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肉眼检测煤炭质量煤炭的好坏,不外乎煤质,矸石,含硫,水分所决定的。
首先,煤质的的判断,应该从强度,硬度着手;矸石,以片状和颗粒状分类,以颜色的深浅划分;硫,以高,中,低区别;水分,以5%为界。
现在,就以6000大卡的,含硫为1以下,3公分以下的无烟粉煤来讲。
当然,如果有出入,请大家不要见笑,这是个人之经验,只做参考。
取样。
我个人认为,在煤堆取样,不应少于20个点。
每个点的深度不少于50厘米,最后带走的样品不少于5公斤。
抓一把,用力捏。
一般是强度,硬度越好的,媒质越好。
抓一把,摊在手心里,仔细看,如果有矸石,而且矸石是成颗粒状。
就先看大于1厘米的矸石,有几颗。
如果超过3颗,发热没有6000。
如果没有大的,再看小于1厘米的矸石有几颗,如果超过7颗,也没有6000。
如果矸石是片状,不用看,没有6000。
矸石的颜色越深,含硫越高,反之,就低。
含硫主要是看煤块中的铜线和单独的铜晶体。
0。
5以下的含硫是看不的明显的硫的。
0。
5----0。
7,在煤块上有1至2丝铜丝或一小节暗硫。
0。
7----0。
99的,有三丝以下的铜丝或2小节以下的暗硫。
1----1。
5,有明显的铜线,铜晶体或者有3至4节暗硫。
1。
5---2,有明显的铜晶体,有单个的铜晶体出现,暗硫不少于5节。
2-----3有明显的大个铜晶体。
一般煤分为高2以上,中1---2,低1以下。
如何简单的区分。
个人总结了几个简单的办法。
抓一把煤,捏几下,扔掉,看手上的残留煤粉,再搓几下,颜色越深,硫越高。
黑得发亮的,不用说是高硫煤,瓦灰色,颜色浅的,是中硫。
颜色搓不变的,是1以下的,并且,硫越低,残留在手上的煤粉越少。
抓一大把,冲洗干净,对着太阳,你会看到彩虹,彩虹越漂亮,美丽。
含硫越高,反之就低。
抓一把,扔在燃烧的火里,迅速的把头伸过去。
0。
5以下的,基本没有什么味道,低0。
5--1的没有多大的味道,1-----2的,有呛人的味道,高硫的,呛人得很。
水分的识别,抓一把,捏一下,自然的松开。
如果手心里的煤自然的散开,从手指缝隙漏出,没有明显的湿润感,这个水分应该就是5%。
如果煤有成跎,但没有超过1/3,应该是6%,超过2/3是7%,煤砣上有手指印,8%,有水滴9%。
水分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短时间里对媒质没有什么影响,但时间长了,特别是发热量,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人是不能和机器比的。
但是,如果你凭肉眼得出的发热和含硫和化验的相差在200大卡和0。
4的含硫以内,做煤应该亏不了,如果你的发热在50,含硫在0。
2以内,2007年04月03日星期二 00:31 A.M.煤的工业用途非常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是冶金、化工和动力三个方面。
同时,在炼油、医药、精密铸造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各工业部门对所用的煤都有特定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简要介绍如下:1.炼焦用煤炼焦是将煤放在干馏炉中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最终达到1 000℃左右),煤中有机质逐渐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呈气态或蒸汽状态逸出,成为煤气和煤焦油,残留下的不挥发性产物就是焦炭。
焦炭在炼铁炉中起着还原、熔化矿石,提供热能和支撑炉料,保持炉料透气性能良好的作用。
因此,炼焦用煤的质量要求,是以能得到机械强度高、块度均匀、灰分和硫分低的优质冶金焦为目的。
国家对冶金焦用煤有专门的质量标准。
2气化用煤煤的气化是以氧、水、二氧化碳、氢等为气体介质,经过热化学处理过程,把煤转变为各种用途的煤气。
煤气化所得的气体产物可作工业和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
常用的制气方法有两种:①固定床气化法。
目前国内主要用无烟煤和焦炭作气化原料,制造合成氨原料气。
要求作为原料煤的固定碳>80%,灰分(Ag)<25%,硫分(SgQ)≤2%,要求粒度要均匀,25~75mm,或19~50mm,或13~25mm,机械强度>65%,热稳定性S+13>60%,灰熔点(T2)>1 250℃,挥发分不高于9%,化学反应性愈强愈好。
②沸腾层气化法。
对原料煤的质量要求是:化学反应性要大于60%,不粘结或弱粘结,灰分(Ag)<25%,硫分(SgQ)<2%,水分(WQ)<10%,灰熔点(T2)>1 200℃,粒度<10mm,主要使用褐煤、长焰煤和弱粘煤等。
3.炼油用煤一般以褐煤、长焰煤为主,弱粘煤和气煤也可以使用,其要求取决于炼油方法。
①低温干馏法,是将煤置于55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干馏,以制取低温焦油,同时还可以得到半焦和低温焦炉煤气。
煤种为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或弱粘煤、气煤。
对原料煤的质量要求是:焦油产率(Tf)>7%,胶质层厚度<9mm,热稳定性S+13>40%,粒度6~13mm,最好为20~80mm 。
