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及意义

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及意义

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及意义
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
1、仁慈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
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公正只能保证生活秩序井然,并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

缺乏关怀的社会是无情和冷漠的社会,因此仁慈就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德。

生命神圣却又十分脆弱,需要我们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

人与人之间需要奉行仁慈的原则。

仁慈具有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要求道德主体比公正做得更多,给他人更多的爱心;另一方面,它要求道德主体对人有更多的宽恕。

因为爱本身是一种从容和平静的喜悦,而不是烦恼、抱怨和仇恨。

从仁慈的超越性特质来看,人类总是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需要宽恕的美德,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仁慈对人的生命、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

2、仁慈是公正的延伸和补充
公正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仁慈是个人伦理的基础,它们互为延伸和补充。

从男性伦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意公正,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

而他的弟子吉列根却发现,妇女存在另一种道德语言,她们把道德问题定义为避免伤害和实现关怀,也就是说,妇女更在意爱心和仁慈。

同时,由于公正具有历史性,在现实生活中,公正原则有时会带来某种不可兼得的价值遗憾,在这种时候,往往需要仁慈来弥补。

正如莎翁名剧《威尼斯商人》里的一句台词“倘若能以慈悲调剂着正义,人间的权力无异于上帝的权力。

”仁慈是一个与公正不同的道德原则,仁慈显然比公正要求得更多。

正因为如此,它才有资格去延伸和补充公正。

教育爱存在的意义:
教师职业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需要用公正和仁慈两项伦理原则来处理。

对教师而言,能否做到仁慈施教,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伦理课题。

仁慈对于教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职业自由感:一个对学生仁慈施教的教师,必然能够理解教育事业的真谛。

因为从根本上讲,仁慈是教育活动的本质性要求之一。

缺乏仁慈的教育,缺乏爱心和关怀,是一种机械、冷漠和无效的教育。

只有具有自由感,教育工作才是充满乐趣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2、动机作用: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有着更为神奇的作用。

它可以成为积极的情感中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教育活动中,师爱激励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

3、榜样作用:同公正一样,教师的仁慈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学生友善、宽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起着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从教师那里,学生可以体验到伦理生活的全面和技巧,也可以领略到由于教师实践仁慈而带来的美妙感受。

4、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权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教师既是成人社会的代表,又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学生在教师面前总是比较紧张的。

他们会非常在意教师的言行举止,因而,过于严厉的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班级气氛显得异常紧张压抑,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