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做个快乐少年烦恼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降纸,而且长期的烦恼也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因此,有意识地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引导他们排解这些烦恼,也是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康积极情绪、树立完美人格的一个方面。

本辅导活动以"做个快乐的少年"为内容,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寻找排除的途径。

辅导目的1、认识不良情绪对自己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危害。

2、寻找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几种方法。

3、增强对自己情绪的调控能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4、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辅导形式1、自由讨论与小组讨论。

2、小品表演。

重点难点1、重点:对付挫折,消除不良情绪的积极措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说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即所受挫折,并讨论有效的积极的防御措施。

辅导前准备1、指导学生排练小品。

2、准备录音机和音乐磁带"祝你平安曲"、歌曲磁带"幸福拍手歌"。

3、一个课件。

辅导时间:1课时辅导过程1、引入课题。

(1)出示两张脸谱,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张脸谱的主人心情怎样。

归纳学生的发言并板书。

(见附后板书设计图)(2)引出并说明主题。

愉快的情绪让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学习、工作的效率特别高;那么消极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品,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①小品中的小方表现出什么情绪?②这种情绪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2、认识消极情绪的危害。

(1)小品表演:"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

内容:学生小方、小勇各自在看发下的数学试卷。

小方自言自语:"唉,这下完了,才76分,我怎么都考不上90分,爸爸妈妈一定对我很失望。

......这道题对了两步,老师都不给分,老师不喜欢我。

"然后趴在桌上闷闷不乐。

下课了,小勇过来说,"小方,走,打球去。

"小方不理。

小勇上前想看小方的试卷,小方没好气地说:"看什么看,没你考得好,开心了吧?"小勇委屈地愣在那儿。

旁白:第二天,小方的试卷没让家长签名就交了,路上见到数学老师就躲开,数学课上无精打采,作业也越来越不认真,还常不交。

(2)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引导。

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认识小品中人物表现的情绪是消极情绪,并把消极情绪比喻为落入了深渊。

这种消极的情绪往往导致产生不良行为和后果。

老师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并屏幕显示出来。

事情情绪行为后果数学测验成绩不理想难过、伤心悲观、自责讨厌、不安紧张、害怕不敢告诉父母上课没精神躲避老师不理同学,对同学态度不好,作业应付了事成绩下降更快与同学关系不好与父母关系不和谐怨恨老师(3)问:刚才的小品使你明白了什么?归纳:消极情绪会使一个人产生不良行为,结果不仅使学习退步,还影响了同学与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可见不良情绪的危害性多大,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摆脱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走出阴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3、开展"走出深渊,登上顶峰"的活动。

(1)说明活动方法:回忆-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方法-联系实际(2)学生回忆情绪深渊并进行小组讨论:在"祝你平安"音乐声中回忆:引起消极情绪的事情;情绪表现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消极情绪会带来什么影响。

小组讨论:A、当你落入不良情绪的深渊时,是用什么办法来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B、同学提出你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中难以克服的不良情绪,请其他同学帮助。

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回了解。

(3)教师引导全班讨论,把发言归纳起来。

屏幕显示:调节情绪常有的方法:自我控制:压制怒火,延迟发作。

转移回避:做别的事,转移注意力。

合理发泄:在房间里大叫或找人倾诉,写日记。

自我安慰:自己暗示自己没事儿的。

激励进取:努力发奋,争取成功。

调整目标: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把目标降低些。

改变认识:遇到挫折,心情不佳时,试从另一方面去想。

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找一找这些方法中,那种比较适合你?(4)尝试用以上办法解决实际问题①让各组把没克服的烦恼提出来,全班同学为他们出谋献策。

②讨论:遇到下面问题,怎么办?(投影显示)A、父母感情不好,吵架,心里很烦燥。

B、被老师误解并批评了一顿,心里很难受。

C、在接力赛跑中因为自己接棒不好而使本班丢掉了第一名,心里很懊恼、悔恨。

4、总结。

问:参加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很多。

只要我们有决心,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一定能战胜不良情绪,同时我们别忘了在别人遇到挫折,心情沮丧时,向他伸出友爱之手。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最后我送大家一句话:"天空虽有乌云,但在乌云的上面,永远有太阳在照耀。

"让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灵,愉快地生活着。

放音乐:"幸福拍手歌"师生齐唱。

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成功的秘诀一、活动主题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把培养合作精神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在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过程中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

我是一名小学三年新的教师。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思维、智力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在集体生活中容易表现出“我行我素”的特征,这些会影响集体的和谐、统一。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小学生顺利走过“自我中心”阶段,让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学会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行为,推进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因此,我决定在我班进行一次活动来改善他们的自我意识。

