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2.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C.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D.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3.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绕过非洲到印度的航线后,西欧以海上商路取代古“丝绸之路”,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
这些变化(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B.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C.使葡萄牙垄断了欧亚商贸D.导致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4.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吨。
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
材料反映了( )A.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B.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C.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5.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6.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
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7.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道:“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作者意在强调( ) A.大西洋位置的重要性B.传统社会的终结C.新航路开辟影响之大D.1500年的转折意义8.《2049,相信中国》中写道:“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9.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的目的是建立商业殖民区,建立矿业、农业和商业基地。
为此,他把旧大陆的大量工具和种子源源不断运进新大陆。
同时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
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引发了“价格革命” B.促进了物种的交流C.有利于殖民地发展D.目的在于掠夺财富10.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商路中心的转移B.契约规则的确立C.价格革命的影响D.贸易规模的扩大11.有史书记载:“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中战胜葡萄牙人。
”由此可知(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B.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12.尽管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以哥伦布是当地人为自豪,但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一直众说纷纭,17~19世纪,至少有20个不同的地点被列为哥伦布的故乡。
这主要是基于哥伦布(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最早到达“好望角”C.率先实现环球航行D.最早到达亚洲印度13.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A.以欧洲为中心B.以地中海为中心C.寻求海外财富D.进行殖民战争14.如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
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C.亚、非、拉的近代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5.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其根源;后来有观点认为,应当突出宗教的重要作用;又有研究者提出,王室的支持才是其主要原因。
据此可知,历史事件( )A.不能被正确认识B.研究视角可以多元C.只能有一种解释D.可以随意加以阐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共3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的欧洲对统称为“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
……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
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
——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材料二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16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
……16~17世纪,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
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中叶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
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7世纪初又来了荷兰人。
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
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
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
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
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8分)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解析:选C 材料中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摧毁了封建势力,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2.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C.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D.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选C “生产方式变革”即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原始资本的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故C项正确。
3.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绕过非洲到印度的航线后,西欧以海上商路取代古“丝绸之路”,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
这些变化(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B.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C.使葡萄牙垄断了欧亚商贸D.导致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解析:选A 材料“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一些地区的发展,也就是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故A项正确。
4.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吨。
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
材料反映了( )A.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B.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C.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香料贸易由2 100吨增加到7 000吨,说明世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故B项正确。
5.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解析:选C 题干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的影响是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
6.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
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解析:选D 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欧洲人在非洲沿岸掠夺了象牙、黄金和奴隶,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故D项正确。
7.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道:“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作者意在强调( ) A.大西洋位置的重要性B.传统社会的终结C.新航路开辟影响之大D.1500年的转折意义解析:选C 材料“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日益联系密切的整体,故C项正确。
8.《2049,相信中国》中写道:“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