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押练5 阅读文言文的启示与启发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
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
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①汝曹:你们。
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中学到了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押练5 阅读文言文的启示与启发1.【解析】此题考查结合材料表达观点的能力。
可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来分析。
主观因素,可从本身素质与如何展现自己来分析。
“千里马”首先要有才干,同时,要大胆展现自己。
客观因素,可从机遇、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比如领导的品格、能力,社会环境等。
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
答案(示例):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
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与把握。
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回归原文“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这一段工之侨的做法加以概括就是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第二问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工之侨两次献的是同一个琴,但却是拒绝和追捧两种完全相反的遭遇。
借此讽刺不看本质,只凭外表来判断事物好坏的社会现象。
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迷惑、蒙蔽,给人以启迪和警醒。
答案:(1)国工以琴不够古老而不认同,后来工之侨请工匠给琴加古老的花纹和文字,还埋在土里,做成古琴的样子,所以被众人视为珍宝。
(2)揭示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迷惑、蒙蔽。
附【译文】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
官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
”就还给了他。
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又求助于篆刻的工匠,做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
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
献进宫里,掌管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稀世之珍啊。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是这样的啊。
”3.【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孙权“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秦青“饯于郊衢”,都以自身实际行动,教导对方,身教胜于言传,道理不言自明。
值得学习的地方:从“蒙乃始就学”和“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等情节可以看出他们两人都能知错能改,都能刻苦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答案: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附【乙】【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说理技巧的分析。
因为【甲】【乙】两则选文都是说理的文章(议论文),所以,其说理技巧就可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
【甲】文中对“静”与“躁”的论述,是对比论证;用“枯枝落叶”来比喻“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并说理,是比喻论证。
【乙】文举了龙伯高的事例来说理,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又分别将龙伯高和杜季良作为正、反面的事例来说理,运用的是对比论证法。
答案:【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
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需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
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便为纨绔做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地论证了做人要厚道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
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附【乙】【译文】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虚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