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师生相处之道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员,师生关系有其特殊性。
为了更好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合格职业型人才,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如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师资素质,丰富的知识储备。
学生的认可、学校的优质氛围等,使师生关系成为高职教育成功的有力推手。
关键词:高职教育师生关系
近些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家的支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以往被绝大多数人所仰望的高等教育已不是高不可攀。
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增多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深造机会,这也意味着,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已经逐渐向大众教育及普及教育的方向发展。
受教育的主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形势下,教育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自然而然的需要发生一定的改进,来适应主体的变化。
自古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传道,即将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全方位的教授给学生,这一过程也是师生相处的主要形式。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社会接轨。
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创造性的接受新知识,培养新能力。
同时,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授过程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体验知识、技能对自己的必须之处的同时,更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道理。
对于高职院校,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优秀的人格,强大的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
要能够成为学生的偶像,奋斗的目标。
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所以,作为教师的专业特征要表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一是高深学问;二是教书育人,要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独立的处理教学内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引导和管理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三是学术自由,鼓励创新和深造,有敢于探索和推翻旧观点的勇气,给学生做出榜样。
[1]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愿意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态度向老师表达。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师与学生脸是对立,感情不能对立。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绝大部分成绩都属于中等偏下,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较少,易产生对老师的疏远和排斥。
高职教师应在学生入校初期就打破学生这一旧习惯。
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自主和表现的机会,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排除学生顾虑,也拉近师生距离。
让学生了解,大学阶段,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友好相助的关系,使之愿意接受教师的指点、鼓励、甚至批评和惩罚。
也使教师从中体会到一种自我存在的必要性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性,愿
意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付出劳动和心血。
[2]教师要融入学生之中,多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点,以此入手,进行沟通和交流。
转变以往单纯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让沟通多样化,立体化。
再次,学校的大环境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尤为重要的。
学校的大环境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育和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校风、学术文化氛围、群体心态以及人际关系等。
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可以感染每一个人,使其不自觉的融入和遵守这种良好的环境。
一所学校从选址到建设都应该注重大环境的,从每一个细节上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
近些年兴起的大学城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另外,教师与教师之间、与院领导之间、与工勤人员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也起到了表率作用。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达到平等、民主、和谐。
要以学校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师生爱校,教师尊重、理解、热爱学生,无私奉献,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229-230.
[2]教育原理[M].河北人民出版社,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