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设计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03 年 第 2 期 总第 72 期
114
HU NDRED SCHOOL S IN ART 的。但是这尊∀ 墨丘利# 显然不具备雕塑应有的永恒 感, 固然不乏动势, 精神不免欠缺, 看起来像是一件装 饰品。德加的青铜名作∀ 看着自己脚的舞女# , 外观上 与 ∀ 墨丘利# 十分相 似, 它也是单腿 站立, 一腿 腾空。 表现平衡是该作的最主要主题 , 德加成功地实现了自 己的构思 , 并且把芭蕾舞演员的舞台姿势表现得极为 生动。然而, 德加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对付雕像的 平衡和姿势, 使这个形象在表达运动方面未能尽如人 意。 看来 , 罗丹表现运动的方法 , 也就是把不同时间 中的动作组合到一个姿势之中 , 如果不是唯 一的方
12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03 年 第 2 期 总T
文章编号 : 1003- 9104( 2003) 02- 0127- 02
安全感设计
余晓宝
(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 : 安全感是主观诉诸于客观的感觉 。一方面它受制于主观条件 , 另一方面又受客 观因素的诱导。 因此安全感设计要系统地协调主客双方的关系 , 引导积极的情感效应。 产 品则是通过自身的形 、 音、 色、 质等示意性的语言向消费者传达安全感的语义。 关键词 : 安全感 设计; 语义 中图分类号 : J501; G447 文献标识码 : B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03 年 第 2 期 总第 72 期
128
HU NDRED SCHOOL S IN ART 能得到生理上的满足, 更能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寻找 到安全感。 二、 安全感语义的传达 安全感语义的传达体现在产品的造型语言和色 彩和材质的选用之上。通过造型语言体现产品的安 全象征。在通常情况下, 产品通过结构的因果联系而 产生的指示符号来体现安全感 , 这需要设计师知道一 些基本的造型知识。水平的形体给人以安定感, 直立 的形体给人以挺拔感。曲面形体则给人以柔和、 可亲 的感觉。圆润的形体比尖锐的形体更安全。这也是 很多儿童用品的边角设计成圆形的原因。浑然饱满 的整体造型和精细的工艺给人 以心理上的安 全感。 绵延万里的长城以其敦厚雄健柔韧的造型建立了封 建王朝统治广袤无垠江山的信心与安全感。奔驰汽 车无缝的接口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安全信赖感。 产品不同的颜色或色彩的搭配也会给人不同的 心理暗示等等。沉稳的色泽如黑色、 深灰色、 深蓝色 等会给人以可靠感。电器类、 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 品往往采用此类颜色。而红色、 黄色等明亮的色彩系 列则给人不稳定感, 使人焦躁不安。交通标志多采用 红色与黄色给人警示。色彩的搭配则要求系统化 , 忌 杂乱。民航公司通过 CI 设计制定公司的基本色和辅 助色, 规范色彩的使用 , 从而塑造出安全可靠的视觉 形象。 合理的尺寸 , 恰当的人与工具之间关系也会给人 以安全感。汽车操作系统与人操作动作的协调配合 本身就产生了安全使用的心理暗示。反之不舒适的 操作系统会使驾驶员非常紧张。一些特殊用途的设 计则是通过夸张的尺度关系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依附 感, 得到庇护而感到安全。如教堂设计故意夸大人与 建筑之间的尺度 , 从而营造出宗教的崇高感与人的渺 小感 , 进而使人依附宗教而产生安全感。 物质的安全感不仅诉诸于视觉 , 还诉诸于听觉和 触觉。汽车行驶过程中, 发动机均匀的运行声向驾驶 员传递了安全行驶的信号; 反之, 不和谐的杂音则暗 示着出现了问题。人类是具有浓厚的情绪色彩的动 物, 更需要情感上的联系 , 而这种联系源于人类的触 觉。如婴儿通 过与母亲身体接 触而建立起依 恋感。 由于材质的不同给人触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 导向。天然材质如玉石、 木材等与人体体温相近, 性 情温润而易与人建立亲密感 ; 而人工合成材 料如塑 料、 合金等则与人有距离感。在寒冷的冬天冰凉的金 属把手和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的把手给人的感觉就完 全不同, 在这里设计师所关注的就是人的情感。还有 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手工艺品往往比机械产品更易产 生安全感。 总的来说产品就是通过自身的形、 音、 色、 质等示 意性的语言给消费者以安全感。 三、 安全感设计的规律和方法 追求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本能。自诞生之日起, 人 类就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安全感。这种感觉的形成既 与历史的沉淀有关, 又与个人的经验密不可分; 既有 直觉的部分又有经验的部分。因此安全感设计的规 律和方法很大一部分源于生活现象和历史典型作品 的分析。 1、 安全感设计的关键在于人与物关系的处理 心理状态上的安全感产生于人的各感觉器官与 物的接触过程中所得到的正面信息反馈。因此设计 要顺应人的自然感觉规律和动作行为习惯, 从而产生 积极的正反馈。如平整宽阔的路面和规划有序的绿 色植物分隔带使高速公路上的驾驶者、 乘车者视野开 阔清晰, 进而产生心旷神怡之感 , 从而减轻了高速驾 车的不安全感。而现代社会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很大程度上源于接受到过多的负反馈信息。近期接 连不断的民航失事报道大大地削弱了人们对飞机的 安全感。因此, 安全感设计要求能使人产生多的正反 馈和少的负反馈。 人与物总在一定的时空关系中发生联系。特定 的时空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适当的尺度空 间会给人安全感。如果空间尺度超过了可感知的安 全场的范 围, 人就会因缺乏依托 而感到孤独和 不安 全。如果将个体安置在一个空荡的大房子里, 他会选 择靠近墙壁或墙角, 而不是站在房屋中间。这是因为 墙壁却使他们产生了安全感和依赖感。如婴儿床设 计的空间不宜过大, 过大的婴儿床只会令孩子感到缺 乏安全感。 经验告诉人们, 基于安全感的需要 , 人类一方面 有隐蔽自身不被外界发现的倾向, 另一方面又要求对 外部环境一目了然的倾向。通常情况下 , 封闭的环境 比开放的环境更安全。如紫禁城、 封闭型的北京四合 院和福建圆形土楼就是典型的范例。现代某些餐馆 采用特种玻璃设计成只能从内看到外, 而不能从外看 到内, 也是基于此种安全感的考虑。 2、 安全感设计应具有历史延续性 人与物接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磨合期, 只有经过 长期的磨合 , 人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物。因此, 人们 对新事物往往具有天然的排斥感, 而对旧事物充满感 情。要使人们对新事物产生安全信赖感 , 就要了解以 往的方式和习惯 , 使新事物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一些 新发明往往借助以往事物的外壳, 暗示着兼容旧的使 用方式或实现同样的功能 , 进而赢得人们的信赖。世 界上第一辆汽车与马车的形态几乎相差无几, 只不过 是用机械驱动而已。形态暗示着它们功能上的相似 , 进而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3、 安全感设计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安全感设计体现于形、 音、 色、 ( 下转第 114 页)
