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 ➢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管型的形成与分类
管型种类、形状和临床意义
➢透明管型
▪临床意义: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 动后等。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 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如大量持续出 现透明管型,表示肾脏病变严重。
图3 肾小管上皮细 胞 无染色
图3 肾小管上皮细 胞 SM染色
➢移行上皮细胞
▪来源: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 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 落而来。
▪形态:有多种形态,见图4 ▪参考值:无或偶见。
▪临床意义: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 颈部炎症时可成片脱落,但其形态 随脱落部位而稍有区别。
图4 大圆上皮细胞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离心镜检法:0~3/HPF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2) 、 白细胞(WBC)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3/HPF 离心镜检法:0~5/HPF 镜下脓尿:尿液白细胞>5/HPF
➢脂肪管型 ▪临床意义:多见于肾病综和征。
➢宽大管型 ➢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 ➢结晶管型 ➢混合管型 ➢其他管型和类管型相似物
3、尿 液 结 晶 检 查
(1)生理性结晶:生理性结晶种 类较多形态各异,见图13 ~ 图16。
图13 草酸钙结晶
图14 尿酸结晶
图15 三联磷酸盐结晶
图16 非晶形尿酸盐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提示肾实质有感染性 病变,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肾上皮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颗粒管形
▪临床意义: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蜡样管型
▪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 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 炎晚期,肾功能不全。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 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o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 胞。 o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 一型红细胞。
➢ 临床意义
▪肾盂肾炎 ▪膀胱炎 ▪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 ▪其他
(3) 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源: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 ▪形态:见 图 3; ▪参考值:在正常人尿中极为少见。 ▪临床意义: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在急性肾小管肾炎时可见到;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多尿期可大量出现。
(2)病理性结晶
➢磺胺结晶: 见于长期应用磺胺药物。 ➢胆红素结晶:见于各种黄疸患者。 ➢胱氨酸结晶: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 石的征兆(图17)。
图17 胱氨酸结晶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可见于有大量 组织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 磷中毒患者尿中;在糖尿病性昏迷、白 血病或伤寒等患者尿液中也可能出现 (图18~图19)。
• 1.该病人尿量是否正常?原因如何? • 2.该病人最有可能患什么疾病?要确诊血尿来源
应做哪些检测项目?
图4 小圆上皮细胞
图4 尾型上皮细胞
➢扁平鳞状上皮细胞
▪来源: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 的表层。 ▪形态:见图5
▪参考值: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 胞。
▪临床意义:大量出现,或伴白细胞、脓细胞, 多见于尿道炎。
图5 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
2、尿 液物,如 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和集合 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尿液 中出现管型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胆固醇结晶:可出现于乳糜尿和脓尿。
图18 酪氨酸结晶
图19 亮氨酸结晶
病例分析
• 患儿,男,9岁,尿液分析结果可见ERY(++++), PRO(++),连续一周每日尿量300ml,伴有眼睑水 肿、乏力、腰痛。血压187/105 mmHg。入院前无 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失血、重症肝病、创 伤等肾前性疾病及尿路梗阻等肾后疾病。既往无 肾病史。
第四节、尿液沉渣检查
菏泽医专 陈鲁一
概念:
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 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 等各种病理成分;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作 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 要常规试验项目。
1、尿 液 细 胞 检 查
(1)、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