婚,那你还在享受这些财富,但是你不替你的领主去尽那个作战的义务,这怎么可以呢,所以你必须再嫁个人,再找个男人,然后来尽这个义务。

再比如说,我早年间读江平老师的一篇文章叫罗马法的复兴。

当时就觉得这篇文章写的真好,但是就没读懂不知道什么意思。

为什么法律还存在复兴呢?那些规矩,什么私有产权,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一直到读完了马镫这篇文章之后,我才明白,哦!原来在中世纪的时候,人的财富观念和现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银行里有一笔钱,这就是我的私有财富,我就可以躺在上面吃,躺在上面喝,我不需要再尽什么义务,这就是我的产权。

可中世纪的时候,是,这片产权是你的,但是你要尽义务,不替领主打仗,这片土地就不是你的。

所以才会出现,在中世纪的后期所谓的罗马法,所谓私有产权意识的这种复兴,所以读懂了马镫才能读懂马战,读懂了马战你才能读懂什么叫做中世纪的封建主义。

当然了,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在想什么,说胡扯,什么马镫,什么马战,什么封建主义,这之间有关系吗?中国人发明马镫,怎么中国没有出现那种层层的分封制的封建主义啊?你看,这本书的翻译者是顾准先生,顾准先生在评注里就把这个问题回答了,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我们出现了一个叫商鞍的人,搞了一次变法,然后就形成了非常庞大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他就从根儿上解决了在庞大地域当中收税的问题。

所以你看后来,汉家汉王朝包括宋王朝到最后,他也有骑兵啊,可是他的骑兵是皇家的马场,用皇家的这种军队生产的作坊,根本不需要你自己制备。

中国人有马镫,但是中国人没有产生中世纪式的骑兵制度和封建制度,这恰恰在证明我的观点,那就是对你没有用的东西,到别人那里没准就会诞生非常奇妙的结果。

*罗小胖推荐文章《<马镫和封建主义--——技术造就历史吗?>译文及评注》——选自《顾准文集》顾准著这一段给大家说一下美国纽约的伊利运河的故事,至于和有道去笔记是什么关系,听到后头你自然明了。

话说,我们穿越到1783年的美国,那个时间独立战争刚刚打完,英国人终于赶跑了,如果这个时候,你胆敢站在美国的大街上喊一嗓子说,我预测一百年之后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所有人都会说你是精神病。

因为当时在美国东岸的这些港口城市里面,纽约的城市人口是最少的,只有一万人,而其他什么费城,波士顿,查而斯顿,这些城市都要大得多。

纽约的位置其实非常尴尬,它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通过五大湖连接美国整个腹地东部和中部之间的那种广袤的地域。

但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这个山脉实在是生的太不厚道了,他是从北到南的一座山脉,整个把东部的港口城市和中部的平原给隔开。

可是为什么说它不厚道呢?你看我们中国的太行山就厚道,它也是从南到北隔开,他是它到底是给留了8个口啊,所以历史上著名的叫太行八陉嘛,什么井陉口啊等等,它可以留下一些可以穿越的通道,所以在中国的东西向的这种交流,山东和山西之间,就没有那么大障碍。

可是阿巴拉契山脉,你说它高吧,它还不高,但是左一个小山包,右一个小山包,就是活活得挡住了货物的去处。

所以当时的很多人,宁愿干脆,我算你狠,我绕过你,我把中部产的那些粮食我先从俄亥俄河,然后转密西西比河,一直绕过3千英里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从新奥尔良上港口,运到欧洲,运费都比直接从陆路,穿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来到纽约要便宜得多。

所以这个时候就留给纽约人一个问题啊,怎么办啊?这个城市也要发展,只有修运河,这是从18世纪早期人们就想出来的一个方案。

但是一直在搞革命战争嘛,没有空,现在革命战争打完了,终于腾出手来。

这个时候纽约市的市长,叫克林顿,你看他们克林顿家都是聪明人啊。

就说要我修这条运河,可是稍微匡算一下,我的这个老天,这运河实在是工程太大了,它跟中国人民没法比。

我们在隋炀帝那会儿就可以修那么长的运河,但是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民来说,修一个560公里长的运河,560公里多长?相当于从北京到太原了,还得到太原过去到郊区了,那么长,而且要建几十座进百座水闸,才能够把这个运河修通,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