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39 世界重要地区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北部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A.由北向南增大B.由平原向山地增大C.由西向东增大D.由沿海向内陆增大2.导致太平洋沿岸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植被D.洋流3.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大陆( )A.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B.东岸河流的结冰期小于内陆C.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D.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2018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二模)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因大规模填海造陆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奶酪、木鞋、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
结合下图,分析完成第4~5题。
4.荷兰“四宝”反映( )A.风车—季风强B.奶酪—游牧业C.木鞋—多山的地形D.郁金香—温和湿润5.影响岛链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板块运动B.火山喷发C.径流分布D.洋流流向自北往南流的F河流经M城,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漂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M城区,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
该“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原因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河岸而形成的。
据此完成第6~8题。
M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数据表(城区海拔:150~253米)月 份123456均温(℃)-9.3-7.7-2.2 5.813.116.6降水量(毫米)42.036.434.043.850.875.0续 表月 份789101112均温(℃)18.216.411.0 5.1-1.2-6.1降水量(毫米)93.676.864.759.057.655.56.M城可能位于( )A.英国B.澳大利亚C.俄罗斯D.阿根廷7.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外地游客到M城区观赏“浮岛”奇观的最佳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第9~11题。
9.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A.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B.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C.周边地区经济发达D.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10.图中乙流域河谷地区是优质葡萄产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热量D.水源11.丙所在国家被称为“烈日下清凉的国土”,对其影响较小的是( )A.地形地势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大气环流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第12~14题。
12.关于甲、乙两河流域特征的比较,错误的是( )A.甲河形成了河口三角洲,乙河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B.甲河流经多个国家,乙河只流经一个国家C.甲河比乙河流域更广,水量更大D.甲河比乙河通航里程更长13.图示区域河流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但目前没有大规模开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多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②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③建坝技术不够成熟 ④保护流域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目前该地区是世界电子工业投资的热点区域,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有( )A.雄厚的技术力量B.丰富的资源C.大量廉价劳动力D.广阔的市场15.(2018湖北武汉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西兰松喜湿、耐贫瘠,生长速度快。
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地带,19世纪才由移民携带种子落户新西兰。
新西兰松材质结构均匀,稳定性高,极易干燥和上色,最易进行防腐处理。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西兰松被大量地种植在沿海沙地、火山台地和丘陵地带。
如今,新西兰松已经是当地的当家树种,给新西兰带来了巨额财富。
新西兰民居一般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
下图为新西兰位置、地形示意图。
为了扭转天然森林资源锐减局面和林业颓势,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已尝试引进新西兰松。
(1)与加利福尼亚相比,说明新西兰成为新西兰松第二故乡的优越条件。
(2)新西兰民居一般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我国的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尝试引进新西兰松,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欧洲西部略图。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
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十分艰巨。
经不懈治理,今天莱茵河成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流。
(1)分析英国呈现“东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2)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3)图中甲地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部靠进口,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在乙地炼铁,炼钢厂留在甲地。
简述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的优势。
课时规范练39 世界重要地区1~3.1.D 2.A 3.C 第1题,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趋势。
第2题,太平洋沿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温差较小;大西洋沿岸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
第3题,该地区大陆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小,而大陆东岸的气温年较差大,所以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4~5.4.D 5.D 第4题,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风车主要利用的是盛行西风,不是季风,A项错误。
奶酪主要来自乳畜业,不是游牧业,B项错误。
荷兰位于西欧偏北部,地势低洼,多条大河流经,降雨又较多,穿木鞋能防潮湿,C项错误。
温和湿润适宜鲜花生长,所以盛产郁金香,D项正确。
第5题,荷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没有火山喷发,A、B两项错误。
受河流径流影响,泥沙沉积在河口地区,而不应呈链状分布,C项错误。
荷兰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受洋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影响,洋流方向与岛链走向一致,D项正确。
6~8.6.C 7.A 8.C 第6题,据最冷月均温出现月份可知M城位于北半球,排除B、D两项;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其最冷月均温高于0 ℃,排除A项。
第7题,F河位于北半球,结合“自北向南流”推断F河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M城区上游的F河段月均温低于0 ℃的月份应长于表中所显示的5个月。
因此,M城区上游的F河段11月至次年3月的降水主要为降雪,需等到4月份气温高于0 ℃后开始融化,为F河提供补给。
因11月至次年4月的累计降雪(水)量多于夏季降水量,故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春季。
第8题,“长满青草”“深层冻土融化”等信息均反映出“浮岛”的形成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再结合游客外出旅游的气候舒适性可知,观赏“浮岛”奇观的最佳月份为气温最高的7月。
9~11.9.A 10.D 11.C 第9题,图中甲地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开通,使其成为联系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必经之地。
第10题,乙地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温差较大,加之地形起伏和缓,土壤肥沃,有利于葡萄种植。
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因此需要灌溉,水源成为其主导区位因素。
第11题,丙所在国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
临近海洋,受大西洋(地中海)的调节作用;地处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山地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
故夏季“清凉”。
12~14.12.A 13.C 14.C 第12题,甲河是东南亚的湄公河,乙河为湄南河,两河河口地区都形成了三角洲;甲河流经多个国家,湄南河只流经泰国;由图可以看出,甲河比乙河流域更广,水量更大,甲河的通航里程比乙河更长。
第13题,图中河流中上游地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但目前没有大规模开发,主要是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等地质灾害,①对;该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气象灾害多发,建坝技术要求高,技术不够成熟,③对。
第14题,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电子工业的组装环节是劳动力导向型,对资源依赖程度小,但对劳动力依赖程度大。
15.答案(1)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其生长;该国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台地土壤肥沃;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森林病虫害少;森林火灾少。
(2)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木质结构利于防震;新西兰木材资源丰富;新西兰松材质好,易干燥和易进行防腐处理。
(3)可行。
我国天然森林面积小,人工林宜林面积广;我国木材蓄积量小,木材需求量大:新西兰松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材质好,用途广(环境效益高)。
(或不可行。
新西兰松属于外来物种,引进可能会导致对本土人工林的破坏;加剧对土地、地下水等方面的破坏;引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
根据材料可知,“新西兰松喜湿”,而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其生长;因气候湿润,森林火灾少;因纬度较高,森林病虫害少;根据图示可知,新西兰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深厚,土壤肥沃。
第(2)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图示可知,新西兰地处断裂带,地震频发,木质结构利于防震;而材料显示,新西兰木材资源丰富;新西兰松材质好,易干燥和易进行防腐处理。
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可行或不可行均可。
可行要从市场需求、新西兰松的生长环境适宜及用途广泛方面回答,不可行要从引发的环境问题方面回答。
16.答案(1)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相对较少,光照丰富;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便于耕作。
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利于牧草生长;西部以山地为主,不利耕作但可发展牧业。
(2)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3)利用乙地港口优势,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发挥原钢铁厂设备(或者技术)优势。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英国南北走向山脉和因所处西风带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推断其东西部降水、光照的差异,进而推导出“东耕西牧”的结论。
第(2)题,从流经国家、人口与经济、自净能力等角度分析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第(3)题,从各自优势及区际联系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