参考文献 : [ 1] 黑格尔 . 美学 : 第 3 卷上册 [ M ]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6. [ 2] 罗丹 . 罗 丹艺术论 [ 1] . 北京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78. [ 3] 王林 . 美 术形态学 [ M ] . 重庆 : 重 庆出版社 , 1998. 55. [ 4] 卡梅拉∃ 蒂勒 . 雕塑 [ M ] . 哈尔滨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2001. 21. [ 5] 肯尼斯∃ 克拉克 . 裸体艺术 [ M] . 海口 : 海南出版社 , 2002. 186.
( 上接第 128 页 ) 质等各个具体的方面。而 安全感! 的形象则是由各个方面综合系统传达的结果 , 决不是 某一方面所能传达的 , 因而安全感设计是一个系统化 的工程。∀ 三国演义# 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呈现的是一 反安全感的系统化设计。诸葛亮对司马懿自我安全 的震慑 , 源于系统化的视听传达。就视觉而言, 他将 城中兵马皆隐藏于暗处, 自己则坐怀不乱 , 独居城楼 抚琴而坐 , 并大开城门, 造成运筹帷幄, 只求迎战的假 象。就听觉而言 , 他严禁城中百姓大声喧哗, 自己则 悠然抚琴。其胸有成竹安然自得的神态给司马懿造 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进而使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就一个品牌而言 , 要取得消费者的安全信赖感也 要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如现代航空运营系统从机场 到空中服务都进行了统一的设计。统一的着装、 规范 的行为、 整洁的环境等要素无一不是向乘客传递着我 们是安全可靠的大企业, 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一流服务 的信息。
Designing the Feeing of Security YU Xiao- bao
跨入 21 世纪 , 人类在继承千年文明成果的同时 将不得不面临重重的危机 : 生态危机、 环境危机、 资源 危机、 社会危机 等。尽管人们 脱离了自然生 存的威 胁, 却又面临人工自然的生存危机。 美国的 911 事件、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事件、 接连不断的飞机失事以及日复一日都在上演的交通 事故等幕幕悲剧使人们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尽管 科学越来越发达 , 生活越来越舒适 , 置身其中的人们 却感到越来越不安全。因此, 笔者认为现代产品不仅 要在技术上达到安全性的标准 , 而且要通过形态、 色 彩、 结构、 材质等的整体设计传递安全感的信息。本 文将从安全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 安全感语义的传达; 安全感设计的规律和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讨, 从而丰富 产品设计的感性内涵 , 促进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有效 沟通 , 进而使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真正品位到安 全与舒适。 一、 安全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1. 安全感是人基本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 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 是实 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 的需求时 , 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如在新产品 推出市场时, 消费者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安全性。 对安全感的追求是人本能的一种表现。婴儿通 过与母亲间的温暖、 亲密 的联系既得到生理 上的满 足 , 更能体验到愉快的情 感, 寻找到 可靠的安全感。 人类建立家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寻找一个安 全的避风港。 2. 影响安全感的因素 安全感的需求可以说时时存在 , 处处存在, 存在 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 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本文 通过对生命现象本身及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来探索影 响安全感产生的因素。 不同年龄、 性别的人群对安全感需求的 强弱不 同。根据零点调查公司 1998 年对 18 岁以上人群的 抽样调查结果 , 安全感与性别显著相关: 男性的安全 感稍高于女性, 男性在安全感上的得分为 3. 48 分, 女 性为 3. 35 分; 19. 4% 的男性感觉不安全 , 而在女性中 为 25. 9%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 安全感也与 年龄相 关 : 年龄越大的感觉越不安全, 年龄越小的感觉越安 全 18- 24 岁的公民安全感得分为 3. 50 分, 55 岁 以上的得分为 3. 21 分。因此妇女和老人相对于青壮 年男性而言更需要安全感。 物体给人的安全感往往体现在该物体的形态是 否亲切、 温暖和舒适 , 实际上是物体与人亲疏感的外 在表现。在动物心理学家哈洛的 罗猴! 实验中 , 由温 暖的 布母猴! 抚养的幼猴在遇到危险时会紧紧地抱 住它, 似乎寻找到一个安全的依靠; 而由冷冰冰的 金 属母猴! 养大的幼猴在这种情况下 , 则显得十分焦虑 不安, 在笼子中来回跑动或是躲在笼子的一个角落。 这证实了人通过与物体对象之间温暖、 亲密的联系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