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事变 详解分析

西安事变 详解分析

2018/11/2
西安事变
1936年春,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 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 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 军。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中正,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中正,再三苦谏,要 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
•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 密接触。 • 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 的还有王以哲、刘鼎。 • 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决定改‘反蒋抗日’的 方针为‘逼蒋抗日’。 • 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 《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
2018/11/2
谢谢观看
2018/11/2
经过
• 督战剿共 苦谏不听 断然兵谏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 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 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 队交火。蒋闻枪声,越 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 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 索发现后捕获。西安事 变爆发。2018 Nhomakorabea11/2
当年蒋介石被扣押之地
2018/11/2
亲日派掌权, 国家陷入混乱割据局面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概况
• 时间:1936.12.12(又称双十二事件) • 地点:西安 •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逼蒋抗日
主要人物
张学良
• 国民革命军将领,军阀首领 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 名的爱国将领、政治家、军 事家。 • 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 期软禁。 • 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 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 “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 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蒋介石
• 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 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 。 • 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 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 共合作破裂。西安事变后 接受抗日主张。 • 西安事变时任国民政府军 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 匪总司令。
历史背景
1935年八月 “八一宣言” 1936.6.1 六一事变 1936.12.12 西安事变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5.12.9 1936.10 1935年9月-11月 一二九运动 长征结束 四次剿共
杀蒋
如何处置 蒋介石 日本有机可趁
放蒋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 可能同意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后各方态度
国民党政府
1、以何应钦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
派周恩来赴西安 进行谈判: 放蒋,共同抗日
日本
亲日派: 积极部署讨伐张、杨 2、以宋美龄为代表的 亲英美派: 积极营救蒋介石
杀蒋,趁机侵华
共产国际
放蒋,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结果
1、抗战节节失利,国家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但蒋介石仍然采取不抵抗政策; 2、中共积极倡导国共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2018/11/2
九一八事变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东北全境沦陷,14年殖民统治,3000多同胞沦为亡 国奴。 中共对日宣战,而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采取“不抵抗政策”。
• 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 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 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张学良被扣留 •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 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 •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安内攘外的政策,迫使 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 日统一战线
2018/11/2
总体影响
•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基本停止了内战,极大地鼓舞 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 停止了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 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 大的机会。 • 总之,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 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1935.8)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1935.12.9)
•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各地响应。
东北军四次剿共失败
•四次同红军交手均失败,共损失3个师,1500人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 痛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 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结果不久后广东将领、 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事变失败。
• 杨虎城 陕西蒲城人,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 上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众参加陕 西民军与清军作战。1912年投身于孙 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 因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迫到欧 洲考察,随后秘密回国被囚禁十二年。 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 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是100位为新 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