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论文

大学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论文

大学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论文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党面 ___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保护我国环境的伟大的战略。

下面是 ___为大家的大学生大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美丽中国”理念的阐述1“美丽中国”的提出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就斐然,由日本内阁统计的数据显示,xx 年中国GDP为5878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6]。

国民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始面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居住环境恶化、居住区场所归属感缺失等现实问题[7]。

应对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的要求列入小康社会建设;“”在总结实践,研究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战略高度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7],开幕式上, ___同志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2深层含义挖掘“美丽中国”不仅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发展需求,也是 ___民众的迫切希望。

园林行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负有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使命。

“”中提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3个概念,居住区显然属于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范畴[8],与群众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从居住区园林设计角度解读“美丽中国”理念,必然要回答3个问题:(1)何谓“美丽中国”;(2)如何建设“美丽中国”;(3)“美丽中国”建成之后是什么。

“美丽中国”除广义上“美丽的中国”之外,还应包括生态、环保、、可持续、实用、和谐等属性,同时要满足美观与功能地结合,地域环境与居民习惯地融合,民族精神与地体现。

它是一种理念,而非一种形式。

这种理念应当贯穿未来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的各个环节。

将一棵国外的昂贵树种更换成一棵合适的乡土树种,是在建设“美丽中国”;将一片硬质的平台更换成合适的绿地,也是在建设“美丽中国”。

融合这种理念设计建成的居住区园林环境就是“美丽中国”的一种具体体现,建设目的是为创建“幸福中国”营造必要氛围。

“美丽中国”理念与居住区园林环境的现实关系1“天人合一”思想与“美丽中国”理念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在多个领域有多重理解,在园林设计中一般认为“天人合一”是在尊重和理解自然的前提下,人与自然可达到和谐统一,进而共同发展。

道家认为,天地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也应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中也记载了“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的“天人本合一”观点[9]。

人居环境不仅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样影响居民的行为心理。

优美适度、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人居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反之亦然。

现代城市发展让环境遭受破坏,人类某些活动也违背自然生态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和谐。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的回归思想开始复苏,复归于自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人类居住方式及环境发展的脉络,从原始聚落到里坊制,从街巷制到胡同住宅,从机关大院再到今天的特色风情居住区和主题小区等,进而发展成为以自然、生态、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居住区[9]。

“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已被全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它在遭受文化冲击与中国国情发展的特殊环境下转换为“美丽中国”理念。

这种理念成为了“天人合一”思想在新时代的一种表达声音。

它不仅有延续“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古典哲学追求,也包含新时代下中国居民对居住区园林要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及传承中国文化的迫切希望。

2现代居住区园林中“美丽中国”理念的体现东方人对于居住环境优美雅致的特殊,热爱自然的自身性质及渴望与自然交流融合的传统愿望以及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被中国园林设计大师在传统园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及留园等。

在当代为数不多的优质小区项目中同样能有所领略,比方说广州云山诗意、上海九间堂、深圳第五园等。

广州云山诗意属于现代中式风格居住小区,项目位于白云山麓,园林景观设计面积为55000m2。

园林景观注重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和谐统一,各种人际交流场所营造,与现代风格协调。

不仅以堆山辟湖、立庭设桥的手法弥漫“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也注重功能布局,满足现代城市居民交通、交往、、游嬉需求,同时突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优、雅、静。

古韵园、藕园、梨园3个部分组成小区的主体性园林[10]。

以水景结合泳池的参与式园林作为小区入口,自然式向规整式过渡平滑。

徽派“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被改用墙体、钢结构、玻璃等现代元素表达,很好地诠释了“ ___”的园林寓意和现代东方文化精神。

九间堂别墅区位于上海世纪公园东面,项目占地面积约10hm2,园林同属现代中式风格,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意境的理解,将有中式意味的材料、图案、色彩、雕塑、植被品种、空间组织方式恰当地融入现代景观之内。

整个园林的宏观规划思路为“以水为脉,以绿为纲”,用龙形水系将全区的景观串连起来,突出表达了江南水乡的民居情怀,特质性与创新性上的优势使九间堂成为现代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11]。

总体而言,“美丽中国”理念在部分当代居住区园林环境中已有所体现,以上2个项目仅为众多优质小区中的个案,但这仍不足以完全满足人们对人居环境日益提高的内在需求以及应 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标准。

小康时代人居环境发展的新需求随着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人们对居住区园林环境会有进一步需求。

