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传记阅读指导说课稿

人物传记阅读指导说课稿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蘄春实验高中陈淑兰一、说考纲考纲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具体包含三个能力层级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二、说考情2010-2015全国新课标1卷人物传记的考查情况表2010-2015全国新课标1卷人物传记的考查情况表观察小结近几年新课标卷人物传记考查的重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概括中心意思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11-2015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统计观察小结主观题的基本题型A 归纳概括类原因分析题理解分析题作用分析题特色分析题技巧分析题B 鉴赏探究题三、说备考策略A了解人物传记(一)传记的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3、选文兼具史实性和文学性(三)传记的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采用第一人称,后者是他人撰写的,采用第三人称。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B、传记的阅读要求及方法(一)传记的阅读要求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传记的阅读方法1.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一般来说,可以顺序逐一整理——(1)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一般写了几件事)(3)体现了传主什么品格?(4)作者有什么评价?(5)传主的事迹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6)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等等。

)2、阅读传记作品要勾画出作者评论性的语句3、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

4分析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手法C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D寻找命题规律(1)从考题的选材看,字数多在1700字左右,文章大都经过了命题者的删改。

(2)考查题型题型有选择题和简答题(3)从题量和赋分看,设题一般为4题共25分,题型为一道客观与三道主观。

其中主观题的基本题型有:(A)简析题归纳概括题、原因分析题、理解分析题、作用分析题、特色分析题、技巧分析题(B)鉴赏探究题E总体复习思路(一)依据考纲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逐一练习。

(二)根据近几年的命题侧重点和本校学生情况,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训练: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2、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鉴赏评价)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4、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F具体操作步骤(一)常见题型——客观题1、典例分析一----------客观题阅读2015年新课标2卷《将军赋采薇》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参考答案:AD2、多项选择题(五选二)方法小结(A)多选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1、张冠李戴2、无中生有3、不成因果(强加因果与因果倒置)4、答非所问5、前后倒置6、言过其实7、以偏概全8、不分主次9、未然与已然10、或然与必然(B)坚持一种信念——答案就在原文中要定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通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C)选项赋分的分析判断三分答案无瑕疵,多从整体分析评价文本;两分答案无错误,多从部分句段拟写答案;一分答案有错误,整体部分均可设置题肢;零分答案大错误,落实文本可以直接排除。

(二)常见题型——主观题◆简析题★★★第一类原因分析题1、典例分析一-------------原因分析题阅读《将军赋采薇》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参考答案】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题目,要求学生从文本中筛选出戴安澜回答的原因,要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词句分条作答。

2、类似提问原因分析题,题干中标志词——简述原因、理由;为什么;为何2010新课标《杂交水稻之父》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1新课标《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2012新课标《谢希德的诚与真》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2013新课标2《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2014新课标Ⅰ《科学巨人玻尔》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解题思路提示原因分析题,一般是考查对局部语段的信息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坚信答案就在文中,回到题干所涉及的语段,根据上下文语境,定向归纳筛选,既要找出浅层原因,又要找出深层原因。

4、方法小结解答“原因分析题”:1、审清题干,锁定答题区间;2、划分层次,定向提取要点;3、整合概括,分条拟写答案。

★★★第二类理解分析题1、典例分析二------------理解分析题阅读《将军赋采薇》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

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疆拓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赏析重要语句的题目,注意找到历史人物,然后点明志向。

2、类似提问理解分析题,题干中的标志词——理解涵义、内涵,谈谈理解2012年辽宁卷<克罗齐的求索>“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

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

2013年福建卷《那一种遥远的幽默》请根据文本,分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涵义。

(6分)2013年山东卷《定和是个音乐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3、解题思路提示分析时注意句子所在的文段、前后文。

分析出可能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4、方法小结(C)理解文中重要句子重要句子: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找出关键词,分点解释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把握中心思想,点明感情基调③具有警策作用的句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哲理揭示出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点明修辞手法,写明意义,分析效果⑤使用典故的句子→明确典故的意义是理解句意的关键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明确内容,点明作用理解句子常用方法:(1)分析句子主干和枝叶成分,抓关键词语理解含义[弄清词义,句义也就理解了](2)注意修辞手法,先分析修辞,再理解句子内在含义。

(3)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含义。

[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4)针对句子问“为什么”的方法★★★第三类归纳概括题1、典例分析三-------------------归纳概括题阅读《朱东润自传》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

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的文体概念和特点。

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涉及原文4=11段的内容2、类似提问归纳概括题,题干中的标志词——有那些体现、体现在哪些地方、如何成为2012新课标《谢希德的诚与真》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