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共12道小题,共60.0分)1.西方文明主张人性本恶,中华文明主张人性本善。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礼之义理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2.儒家认为所有人都不应该听“音”,应强制听“乐”。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礼之义理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3.敬是讲实用的,对于在世的人应该敬,对于过世的人或历史人物则不需要。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礼之义理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4.书信的正文结束后,要先落款,再写祝愿语。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5.(错误)“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A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6.交谈时,可以偶尔将视线调整至对方眼睛以下、胸部以上的区域,这样既可以避免目光时时接触的紧张,也表明仍然在关注对方。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7.《中庸》和《大学》是《礼记》中最著名的两篇,被朱熹选为四书之列。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8.《周礼》原名《周官》,内容为官制,没有涉及礼的其他内容。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9.(错误)人类心性的发展与体质的发展是同步的。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B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10.人类文明史可以理解为,人类从体质到心性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1.(错误)“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指的是《颜氏家训》。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以礼持家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A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12.“纳采”是送彩礼之意。
A.正确B.错误知识点: 礼之仪式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3.二、多项选择题(共13道小题,共65.0分)1.(错误)关于儒家礼学术语“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是一位有具体形象的神B.“天”是宇宙的主宰和万物之道的渊源C.“天”是儒家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D.“天”是其他万物的依据,但无法再追究它的依据知识点: 礼之义理学生答案: [C;D;]标准答案:B;C;D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2.(错误)关于礼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礼容只要通过书本学习即可学会B.礼容是表示礼貌的动作表情,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C.要想礼容得体,需要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练习D.西汉之前,示范、传授礼容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知识点: 礼之义理学生答案: [B;C;D;]标准答案:C;D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3.关于“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为父母所起B.蕴含父母对孩子的期盼C.往往纪念当时的出生地、季节或时辰D.除父母和天子,其他人不应直呼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4.(错误)下列哪些是古人的称谓:A.姓B.名C.字D.号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5.(错误)古人的服饰原则包括:A.干净整洁B.朴素C.穿着宽松随意D.不过于暴露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A;B;C;D;]标准答案:A;B;D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6.关于“衣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冠是衣服和帽饰的合称B.衣冠的基本作用是御寒和蔽体C.衣冠是地位的象征,越华丽越好D.衣冠也能体现“礼”的精神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A;B;D;]标准答案:A;B;D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7.关于《礼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礼记》中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人殉和人祭。
B.《礼记》十分注重人情,认为人民有无情感是为政得失的标志之一C.《礼记》对弱势群体十分同情,在乱世中展现了可贵的人道精神D.《礼记》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尤其反对在战争中滥杀无辜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8.孔子认为,“克己复礼”的内容包括:A.非礼勿视B.非礼勿听C.非礼勿言D.非礼勿动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9.(错误)通过《楢山节考》我们可以了解到:A.世界上不同地区对待老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B.古代日本信州地区有虐待老人的习俗,最终激起了老人的反抗C.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为了延续种族,信州人民采取极端的做法,有其合理的一面D.《楢山节考》中的村民的做法,并非个人行为,而是整个当地社会的传统,个人很难抗拒知识点: 以礼持家学生答案: [A;D;]标准答案:A;C;D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10.在古礼中,孝亲的对象包括:A.父母B.祖父母C.其他长辈亲人D.平辈亲戚知识点: 以礼持家学生答案: [A;B;C;]标准答案:A;B;C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1.(错误)关于《颜氏家训》,下面说法是正确的:A.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实用人生指南B.观点有时略消极,须结合时代背景理解C.语言通俗、流畅,古汉语入门水平即可D.书中对清朝的社会生活做了生动而细致的描写,读起来趣味十足知识点: 以礼持家学生答案: [B;C;D;]标准答案:A;B;C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12.