恰当理解“美丽中国”理念需要用“以人为本”的精神及小康时代的眼界深入挖掘居民的新需求。

1先进民族性的需求过去10年,中国居住区园林环境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设计手法的变化多端与设计形式的层出不穷都令人赞叹,但多数设计师依然易犯注重形式美而忽略民族内涵的失误。

国内学者将“注重形式美”的产生原因归纳为2条:对传统园林缺乏思想的抄袭式模仿;忽略具体场地情况对西式园林的刻意追求[12]。

对于传统园林缺乏思想的抄袭模仿不仅不能体现文化内涵,有时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让人们开始厌恶传统,想要逃离传统。

对西式园林的刻意追求则是近些年来房地产业爆炸式增长带来的附属品。

西式园林有其非常美的一面,很多设计手法与理念值得学习,也产生了很多经典作品,如绿篱迷宫、凡尔赛的园林、芳草地艺术中心等[13]。

然而,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中不顾及具体场地与居民的具体情况片面追求,可能造成场所归属感缺失、资源浪费、居民日常的公共空间生活与社交存在障碍等问题。

先进性民族性的需求体现在先进性与民族性2个方面。

先进性的需要要求设计手法对现代生活有更具体的解读,对传统园林有更深刻的领悟,所选材料无毒环保、可以循环利用,所选能健康生长并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等,并非西式代表现代,而是科学理念代表现代,科学选择代表现代。

民族性的需求要求设计的园林环境空间符合大部分中 ___生活习惯。

例如,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均收入普遍偏低,住房压力过大等现实情况没有变,过于昂贵的树种,过于华丽的硬质铺装等应当酌情应用;是否可考虑在居住绿地间设置一块由居民自我创作的空间等。

2友好参与的需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1)点缀型园林景观,小区中的一抹绿意;(2)绿化型园林景观,以大面积绿地草坪为主;(3)观赏型园林景观,只可远观不可亵玩;(4)参与型园林景观,从观赏到参与[14]。

由参观型园林到参与型园林的转变,不仅是设计师观念的转变,同样是居住区消费者的客观需求,这种理念正在起步阶段,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例如,xx年东莞开盘的中信兰溪谷森林湖项目,它的参与式主要表现在结合环境本身的南加州西班牙风情,以会所的形式进行参与来体现“都市闲情”,自然大气的天然湖水唤起人们的亲水天性,沿湖就能走入会所并下到泳池。

这种将园林的水景结合会所泳池和室外休闲茶座的模式,对于青中年住户有良好的体验,他们多数有赚钱能力,并且消费理念前卫,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老年人对于消费休闲的模式还不习惯于全盘接受。

如北京胡同里的部分老年人,很多人生活富足,衣食无忧,还依然习惯于胡同里摆一张摇椅,放一个茶壶的休闲模式[15]。

又如广东地区,一些建成时间较长的居住区中,大树底下常常能看见一些老年人聊天、,甚至成群结队的打的现象,在现代小区的会所中并不多见。

这种参与模式的稀少体现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又一个特点——突出的满足青少年与中年住户的需求,而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则明显不足。

参与式园林环境的设计不仅需要能够参与,而且这种参与的成本应当低廉、参与方式应当简单、参与形式应当广泛,结合以上3种特性的参与式园林才可称为友好参与式园林环境。

3生态产品属性的需求“”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提到了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生态产品的具体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固有定义,居住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接触最紧密的空间,居住区园林环境作为其生态载体的表达形式,应当算入生态产品范畴。

这种生态产品应当是可持续的,是完全可以满足现代人居住需求,又可以作为宝贵资产馈赠给子孙后代。

这种需求让居民在居住过程中会更自发的保护树木,自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开始从观念上转变名贵树木与进口树木优于乡土树木的观点,大气昂贵的喷水雕塑要比自然流淌的戏水溪涧更上档次的观点,并将这种观点传播开,进而影响之后地产开发商与园林设计师的价值取向。

总结“美丽中国”理念,从居住区园林设计角度解读,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景观结合生态的设计理念基础之上,预测全面小康社会可能对居住区园林提出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先进民族性、友好参与性及生态产品属性3个新的需求值得业界设计师们与相关学者关注。

居住区建筑外环境的设计最终需要回归空间中人类活动的身心需求及居住体验,盲目拼概念设计和景观效果的时代将会终结,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对居住区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美丽中国”理念的持续深入,“幸福中国”终会到来。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此,我国迈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本文试对“五位一体”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机制建构作初步探讨。

一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美在科学发展;美在生态优良;美在和谐共生;美在永续发展。

具体来说:第一,美丽中国,美在科学发展。

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发展,但也不能以保护环境为名不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