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5月1日起,《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由于新旧法规交替,各项工作不甚衔接,甚至连新版法律文书也没下发,于是便有一些车主以为“冲冲红灯,应该没事”。

其实,省交管部门近日已下发了相关通知,解决有关路面执法问题。

该通知表明,对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执勤民警可以采取照相、现场制作笔录等手段,保存当事人违法的证据后放行,待启用新版法律文书后,再通知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罚。

该通知要求,从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起,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不再称违章,统一称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另外,该通知指出,机动车未按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对本省籍机动车,交警部门扣留机动车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发还;对外省籍机动车,告知其尽快投保,从5月20日起适用扣留机动车强制措施,依照规定投保后发还。

从6月1日起,开始处罚,罚款全部纳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在该基金未建立之前,罚款存入专门账户。

该通知同时规定,交警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扣行驶证,当然,伪造的除外。

■新规解读法律文书扣车可沿用旧版文书近日一些一线民警表示,值勤时,经常有司机询问,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违章未作处罚的,该怎么适用法律,即该法有无追溯力。

该通知明确表示,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一律适用新的法律、法规,使用新版法律文书。

对当事人5月1日前的交通违章行为,还未作出处罚决定的,继续适用旧法规、规章予以处罚,使用旧版法律文书。

据悉,新版法律文书由省公安厅交管局统一印制下发,在文书下发前,对一般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执勤民警可以只给予口头警告,不予罚款处罚。

在对违法人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时,要求执勤民警应当指出法律、法规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的有关处罚规定,提醒违法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不过,违法司机也莫存侥幸心理,该通知表明,对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执勤民警可以采取照相、现场制作笔录等手段,保存当事人违法的证据后放行,待启用新版法律文书后,再通知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罚。

通知规定,对交通事故处理需要扣留机动车的,在新版法律文书启用之前,沿用旧版《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但必须注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拖车规定严格区分拖移与扣留该通知对车主较为关心的拖车问题,有了明确规定,通知要求,正确适用拖移机动车的强制措施,严格区分拖移机动车与扣留机动车。

对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只有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且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形,才可拖移机动车,但不得收费。

拖移的机动车可以在交警队停放场或者选定的社会公共停车场停放,并妥善保管。

通知规定,遇有机动车发生故障不能行驶且不能立即修复、发生交通事故不能行驶且可以不扣留机动车的,驾驶人无法自行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的情形,执勤民警应当责令驾驶人尽快自行将机动车拖离,只有驾驶人提出要求由交警部门拖移的,方可指派清障车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停放。

以前,曾经出现过因周末违章车主交了罚款后,还是领不回车的现象,以后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了。

该通知规定,拖移机动车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停放地点,无须开具强制措施凭证,车主或者驾驶人接受处理后,当事人或者委托人可以随时领回车辆,交警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发还。

扣证规定交警不得扣留行驶证省交管部门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实施条例》均没有规定交警部门可以扣留机动车行驶证的情形,交通民警在执法中应当注意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扣留机动车行驶证。

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行驶证、使用其他车辆的行驶证行为的,交警部门予以收缴,并扣留机动车。

5月1日起,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全国开始统一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

省交管部门下发的通知规定,机动车未按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对本省籍机动车,交警部门扣留机动车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发还;对外省籍机动车,告知其尽快投保,从5月20日起适用扣留机动车强制措施,依照规定投保的发还。

从6月1日起开始处罚,罚款全部纳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在该基金未建立之前,罚款存入专门账户。

处罚程序处罚决定书不得收回近年来,几乎每个法学专家都很注重程序问题,该通知在程序方面分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两个部分对执法工作作了明确规定。

其中,适用简易程序,可以适用当场处罚的,由执勤民警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现场按要求制作《处罚决定书》交当事人,应予记分的,按规定记分后放行。

只作警告或者罚款处罚的,不得扣留当事人的机动车和驾驶证。

与之相对应的,对应当适用一般程序进行的处罚,只处罚款或者并处暂扣驾驶证处罚的,可以在执法现场进行调查后,现场作出处罚决定并记分;对非本辖区的驾驶人并处暂扣驾驶证的,应当告知当事人选择是否转递驾驶证。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

以后,对违法行为拟给予2000元及其以上罚款(如醉酒驾驶行为)、吊销驾驶证、拘留处罚的,交警要通知违法行为人到单位接受处理,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开具凭证。

该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对这类暂扣驾驶证的发还问题,该通知规定,驾驶证暂扣期满,当事人经出示《处罚决定书》,民警核对身份后发还驾驶证,发还驾驶证时,民警可以在《处罚决定书》上签盖“已发还驾驶证”章,但不得收回《处罚决定书》。

