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上的应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地理教育的模式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也在逐渐影响并改变着老师的传统教学,并深受师生的喜爱。

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地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娱乐、金融交易、家庭、通讯等等。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

一、多媒体技术及其意义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利用投影仪、展示台、音响等相关设备,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数据等教学内容直观地传授给学生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使我们能充分开发地理教学相关资源,它的广泛应用对地理课程、地理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

现代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它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单一沉闷的气氛,尤其是在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上的优势
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和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相对于传统的说教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在讲解“水循环”时,用课件展示李白画像与《将尽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并提问“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这句话科学吗?”,图文并茂提出问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且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感知不深,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有的空间性强,有的抽象性强。

由于多媒体形象直观,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对于一些无法观察到的过程,或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经过二维或三维动画模拟,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的思维由抽象转为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知识的本质,最终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拟,是教师用叙述、挂图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如在
讲解“地球的运动时”,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以及自转,同时辅以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由浅入深,克服了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3、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课程在初中时大家都认为是门副科,从老师到学生普遍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很薄弱,由此加大了高中地理的教学难度。

多媒体教学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课堂容量,切实解决课时矛盾。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知识面更广。

学生在动感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讲解“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以图表的形式做成课件,让学生在预习课程的基础上,比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异同点,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识记。

4、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地理教学中最难落实是目标。

作为地理教师,如何把情感渗透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说教模式已不适应地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应该加强趣味性的德育渗透方式,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在讲“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这节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
与回归”的影像,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展现作为中华儿女无比自信和自豪,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设浏览,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说是对学校现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且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强化了学生注重力,有效促进地理教学改革。

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生动活泼的资料,但是众多信息的应用需要老师适时调控,避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多媒体本身上,教师也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而放弃了自身的作用。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精心收集、选择多媒体教学素材,不能以多媒体技术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标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多媒体提供的课件、图片、动画等,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如果课堂上学生过多关注新颖、动感的多媒体的放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精神愉悦当做课堂的最终目的,从而影响教
学效果。

2、坚持“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原则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主要采取讲练结合。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有人把传统教育说得一无是处,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

我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地理大部分章节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应占主导地位,多媒体技术仅仅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地理教学中的“板图、板书、板画”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手工板书又提纲挈领的作用,又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又无形感化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

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老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候不能仅仅充当放映员,而应仍然象在传统模式的教学当中一样,牢牢把握课堂节奏,调整教学进度,注意课堂互动,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

四、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广大教师感受到新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但也存在种种问题,有的教师几乎每节课使用对媒体,而有的教学内容根本不适合
多媒体表现;有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所制作的课件粗制滥造,课件动画和声音跟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等等。

真正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传统的地理教学还需要一个磨合期。

在教学中,既要看到传统教学的合理性,又应认识到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使两者优化组合,形成互补,进入课堂,实现向45分钟要效益的目标,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些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亲身实践和研究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