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 (共20张PPT)
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 (共20张PPT)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温室大棚
烟雾防 冻
果园铺沙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 的多寡
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 富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 用弱→太阳能丰富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3)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作用
D.地面削弱作用
(1)B (2)B (3)B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辐 射,①代表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第(1)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 射。第(2)题,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第(3)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 受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 少。]
(短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 气
太 阳
反 短波
射
辐
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吸收
地 面 大气散射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吸收作用特点: 有选择性来自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吸收紫外光波长小于0.175微米
_臭__氧__大量吸收紫外光
(地球“生命保护伞”)
_二__氧__化__碳___、__水__汽__吸收红外光
射
辐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
面 大气散射
大
吸 收
大气保温作用
气 逆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 全球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1)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 )
A.①辐射
B.②辐射
C.③辐射
D.④辐射
(2)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
低,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4:
为什么月球的昼夜温差大于地球?
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与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对比(10月25日)
天体
白天温度 夜间温度 昼夜温差 (最高温) (最低温)
地球
30℃
22℃
8℃
(以茂名市为例)
月球
127℃
-183℃ 300℃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高度(千米) 140
120
100
80
高层大气
60
40 O3 臭氧层 20
平流层
0 CO2 水汽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温度(℃)
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臭氧吸收紫外线 CO2 ,水汽吸收红外线
地面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
夜间,地面辐
白达气天地温射量辐,面不射绝 又大 的 会还大 被气 太 太给部 大削 阳 高地分 气弱 辐面热逆了射,到, 使气温不致降 得过低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夜阳间辐由射于的没削有弱大作气用的,保月温面 效温应度,升月得球很表高面,辐气射温强很烈高,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地
面
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水汽、云(最显著)和浮尘 特点: 无选择性
思考:为什么 白天多云,温 度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思考:为什么晴朗的 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 气
太 阳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反 短波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 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