②加氢液化法,是将煤、催化剂和重油混合在一起,在高温高压下使煤中有机质破坏,与氢作用转化成低分子液态或气态产物,进一步加工可得到汽油、柴油等燃料。
原料煤主要为褐煤、长焰煤及气煤。
要求煤的碳氢化(C/H)<16,挥发分>35%,灰分(Ag)<5%,煤岩的丝炭含量<2%。
4.燃料用煤任何一种煤都可以作为工业和民用的燃料。
不同工业部门对燃料用煤的质量要求不一样。
蒸汽机车用煤要求较高,国家规定是:挥发分(Vr)≥20%,灰分(Ag)≤24%,灰熔点(T2)≥1 200℃,硫分(SgQ)长隧道及隧道群区段≤1%,低位发热量2.09312×107~2.51174×107J/kg以上。
发电厂一般应尽量用灰分(Ag)>30%的劣质煤,少数大型锅炉可用灰分(Ag)20%左右的煤。
为了将优质煤用于发展冶金和化学工业,近年来,我国在开展低热值煤的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不少发热量仅有8 372.5J/ kg 左右的劣质煤和煤矸石也能用于一般工厂,有的发电厂已掺烧煤矸石达30%。
煤的其他用途还很多。
如,褐煤和氧化煤可以生产腐殖酸类肥料;从褐煤中可以提取褐煤蜡供电气、印刷、精密铸造、化工等部门使用;用优质无烟煤可以制造碳化硅、碳粒砂、人造刚玉、人造石墨、电极、电石和供高炉喷吹或作铸造燃料;用煤沥青制成的碳素纤维,其抗拉强度比钢材大千倍,且重量轻、耐高温,是发展太空技术的重要材料;用煤沥青还可以制成针状焦,生产新型的电炉电极,可提高电炉炼钢的生产效率等等。
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领域必将继续扩大。
煤炭的质量指标1330 2008-9-3 15:13:15在接触煤炭运销的过程中,很多人一直想了解一些煤质指标,现就常见的几个质量指标与大家一起研讨一下,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个指标:水分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个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个指标:固定碳煤的固定碳与挥发分一样,也是表征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指标,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所以一些国家以固定碳作为煤分类的一个指标。
固定碳是煤的发热量的重要来源,所以有的国家以固定碳作为煤发热量计算的主要参数。
固定碳也是合成氨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
固定碳计算公式:FCad=100-Mad-Aad-Vad(FC)ad——分析煤样的固定碳,%;Mad——分析煤样的水分,%;Aad——分析煤样的灰分,%;Vad——分析煤样的挥发分,%;第五个指标:全硫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
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
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煤的主要成分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
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
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
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
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
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
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
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
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
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
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
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
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
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
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
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
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
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