本次活动借助“两个人三跳腿”、“‘盲人’贴鼻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来完成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人际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活动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支笔、解散红领巾放在桌上。

电脑课件或实物投影片。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你平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会,不论做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做要比一个人做来得快,也做得好。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那就是:人多力量大。

比如大扫除的时候,大家一起动手,教室会变得又干净、又整洁;拔河比赛时,大家齐心协力,争取胜利;学习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合作,其实合作随时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你瞧!2、实物投影或课件演示合作情境:A、观看合作情境。

情境一:蚂蚁搬食物,一只蚂蚁无力把寻找到的食物搬回家,于是求助众多蚂蚁来帮助,一起把大食物搬回了家。

(小蚂蚁的办法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吗?)情境二:同学们在一起植树劳动,有的同学正在一起植树,有的同学正在一起抬水,有的同学正在一起挖土。

(看着这劳动的情景,你又有什么想法?)情境三:同学间在学习上的相互合作,课堂上学习小组正在热烈地讨论、交流,可有一个同学正在“独立思考”绞尽脑子。

(结果会怎样?)情境四:大同学能一个人搬动桌子,小同学则在使劲地拉,感到困难。

(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情境五:拔河比赛时,一方学生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用力方向不一致,另一方学生表现齐心协力使劲拉,且能趋向于成功。

(你猜哪一队会成功?为什么?)B、揭示活动主题。

通过刚才的观看,大家肯定有些想法,请一、二个学生提问。

然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心理辅导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成功的秘诀”板书。

(二)、理解什么叫合作:1、教师要求学生试用一根手指头去拿铅笔,用一根手指头擦橡皮。

(行不通)问:怎样才能做到?(需要手指间的合作)2、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只手系红领巾,系鞋带。

(学生感到困难)问:只要我们怎么做就能办到?(两只手一起帮忙)3、提问:通过我们刚才简单的游戏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发言后教师出示一句话:原来自己的身上就天天发生着合作啊!4、讨论:生活中的合作。

(问:你还能举出你平时在生活中碰到的、看到的、或体验过的合作经历吗?并且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出示提纲:学校中的合作:家庭中的合作:其他:(三)、体验合作:1、游戏:“盲人”贴鼻子(1)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无鼻子”的八戒头,选一名小朋友到黑板上表演贴鼻子(表演者被蒙住眼睛),其他小朋友不作任何提示。

(2)再选一名小朋友当表演者的助理,要求只充当解说员,不作动作上的提示。

(即允许做语言上的提示,直到把鼻子贴到正确位置。

)(3)再选一名小朋友当表演者的助理,要求作全面的帮助,可以语言上和动作上的提示帮助完成贴鼻子。

(4)请刚才的表演者谈三次体验的体会。

(其他人可以作补充)(5)得出经验:合作才能成功。

2、游戏:两个人三条腿(1)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吧!教师宣布游戏的规则:全班分成两组比赛,每两个同学为一组用红领巾把两腿绑住,来回走接力比赛。

(注:游戏场地可以在室内外根据条件选择,时间允许可以多做几组)(2)学生谈游戏后快乐的体验。

(3)教师小结:通过游戏,大家懂得了不仅要两人配合得好,整组之间也要配合得好,才能取得胜利,更从游戏中体会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得好处。

请你记住:成功的秘诀是:合作——你行、我行、大家行!五活动总结通过此次活动我班的同学,在合作关系上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合作学习中在也不是停留在以前浅层次的阶段。

而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明白人际合作的重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教师的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和研究,对于这个活动主题我还将继续研究下去,形成一个长期的活动形式,不段探讨和总结。

小学生心理素质自我意识问题辅导训练方案训练目的: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家庭里是位于中心位置,很多家庭是6个大人,1个小孩。

每个大人都围绕着小孩子转。

这就形成了许多独生子女出现心理素质自我意识问题。

如:自我为中心和自我菲薄的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下列训练方案。

自我中心儿童在幼年时期,常常处于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

当他们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玩具在哭泣,他们便会认为:小朋友不喜欢这个玩具。

(因为他们自己也会因为不喜欢某个玩具而哭泣)。

如果别人告诉她(他),小朋友从来没见过玩具,被玩具吓哭了,他(她)怎么也难以理解。

幼年时的“自我中心”,是儿童正常的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阶段,儿童就已经走出“自我中心”。

可是,仍有一些心理发展不良儿童处于幼年期的“自我中心”的境地。

其主要表现为:很难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很难用别人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很难体验别人在某种情境中的行为;很难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便是在别人提示之后,他们仍然很难做到上述各点。

辅导与训练:(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哪些方面不行,为什么瞧不起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