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话题10-13 08:45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
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亲子关系是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人际关系,也可说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我们通过调查,了解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的现状,为进一步改善亲子沟通提供指导依据。
一、调查调查对象是高一年级的班级同学,调查问题是”你记得你父母最近的一次拥抱你是在什么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反应为父母的最近一次拥抱是在小时候或者在幼儿园里的时候,一部分同学反应为是在初中时候,反应在高中时候的为7名同学,且每个班级平均起来为7名左右,还有少数同学反应不记得了.通过这样的小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现实的资料,一方面现在的亲子沟通比我们想像的要好一些,在这平均的7名同学当中还有3名同学反应为就在上周他们的父母还曾拥抱过他们,一方面还存在着不记得等反映为不良的沟通情况,也就是说在现在的高一学生家庭的亲子沟通方面,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可能,一方面父母能够与子女达到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则会时常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值得家长和学校重视。
二、结果与分析在我们的调查中,6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良好,30%左右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10%的学生认为不是很好。
这说明高中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
下面就亲子沟通中存在的几个小问题作一些分析。
第一,当有了烦恼或不开心的事时,60%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倾诉,写日记是第二个倾诉对象,只有10%的学生会向父母倾诉。
15%-20%的学生表示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无所不谈;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会看情况而定,偶尔会向父母敞开心扉交流。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从父母的保护下独立出来。
他们更重视伙伴关系,最看重朋友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非父母的意见。
所以,他们更愿意向朋友敞开心扉,而对家长会有“闭锁”倾向。
还存在着极少的一部分同学,当他们有了烦恼时,既不向父母教师倾诉,也不会向同伴倾诉,这样的同学值得家长和学校积极的关注。
第二,当父母错怪了自己时,40%的学生会感到生气,并与父母争辩、顶撞;20%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向父母解释说明。
高中生的情感具有冲动性,思维比较片面、偏激,而他们的自尊心又特别强,受到委屈容易与父母发生对抗。
这也是他们叛逆心理的一个表现。
高中阶段也是自尊与自卑共存的一个时候。
中学生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孩子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看法。
在青春期,青少年一方面要寻求个体的独立,另一方面又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是自己与父母没有多少沟通话题,这其实是一种冷战,父母与孩子之间少有共同语言,很难交流,表面看起来平静,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焦虑。
三是彼此没时间交流。
这实际上反映了现代生活节奏的紧张,生活对父母的压力和学习对孩子的压力。
第三,对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地方是唠唠叨叨,其次是对自己过多管束,还有20%的学生不能容忍父母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肯认错。
有70%的学生通常能够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但是,对于父母能否理解、尊重自己,有10%的学生认为父母很少能做到。
虽然高中生的成人意识增强,但许多父母仍然把子女当成小孩子,过多的关心、干涉子女的生活,即使是用心良苦,难免让强烈要求独立的高中生感到厌烦。
有些父母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而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这让孩子感到不民主、平等,认为自己得不到尊重。
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批评、报怨,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大多唠叨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要求,见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让孩子无所适从,并且感觉父母“水平不高,说都说不清楚”。
第四,60%的学生认为父母最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其次是饮食起居,然后才是心理方面和日常的感受。
由于现代中学生的父母受时代所限,没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将所有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寄托在孩子的学习上,过于紧张孩子的学习,只看结果而不关心过程,过高的期望也是导致父母与孩子间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寻求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孩子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他们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常常感觉自己在父母面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致使他们自尊心受挫,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希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管教,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三、代沟形成的原因只有了解代沟形成的原因,我们才有信心和能力去填补它。
(一)自然原因中学生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
随着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同时,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成人感、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有人形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
家长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生相对于生理发育来说,心理发育较为缓慢,因而身心容易失衡,常出现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较为明显。
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存在着认识的肤浅性、情感的冲动性、意志的脆弱性和行动的盲目性等弱点。
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常常出现一些矛盾: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不少高中生有想接触异性的想法其实是正常的,但重要的是父母如何去引导子女去做一些积极的事,不要一刀切和粗暴的教育方式)。
中学生更重视伙伴关系,他们最看重朋友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非父母的意见。
他们更愿意向朋友敞开心扉,而对家长和老师会有“闭锁”倾向。
这是正常的。
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故意疏远、抗拒自己,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二)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
如果家长不真诚地去理解和进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家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
你说要认真读书,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
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
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三)家庭原因一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正确。
有的家长受旧的伦理观念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不分时间、场合,不讲方式,不问情由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
有的家长并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难以实现的要求,要求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考试只能进步不能退步,学习不准偷懒,做事不能出差错。
这往往是两代冲突的重要原因。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
对身心发育日趋成熟的高中生,有的家长仍用儿童的管教方式来对待,过多的关照,过细的要求,过严的管束,指责训斥,常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烦,形成逆反心理。
长此下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和高高在上的家长之间距离便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了解和沟通。
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操劳生活,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
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衣食住行,认为疼爱孩子就是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一回家就问作业做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很少过问孩子的活动和情绪,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
两代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少,难免产生代沟。
四是孩子遇事易偏激。
高中生对事物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他们常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遇到挫折和失败又会自卑而过分低估自己。
他们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批判、评价能力,因而不再事事听命于大人,而喜欢批评、反抗权威与传统;但因涉世不深,看待事物抱理想主义的态度,遇挫折又易于沮丧;也易受他人影响,考虑问题片面,办事冲动,是非界限不清。
这种种矛盾,构成子女反抗的主要原因,亦使父母感到为难。
四、亲子沟通的必要性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体现在:1.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可以使父母及时了解到孩子的需要,状态,并能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如父母可以通过倾听,谈心、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情感困难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能在家庭中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宿感。
有效的沟通,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时时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与关爱。
而父母也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孩子心理、思想的细致变化,有利于亲子间情感的融洽。
同时使孩子对家庭对父母有稳定的情感寄托,自然而然产生安全感和归宿感。
3.有助于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家长应以朋友身份接近他们时,他们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4.可消除代沟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两代人的相互谅解,消除敌意,相互取长补短。
5.使孩子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亲子及时有效的沟通,会带给双方愉快的情绪体验,孩子时时处处感到爱的关照,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家庭的教育功能有逐渐弱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其功能的弱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提倡良好的亲子沟通,充分了解它的必要性。
五、如何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若父母与青少年无法常常进一步沟通时,家庭冲突就由此而生,亲子间的两代压力就很难消除,家庭也会开始分裂、崩溃。
父母与青少年良好的沟通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要如何做好父母,就必须从父母与青少年的良好沟通做起(一)平等对待孩子,不摆家长架子。
有的家长认为,十来岁的孩子啥都不懂,我经验见识比他丰富,他应该听我的。
但孩子自尊心强,得不到尊重,事事受父母管束,有话不能说,久而久之自己的想法不敢或不愿与父母交流。
家长要放下架子,诚恳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不要将孩子仅仅看作孩子,还应将他们看成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已经能独立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正在逐步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