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精选人的成功模式不止一种,当下推崇的成功模式到孩子长大的时候可能不再适用,家长应该把人生中最核心的东西传授给孩子,接受你的孩子他们还不完美,教会你的孩子接受人生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育儿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育儿心得1热闹烟火气息的厨房是幸福家庭的标配最近朋友圈热议孩子的暑假花了多少钱?思路来源那个给孩子暑假花5万的家长,怎么养孩子?怎么养好孩子?只用金钱来衡量是不够的。
前天公司有业务要变更,和负责税务的大姐一起去国税局,路上问及大姐家上高中女儿暑假补课吗?她说:我想让补,孩子英语物理不好,物理80多分,我问她需要补物理吗?女儿说:我不补,不需要。
我说别担心钱的问题。
她说哦,我觉得没必要,老师上课我都想睡觉,太讨厌他了。
孩子不愿意后来就算了。
我接了一句:孩子不喜欢就不要上了,说明她有自己的主见。
大姐马上接:是啊,我听她的。
她学校有个总分才考一百多分的孩子,据说从小学就开始补课,吃住都在老师家,一对一补课,光补课花了十几万,上的是全市重点小学初中,还不是那么点分,我都替钱心疼。
孩子学习好不好不全在补课,得看天分。
我问:他父母一定是太忙了,觉得老师就能代替父母的功能。
大姐说:有钱人忙得不着家,什么事都想用钱解决。
我心里为那个孩子感到心酸,在他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没有父母爱的陪伴,只有孤孤单单,身边堆满了钱。
不用想他家里的厨房一定冷冷清清,也有可能是钟点工、保姆在用,但父母是没时间为孩子做一顿饭的。
有人在小学校做过调查,主题——你想和谁一起吃饭?大人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名人:范冰冰、马云、贾斯汀比伯,里昂那多,安吉丽娜……孩子们的回答却千篇一律:爸爸和妈妈,一家人。
原来在孩子们眼里,父母才是高于一切的存在。
原来在孩子们看来,爱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饭。
一个孩子的幸福与未来,是深刻依赖于原生家庭的。
而一个家庭是不是幸福,看看厨房就知道。
在穿衣吃饭这些琐碎日常的小事里,孩子能感受到的爱往往最深刻。
现在还记得妈妈做饭我观摩,顺便偷吃,因为人生最早感知到的、最直接的幸福,便是唇齿之间的那点香和甜。
这种记忆会影响一生的口味,那些美食会留下最美的记忆。
出生在一个厨房热闹的家庭里,大概就是身而为人的第一个幸运。
妈妈的味道不只是舌尖的酸甜苦辣,更意味着妈妈很爱我,妈妈和我在一起。
初学时,我特别羡慕同桌小艳,总有零花钱买各种零食,酸梅粉,方便面,瓜子,糖,雪糕,总能随心所欲吃着各种零食。
作为同桌也能享受到福利,我说:你真好,想吃什么都有。
她说:有什么好,我都吃腻了,我就想吃热乎的饭菜。
我妈天天就知道打麻将,回去就给钱让自己买吃的。
我写作业也没地,睡觉也没点,家里整天一群人,烦死了。
我说:天天吃我妈做的饭,我都吃不去了,你还羡慕。
什么时候你去我家,让你吃个够。
她睁大眼睛:真的?那我真去啊!我说:去吧,没问题。
周五那天她到我家玩,我跟妈说,同学在家吃饭。
老妈说行啊。
那天,妈妈做了凉拌鸡丝、青椒肉片、素炒青菜和番茄鸡蛋汤。
她吃了两碗米饭,不停地说好吃。
爸妈感悟人生有些吃惊同学的吃相,妈妈说:我家这位要是像你这么好好吃饭就好,好吃多吃点,什么时候想吃还来吃。
我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我上高中,后来我出去上大学,工作毕业留在现在的城市。
去年回家听爸爸说,某家的闺女打麻将一绝,四里八乡牌技一流,据说这些年挣了好多钱,好像还是我的同学。
我说是小艳吗?爸爸说就是就是,还来过咱家吃饭呢。
现在干了这行......于是我和她的记忆就全浮出来了,她现在这样可以说是必然的,若是上学远离父母还有改变的可能,人最终抵不过现实呀。
她的孩子或许要受她的影响,不是说打麻将不好,作为娱乐可以,但以此为职业,不顾家庭,终将自食其果。
一所房子,总要有些烟火气和油烟味,才算得上是一个家。
而一个家对孩子的意义,不言而喻。
