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

根据患者因劳累过度,耗伤中气而引起发 热,并且伴有头目眩晕,倦怠乏力,气短 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六脉 虚大,按之极软无力等一派虚象可诊断为 虚证发热,且为气虚发热。
编辑版ppt
21
郁结壅遏发热 (实证)
中气不足 编血辑版虚ppt 失养
阴阳失衡 (虚证) 7
辨证论治
编辑版ppt
8
辨证要点
一、首先明确为内伤发热,即非外感因素引 起的发热。
一 般来说,内伤发热的特点是起病较隐 袭,大多数持续时间较长,可数月或数年 ,所以应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内伤发 热的表现较多,有的是低热,有的仅自觉 发热,其热时作时止,或上午发,或傍晚 发,或发无定时等,必须详细询问发热的 特点、发热同时伴有的症状,以利于辨证 。
编辑版ppt
4
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肿瘤 、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和 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以及某 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在有内伤发热临床表 现时,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编辑版ppt
5
病因病机
编辑版ppt
6
情志不舒
外伤出血
劳倦过度 内伤
饮食失调 发热


发热
久病
肝经郁热 瘀血阻滞
而不减
编辑版ppt 咳嗽、脉浮等
14
治疗原则
实火宜泻 虚火宜补 应根据证候、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
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 当配伍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 温阳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切不可 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因内 伤发热若发散则易耗气伤津,苦寒则易伤败脾胃 而化燥伤阴,反使病情缠绵或加重 虚实夹杂 补泻两顾
编辑版ppt
3
朱丹溪对阴虚发热有较前深入的论述。 《丹溪心法.六郁》还创立气郁、血郁、湿郁、痰 郁、热郁、食郁等六郁之说,对内伤发热的病机及 治法有所补充。
《景岳全书.火证》中提出了“实火宜泻, 虚火宜 补”的治则,并以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 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疗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 《症因脉治·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 ”这一病症名称。 《医学心悟·火字解》把外感之火称为贼火, 内伤 之火称为子火。认为治疗内火主要有四法:达、滋 、温、引。 《医林改错》及《血证论》均谈到了瘀血发热的表 现及治疗,使内伤瘀血发热的证治渐趋完善。
编辑版ppt
17
5、 肝郁发热 主证+肝郁证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6、 瘀血发热
主证+瘀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7、 湿郁发热 主证+湿郁症 治法:利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
编辑版ppt
18
医案
陈某,男,48岁,干部。于1979年3月10日初诊 。持续发热已1年。患者因在某农场劳累过度而引起低热 ,热势时高时低,最高体温达38.2° C ,经常持续在 37.8° C左右,发热不 恶寒,遇劳则症加,以午前为甚, 动则汗出不止,头目眩晕,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食后 腹胀,入暮胀甚,大便时硬时溏, 形寒怯冷,冬季尤甚 ,易于感冒,身体日趋瘦弱。检查:面色 淡白,形体消 瘦,面容憔悴,皮肤不泽,气短懒言。体温37.8‘C,舌 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六脉虚大,按之极软无力。
编辑版ppt
9
二、在确定内伤发热后,首先应辨清是 虚证所致发热,还是实证所致发热。其次 ,对虚证发热应辨清气虚发热、血虚发热 、阴虚发热、阳虚发热的不同。实证发热 应辨清气滞发热、瘀血发热,还是湿热所 致的发热。
编辑版ppt
10
三、辨别与内伤发热相关的脏腑。如发热 每因劳累而起,伴乏力、自汗、食少、便 溏、或食后腹胀加重、病位在脾胃;发热 常因郁怒而起,伴胸胁胀满,叹气得舒, 口苦便干,病位在肝;发热因房室、劳倦 太过而起,伴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夜尿 频多,耳鸣,病位在肾。
恶寒 兼症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内因引起
感受外邪所致
气血壅遏,阴阳失条 正邪相争
多属虚证
多属实证


较长,有反复发作的 较短 病史
低热者较多,或仅自 觉发热。其热时作时 止,或发无定时
高热,外邪不除则发热不 退
不恶寒,或虽感怯冷, 恶寒,其寒虽Leabharlann 衣被而不但得衣被则减减
恶寒,其寒虽得衣被 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对虚劳所表现的 “手足烦热”,以小建中汤进行治疗,可以视 为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
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治疗作出了重要 贡献,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 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又在 《内外伤辨惑论》里提出以当归补血汤治疗 血虚发热,并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作了明晰的论述。
编辑版ppt
11
四、部分病人可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 机引起发热,如肝郁血瘀、气阴两虚等。 从病机的转化来说,可由实转虚,或因虚 致实,而成为虚实夹杂之证。故临证时必 须灵活辨别。
五、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编辑版ppt
12
类证鉴别
内伤发热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编辑版ppt
13
病因 病机 虚实 起病 病程 发热特点
编辑版ppt
15
分型论治
1、 气虚发热 主证+气虚症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 血虚发热 主证+血虚症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编辑版ppt
16
3、 阴虚发热 主证+阴虚症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减。
4、 阳虚发热 主证+阳虚症 治法:温补肾阳,引火归源。 方药:右归丸加减
编辑版ppt
19
第一步
首先分清该患者是内伤发热还是外感发热 。
根据患者因劳累过度而引起发热,且多为 低热,起病缓慢,持续发热已1年。发热不 恶寒,无鼻塞头痛等表证,而有头目眩晕 , 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可诊断为内伤 发热。
编辑版ppt
20
第二步
诊断为内伤发热后应辩明虚证(气血阴阳 虚)所致发热还是实证(气滞、血瘀、湿 热等)所致发热。
内伤发热
编辑版ppt
1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 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 致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 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此外, 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 不升高者,亦属内伤发热的范围。
编辑版ppt
2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出了“诸寒之而热 者取之阴”的治疗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