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银行学第一次作业

投资银行学第一次作业

《投资银行学》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5题共15分)1、零息债券2、证券私募3、余额包销二、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15题共30分。

判断正确但未正确改正错误得1分。

判断错误不得分)1、投资银行根本的利润来源是佣金收入,而商业银行根本的利润来源则是存贷款利差。

()2、我国证券法规定,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1亿元的,应组织承销团承销。

()3、在我国,证券公司的直接宏观管理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4、证券承销的方式一般有余额包销、全额包销、代销三种。

()5、在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可以作为主要发起人参与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6、证券私募发行具有流动性差、发行面窄、难以公开上市扩大企业知名度、发行费用较低的特点。

()7、在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两种,这两种证券公司都可以从事证券承销业务。

()8、美国著名的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指出,那些业务范围仅限于帮助客户在二级市场上出售或买进证券的金融机构不能称作投资银行,而只能叫做“证券经纪公司”。

()9、资产证券化是指以一定资产作为抵押品而发行证券的过程,第一个被证券化的资产是汽车消费贷款。

()10、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投资银行的辅助性业务。

()11、基金管理业务属于投资银行的创益性业务。

()12、对发行人而言,股票风险小一是因为没有违约的可能,二是没有必须支付的固定费用。

()13、1999年11月,美国《格拉斯-斯特加尔法》的通过,意味着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界限已不复存在。

()14、相对于股票融资方式而言,债券融资方式的缺点在于资金成本高,财务风险大。

()15、违约风险利差是指同期限国库券到期收益率与同期限公司债券到期收益率的差价。

()三、简答(每题5分,共30分)1、投资银行有哪些组织形态?各具有什么特点?2、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3、股票发行前为什么要路演?4、投资银行在为证券定价时应考虑哪些因素?5、企业为什么利用私募发行证券?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盛公司计划于2004年年初发行面值为100元/张的五年期公司债券共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8%。

预计2004年市场利率为10%,该公司所得税率为33%。

该公司发行价为折价发行90元/张。

公司预计包括投资银行的佣金、广告费、注册费等在内的所有筹资费用率为8%。

请计算该债券发行的税前融资成本和税后融资成本。

2、上市公司永昌公司拟于2004年发行普通股新股2000万元。

公司当年的股利为现金股利0.5元/股,预期固定股息增长率为6%,当前该公司每股普通股市价为20元/股,发行费用率预计为10%。

请计算该普通股的发行成本。

五、论述(第1题8分,第2题7分,共15分)1、请问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哪些?2、请简要论述债券和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第三章——第四章)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5题共10分)1、证券交易所市场2、做市商制度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10题共20分。

判断正确但未正确改正错误得1分。

判断错误得0分)1、在二级市场上获益的是投资者或交易商,证券的发行公司一般不涉足二级市场,除非公司有回购股票等欲望。

()2、即使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次级市场流通的证券也只占整个金融工具的2/3,说明次级市场不如初级市场重要。

()3、做市商业务的操作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投机、套利和风险套利。

()4、自营商与做市商一样持有某种证券存货,用自己的账户进行交易,报酬来源都是证券买卖差价,但两者的区别还是明显的。

()5、专营经纪商在收到指令后,按照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原则替有可能成交的指令成交。

()6、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分为现金交易和保证金交易,其中保证金交易又有保证金买空交易和保证金卖空交易两种形式。

()7、风险套利有两种情况,一种发生在公司破产过程中,另一种发生在公司兼并过程中。

()8、即刻执行是指买卖双方都愿意等到对方下达了足够的委托单,从而使价格回到近期交易水平的时候才执行的交易方法。

()9、客户在经纪公司可以设立的账户有很多种,但主要是现金账户和保证金账户两种。

()10、按业务范围的不同,证券经纪商可分为三种,即佣金经纪商、交易所经纪商和专营经纪商。

经纪商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作为完全的代理交易,经纪商也有存货风险。

()3、做市商制度的含义、作用?在市场中有哪些功能?4、决定和影响做市商买卖报价差额的依据和因素?六、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10题共20分。

判断正确但未正确改正错误得1分。

判断错误得0分)1、水平并购是以确立从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相关企业一体化为主要目的去收购兼并其他企业的活动。

()2、并购方式可减少企业发展的风险和资本,但并不能突破进入新行业的壁垒。

()3、遇到反收购,开展争夺股东的竞争是投资银行在公开标购中主要执行的职能之一。

()4、零息债券就是没有利息的债券。

()5、就杠杆收购而言,表外工具是指致使杠杆收购中的高负债暂时不列在收购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方法。

()6、私人资本市场是一个独特的资本市场,筹资成本较低是它的特点之一。

()7、风险资本的供给者众多,包括私人退休基金、保险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等。

()8、拖欠率和违约率高是适合证券化的资产的特征之一。

()9、根据产生现金流的证券化资产的类型,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宅抵押贷款支撑证券(MBS)和资产支撑证券(ABS)。

()10、所谓转换套利是指将一种(或一组)有特定投资特点的证券转换成另一种(或一组)具有不同特点的证券,以从中获利。

()1、理论上有哪些反收购策略?当贵公司遇到敌意收购时,可采用哪几种反收购策略?五、案例分析(20分)兵不血刃的收购——香港置地收购牛奶公司1972年10月30日,星期一,香港股市爆发了置地有限公司对牛奶公司的收购战。