这些孩子缺少的,表面看是出自父母之手的饭菜,实则是家庭的陪伴、关爱与呵护。
而我忽然看见了自己的幸运和幸福:我的妈妈热爱厨房,爸爸从小陪我到大,我们一家三口有一起做游戏的记忆,有一起游山玩水的记忆,有一起看书唱歌的记忆。
当他们认真去为备考的我熬一锅汤、当他们把好吃的全部夹到我碗里、当他们对我的咸淡喜好了如指掌,我便知道,自己是被深爱着的女孩,也有力量,去深爱我的孩子。
为孩子做饭,这是母亲的本能,也是亲子关系的最基本维系之一。
那些看似普通的饭菜,提供身体的成长养分,更给予心灵发育的爱与能量。
热热闹闹的煎炒炖煮声里,藏着一个孩子的安心和幸福。
对孩子来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山珍海味也不稀奇。
他们还不懂得判断世俗眼光里的价值高低,衡量标准只顺从于感官体验和内心感知。
要知道,舌尖连通着心间。
孩子眼中的幸福很简单,一粥一饭便足以概括。
寻常人家的父母,并不懂得高深的哲学和道理,书里那些感天动地的父爱和母爱,都被细细密密地藏进饭食衣裳的细碎柔情里。
天底下的父母,无一不想把幸福打包送到儿女的面前来。
但父母的根本使命,并非为儿女持续带来幸福,而是教会他们创造和感知幸福。
可“幸福”一词太抽象,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来将它变得真实可感。
而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给孩子做一顿接一顿的饭。
让彼此体会最简单、最基本的幸福。
爱是一场能量守恒的轮回,得到过爱的人,更容易学会爱育儿心得2孩子不听话原因在父母过年回老家,发现一个亲戚的小孩已然长成了小伙子的模样,虽然才十三四岁,身高已有一米七几,说话声音也变了。
我还依稀记得他幼小时期的模样,不由感叹时光飞逝。
春节期间,我们去他们家做客。
进门后,发现他穿着睡衣靠在沙发上玩手机游戏,见有客人来,眼皮都没抬一下。
他妈妈让他叫“阿姨”,他声音都没有。
他妈妈气得直摇头叹息。
开饭了,只等他上桌。
喊了几遍,他不理不睬,眼睛盯着手机屏幕,聚精会神。
他妈妈很生气,冲他吼了一嗓子,他才不情不愿蔫头耷脑地挪到桌边。
他站在旁边朝桌子上瞅了一眼,板着脸嘟哝了一句:“都是肉,又没我喜欢吃的。
”他妈妈说:“哪里都是肉?这么多蔬菜,你究竟要吃什么?”他大声叫道:“我喜欢吃什么你不知道吗?我再说一遍,我要吃土豆和藕!以后没这两样菜我就不吃!烦死了!”说完,他扭头就走,继续躺沙发上玩游戏。
大家面面相觑,气氛有些尴尬。
他妈妈摇摇头,叹道:“唉,真是上辈子欠他的,这么大了,一点都不懂事,气死我了!”大家安慰一番,开始吃饭。
饭后,我们商量出去走走,逛逛公园。
其他人都准备好了,这个孩子还在玩游戏。
他爸爸实在看不下去了,踢了他一脚,让他快去换衣服。
他跳起来,气呼呼地说:”干什么?我又不知道衣服在哪!我怎么知道穿哪件衣服?”什么?十几岁了还不知道衣服放哪里自己穿什么?简直匪夷所思,真不知他小时候家长是怎么教的,怎么管的。
他妈边说“气死了气死了”,边到房间里帮他找衣服。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你打算一直这样惯着他?你又不能跟他一辈子,迟早要放手的啊!”她说,她也是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要是她早点想明白,孩子也不至于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人见人厌,他们夫妻真是伤透了心。
他们就这一个孩子,生下这个宝贝疙瘩后,对他宠得不得了,几乎是百依百顺。
只要他哭了、闹了、不高兴了,就都依他的。
即使明知那样不好,也狠不下心来。
就拿吃饭来说吧,他特别挑食,从小只爱吃土豆和藕,如果没这两样,他就不吃饭。
那时,有人给他们支招,他不吃就不管他,也不给他任何零食,他饿了自然会去吃,慢慢就会治好偏食的毛病。
他们也尝试过,但还没超过半个小时,一听见他哭得撕心裂肺,就心疼得不得了,根本狠不下心来,赶紧去炒他爱吃的菜。
父母一次又一次的退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得逞,让他变得固执又霸道,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