关于集体仪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能够给人归属感B.能够给人认同感C.人们的情绪会互相传染D.能够造成强烈的情绪知识点: 礼之仪式学生答案: [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3.关于仪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仪式往往劳民伤财,弊大于利B.仪式有特定的时间、地点、程序、参加人物等等C.仪式的实际效用不大,其效用是精神层面的D.仪式是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工具知识点: 礼之仪式学生答案: [B;C;]标准答案:B;C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4.三、单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共75.0分)1.当中国人和西方人相遇时,双方应采用何种礼仪?A.客随主便B.哪种都可以C.双方都行西方礼仪D.双方都沿用己方礼仪知识点: 礼之义理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2.(错误)下列属于西方古典哲学的术语是:A.心灵、情感、意志B.本能、意识、潜意识C.原罪、自由意志、信望爱D.天、性、情、心、志知识点: 礼之义理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A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3.下列哪种乐器非先秦时所有:A.编钟B.磬C.陶埙D.二胡知识点: 礼之义理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D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4.君子之容中,传达给人的情感最直接、最强烈的是:A.足容B.目容C.气容D.色容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5.关于保持服饰的干净整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持服饰干净、整洁是对他人的尊重。
B.服饰不应有明显的污迹、异味和褶皱。
C.王安石是保持服饰整洁的反例。
D.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可以不必考虑服饰问题。
知识点: 修身待人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D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6.(错误)对于初学者,哪本礼学经典比较合适?A.《周礼》B.《仪礼》C.《礼记》D.《大唐开元礼》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C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7.清朝阮元主持编写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关于该书的书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十三经”,顾名思义为十三部佛经B.“十三经”由西汉五经发展而来,至清朝发展为十三经C.“十三经注疏”意为对十三经进行注音和字义注解D.“经”是经典之意,注是对经的注解,疏是对经和注的注解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D;]标准答案:D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8.(错误)关于《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作者为战国中期鲁国人孟子及其弟子。
B.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受到过孔子的直接教导。
C.与《论语》、《礼记》等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其中的名言。
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B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9.下列关于“礼”的四句话中,哪句为孔子所言?A.禴祠烝尝,于公先王。
B.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乐,内也。
礼,外也。
礼乐,共也。
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C;] 标准答 C案: 案: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0.《周礼》中规定:天子七庙。
其中有多少座用来祭祀固定的先祖,多少座是不断更新的?A.二和五B.三和四C.四和三D.五和二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1.现代社会,我们还需要“礼”吗?A.需要,因为人类的心性还未充分进化,还需要礼来控制和摆脱自身的动物性B.需要,因为现在是阶级社会,礼是阶级社会的统治工具C.不需要,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金钱和效率,礼只会浪费金钱,降低效率D.不需要,因为礼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对于信息时代已经过时知识点: 礼之初探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2.(错误)关于“终身之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语出《礼记•内则》中“孝子之身终,终身者也,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一句。
B.“终身之孝”指孝敬父母应持续到父母身故。
C.“终身之孝”指孝敬父母应持续到孝子自己身故。
D.古人相信灵魂不灭,因此,无论亲人是否在世,子女的孝敬之心都不应改变。
知识点: 以礼持家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B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13.对“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理解错误的是:A.对父亲的召唤,要拉长了腔调大声回应B.对父亲的召唤,要以快速而短促的声音答应C.父亲召唤时,如果手中正拿着学习用的木版,一定要先放下来,不能继续看D.父亲召唤时,如果嘴里正在吃东西,一定要吐出来,不能继续嚼知识点: 以礼持家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得分: [5] 试题分值:5.0提示:14.(错误)四方诸侯前来朝聘时,天子要举办盛大的宴会加以款待,这种礼仪称为:A.饮食之礼B.宾射之礼C.燕飨之礼D.贺庆之礼知识点: 礼之仪式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C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15.(错误)关于先秦婚礼,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先秦将公婆称为“舅姑”B.异姓间可以多次结亲C.新婚第二天,新娘才第一次得见公婆D.婚礼结束后,公婆由东边的阼阶下堂,新娘则由西边的宾阶下堂,表示家庭主管者的身份依然是公婆知识点: 礼之仪式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D得分: [0] 试题分值:5.0提示:一、判断题(共12道小题,共60.0分)1.西方文明主张人性本恶,中华文明主张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