这是香港股市发展史上首家最广为人知的收购战,其影响非常深远。

收购爆发当天,香港恒生指数大升43.67点,以626.66点收市,升幅达7.4%。

也正是受该收购消息的刺激,恒指便于1973年2月创下了1700点的历史高位。

谈到收购案的发生,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两家公司的背景情况。

香港置地有限公司是英资怡和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号称当年世界最大的地产公司、香港股王,占有香港中区最繁华地段的大多数地产,是香港中区地产大亨。

但随着中区可供开发土地资源的减少,置地公司急于向香港东区的广大新兴地段发展。

牛奶公司则为德高望重的香港豪门周氏家族所有,其董事局主席周锡年是英国册封的华人爵士,是当时香港政商两界红人。

由于牛奶公司的养牛厂房占有铜锣湾薄扶林道大片土地,置地有限公司对它早已垂涎许久。

一直待机将其控股权掌握到自己手中,并于72年10月30日正式摊牌。

10月30日晨,置地公司在报刊上刊出公告,建议以10月27日收市时两股股价为94元的置地股票换取牛奶公司股东手中的股价为135元的一股牛奶股票,换股截止日期为11月29日。

置地公司称牛奶公司股东手中的股票将升值为94×2=188元,增值幅度达40%,并称收购后的牛奶公司将得到母公司的大力支持从而得以飞速发展等等。

当天股市一开市,牛奶公司以188元高价开盘,并以196元的高价报收,比前一日收市价135元,大涨了45%;置地股价也涨至104元,升了10元,升幅约11%。

整个股市忽然间沸腾无比,令当时没有经历过收购战的众多股民瞠目结舌,气氛极为狂热。

但是牛奶公司方面却迟迟没有反应。

周锡年仅对置地公司挑起的收购战嗤之以鼻。

市场在牛奶公司的反应影响下,牛奶公司股价回落到191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置地方面却极其活跃,为提高其股票身价,置地公司实行资产重估,并将重估增值的17.5亿元盈余拔作资本金,派发“数量可观”的红利,还声称:保证1972年度派息不少于1.2元,增幅26%,1973年股息1.5元,增幅25%,1974年股息2.02元,增幅更高达35%,以此提高股价,显示出对这次收购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在必得的决心。

11月3日,牛奶公司这才聘请投行机构——罗富齐父子(伦敦)公司研究置地的收购建议。

并呼吁牛奶股东在做出任何决定前,先等待董事局的进一步通知。

由于牛奶公司拒绝收购,置地公司必将提高收购价,这使牛奶公司股价再创新高。

7日牛奶股价又升22元,以228元收市,置地股价亦从前日回挫中又升上104元,股市恒生指数创700点历史纪录。

11月9日,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出席记者招待会,由罗富齐公司提出反对收购三大理由:1、若接受收购建议,将会减低牛奶的股票股息。

因为1972年计算的牛奶公司每股股息为3元,而置地2股股息才2.4元,对牛奶股东不公平。

2、1972年度,牛奶每股盈利3.65元,置地2股合计才盈利2.58元,合并牛奶后,置地盈利增为2.79元,而牛奶则减少0.81元,对牛奶股东当然说不过去。

3、置地收购目的是利用牛奶的优势来扩充自己业务。

作为牛奶公司来说,在各方面声誉良好,优势显然,毋需借重收购合并拓展发展空间。

因此,牛奶断然拒绝建议,周锡年也充满信心地认为收购不会成功。

并且,牛奶公司为吸引股东,打击置地的收购建议计划,提出将股份拆细,一股牛奶股票拆为5股,然后每1新股送一红股。

换言之,现在股东每股变为新股10股,实际增加9倍。

同时宣布1972年度盈利,将比上年增长35%。

1972年度预计派息每股增幅达67%。

在这一消息刺激下,10日牛奶股价最高升上290元,最后以267元收市,一日升了50元,升幅达23%,比10月27日新纪录,最高曾上升154元,恒指亦再创759点历史记录。

当时牛奶的市盈率高至73.4倍,置地更高达98.5倍!可见股市的疯狂已到不合情理的地步。

尽管此时收购战已达到白热化,但收购双方却自始至终没有动用现金来收购或反收购,甚至没有用提高收购价的方式来吸引股民,除了用换股、拆细和派息的优惠条件吸引股民之外,双方只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来指责对方、抬高自己。

从10月11日置地首先发动广告战开始,直到收购截止的前一天,双方都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其中的许多话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实际是误导股民,有违规的嫌疑。

但是那时香港股市法规尚不健全,因而也就无人去追究了。

这比起以后那些动辄以数十亿港元现金统收的收购战来说,也算是一个罕见的景观吧。

由于双方相指责、质询、揭短,引起双方股东心理恐慌,再加上汇丰银行主席警告股民:“股市已形成纯投机性行动,许多股价已升至超过合理程度”,13日星期一开市便出现一轮暴跌,牛奶股价一度跌至202元,最后以212元收市,跌幅20%,置地更大跌33元,跌幅23%,整个股市恒生指数狂跌87点,跌幅11.5%,创下当时跌幅纪录。

好在次日大市即告反弹,没有演变成为股灾。

由于当时地产业正处于繁荣上升的阶段,置地公司又是一家世界闻名的大公司,它提出的条件和所描绘的前景的确令所有牛奶股东向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