还有穿衣服,刚学穿衣服时,他也很乐意,但总是穿不好,就不开心了,发脾气,哭闹。
他妈妈见状,赶紧帮他穿好。
其实,如果多鼓励他,让他自己反复尝试,一旦他尝到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成功的喜悦,必然会大大增加他做其他事情的信心。
可惜,家长的大包大揽,让他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磨灭了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热情。
现在的他,不爱学习,不爱劳动,没有朋友,痴迷手机游戏,天天混日子,还脾气暴躁。
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不喜欢,在家里,父母看了就头疼。
他现在正值青春叛逆期,说不得,碰不得,动不动就要闹离家出走。
他妈妈常常伤心抹泪,他爸爸则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怪自己上辈子造了孽。
哪里是造了什么孽呢?分明是该管的时候没管,该狠心的时候没狠心,太过娇惯放纵,任由他野蛮生长,结出了歪瓜裂枣。
伤心怪谁呢?怪孩子?NO!子不教,父之过。
怪就怪自己,怪自己没尽到教育的责任,没有教会孩子处世为人。
到如今,孩子苦恼,父母伤心。
我自己,则是公认的狠心妈妈。
儿子不到两周岁时,我就让他学习自己吃饭。
尽管他将勺子握得别别扭扭,吃一顿饭要花好长时间,有时还会打翻碗,他急躁地大哭,但我不为所动,鼓励他几句,坚持让他自己动手。
时间一长,熟能生巧,在吃饭这件事上,根本就不用我们操心了。
儿子读幼儿园时,我就让他分房睡。
他独自睡觉的第一个晚上,半夜,他突然哇啦哇啦大哭着跑回到我们房间。
我狠心将他抱回到他的小床上,陪在他旁边,轻拍他的身子,哼着儿歌,直到他睡熟。
这样反复几次后,他就习惯了。
他爱上了自己的小床,爱上了陪伴他的小熊洋娃娃,爱上了自己的房间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让他自己上学放学,不再接送。
之前,我已带他反复熟悉过路线,提醒他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让他熟记我的电话号码。
尽管如此,哪能完全放心呢?他独自上学的头几天,我悄悄在后面远远跟踪,一直看着他进入校园才松了一口气。
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他已完全没问题了,才彻底放手。
有熟悉的家长朋友好心“责怪”我:“你咋这么狠心呢?他才这么小,书包比人大,你不心疼吗?你放心吗?”是的,我心疼,我不放心。
但是,我必须狠下心肠。
我不狠心,他怎么长大?我不狠心,他怎么学到本领?我不狠心,他怎么能独立自强?儿子小学二年级时,我的“狠心”又一次升级。
我带领他坐了几次公交车,让他牢记沿途站点,学会转车,记住在哪里下车。
当他完全没问题后,我就让他自己转乘两趟公交车去学跆拳道,风雨无阻。
今年春节,我还让他到超市打零工。
看着他费力地搬着一箱箱水果,一提提饮料,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也很心疼。
但我装作没看见,狠心地让他坚持了一天又一天。
当他拿到自己用双手换来的钞票时,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当他用自己劳动所得为我买生日礼物时,他满脸骄傲。
一次又一次的磨练,让儿子成长得特别快,现在的他,非常独立,也很能干。
在学校,是老师的小帮手,在家里,是全能小管家,根本不用我操心。
宋代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说过:“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善于教育儿女的父母,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就开始教育。
古人已知幼儿教育的重要,现代人更不用说了。
西汉文学家刘向在《战国策·赵策四》中也有一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