扣分规定扣分暂按旧规定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该通知在执法方面对此有详细规定,除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的罚款处罚,可以当场收缴外,对其他违法行为的罚款处罚,必须由银行代收。

罚款票据,必须使用省财厅统一印制的收据,不得使用其他任何票据,违者将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那么,违法信息如何储存,怎么和银行衔接,其性能如何保证车主为一违法行为交了一次罚款后不重交?该通知表明,所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及处罚、记分信息、当事人接受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录入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信息系统(在原违章处理系统基础上修改),没有安装信息系统的单位,应当及时安装,系统启用前,应当每天将信息送上一级部门录入。

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给予记分或者扣留驾驶证的,应当在两日内将违法行为电子数据转至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交警部门。

违法代码全国统一,待公安部交管局下发后,要求各地即协调代收银行进行修改。

新法施行前期,银行新旧收缴系统并列使用。

罚款规定三种罚款可当场收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2次以上达到12分的,除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参加学习、接受考试外,还应当接受驾驶技能考试。

对违法行为的记分问题,该通知明确规定,在新记分标准颁布实施前,仍按照《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执行,在原记分分值上累积计算,现场作出处罚决定的,应当在处罚文书存根联记载当次所计分值,以便录入违法处理信息系统。

此外,依照相关法规,对大型车在小型车道行驶的行为,不得以“违反车道行驶规定”为由处罚。

省交管部门表示,考虑到测速仪存在一定的误差值,只处罚被记录时速超出规定时速10公里以上的交通违法行为。

第三者责任险中谁是“第三者”?买车的人都知道,现在车子上路前必须要买“第三者责任险”,不然就没法办年检等各种手续,否则就成了“黑车黑户”。

而且,随着5月1日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成为了“法定险”。

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如果不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将不能购买车辆。

买了这个保险的人可能模模糊糊地都知道,有了这个保险以后车子出了意外事故,赔偿责任大概可以转嫁给保险公司。

但实际上,有了第三者责任险,投了这个保险的车子又不幸真撞伤了别人或者别人的车,最后保险公司可不一定真会给你买单,关键是他们会拿出“第三者”的定义把你顶回去,让本以为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你最后只能悻悻然地自己掏腰包解决问题。

那么,第三者责任险中的“第三者”到底是谁呢?保险条款中对“第三者”的概念如下:“第三者是指除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以外的,因保险车辆的意外事故致使保险车辆下的人员或财产遭受损害的受害方”。

可惜这句话仍然让人一头雾水。

为了说明谁是第三者,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哪些人不是第三者。

哪些人不是“第三者”?笼统地说,被保险人及其财产、被保险车辆上所有人员与财产都不属于“第三者”。

除此之外的人员和财产,都属于“第三者”。

被保险人不属于第三者很好理解,因为“第三者”是相对于“第一者”、“第二者”,该保险中第一者、第二者显然就是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

既然他已经是第二者了,就不可能再成为“第三者”插一脚啦。

按照保险条款的定义,“保险车辆下的人员或财产”是第三者,所以被保险车辆上的所有人员,包括车上的驾驶员、售票员、装卸工、乘客、搭客等,就不属于第三者了。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旦这些人下车后,除驾驶员外,均可视为第三者。

至于保险车辆上的财产,是指被保险人及其驾驶员所有或其代管的财产,这些财产也不属于第三者责任。

驾驶员永远不属于第三者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有时候车主不开车,让别人开或者借给别人开了,那驾驶员不是被保险人了,为什么这时驾驶员还不能属于第三者呢?如果是因为他在车上,那么驾驶员下车后能不能算是第三者呢?律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参考英国法、法国保险法等国家的法律规定,保险车辆的实际驾驶人员视同等于被保险人,所以发生事故时的驾驶员也不属于第三者之列,即便他当时在车下。

比如曾经有个案例:王玉借了同事的车出去游玩,半途中他发现汽车有了故障,就停下来钻到车底下修,结果车辆滑动,把他的腿碾断了。

在这种情形下,身为驾驶员的他只能吃哑巴亏,自己负担医药费了。

私车家庭成员不属第三者业内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案例:南京一位车主,在小区车库倒车时,不幸把自己九岁的女儿给撞死了,眼看着活蹦乱跳像花儿一样的爱女被自己所“杀”,车主自然伤心欲绝。

事后,车主的妻子从保险公司了解到,虽然他们家的车子上过第三者责任险,但并不能对女儿的去世进行任何的物质赔偿,原因是在第三者责任保险中,对私家车、个人承包车辆而言,如果造成了被保险人家庭成员人身或者财产损失,或者身在保险车辆内部无论谁的人身财产损失等,都不在保险赔偿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